第九课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2023-10-18李丽
李丽
[F教材“阅读与思考1、2、3”]
【引思】新时代我国倡导创新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应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导学】
1. 创新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新时代我国倡导创新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2. 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
(1)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①原因: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強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拓展延伸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澄清误区
误区:传统习俗都是落后文化。
澄清: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传统习俗并非都属于落后文化。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其中的糟粕才是落后文化。
(2)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拓展延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和联系
澄清误区
误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强化教育引导。
澄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注重道德引领,而且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同时还必须注重文化熏陶和强化行为实践。
(3)建设文化强国,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①必要性: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②措施: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
拓展延伸
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区别和联系
澄清误区
误区:科学文化修养高,道德修养一定高。
澄清: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道德修养。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在加强道德修养的同时,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
(4)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5)建设文化强国,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即时训练1】J县政府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出了线上“志礼嘉”时间银行平台。志愿者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而获得“善积分”,可凭“善积分”在线下换取礼品奖励或服务,从而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
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建设
③志愿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④科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即时训练2】“某学生丢失录取通知书”“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粉丝由塑胶制成”……当前网络谣言时有传播,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不仅破坏网络生态,扰乱公共秩序,甚至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家园,网民应该()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甄别能力
③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加大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的力度
④彻底远离网络,拒绝随意传播、散布不经证实的信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即时训练3】在广袤乡村,田间地头有“流动讲堂”,广场礼堂有“周末演出”,地方戏曲和非遗技艺被送到村民们的身边;在大小城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数量与质量持续提升,动动手指还能在“云端”享受传统文化大餐。这一幕幕喜人景象表明()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高质量文化产品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
③人民是文化的享有者,应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建设旨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权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即时训练4】十年来,中国有效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通过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因为()
①讲好中国故事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讲好中国故事应关注人民的生活,弘扬主旋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F教材“阅读与思考4”]
【引思】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有哪些?
【导学】
1. 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1)文化自信是一個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影响文化自信的因素
(1)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迸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拓展延伸
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
【即时训练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使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这是因为文化自信()
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民族发展中更深沉持久的力量
③事关文化安全、事关国运兴衰
④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F教材“阅读与思考5”]
【引思】有人认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华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什么?
【导学】
1. 文化自信不是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2.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拓展延伸
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
【即时训练6】2023年2月17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安阳启动。一片甲骨惊天下!河南以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探访中华文明源头,持续焕发文字永恒魅力,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文化基因靓起来,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亮起来。开展该活动的意义在于()
A. 讲好精彩河南故事,提升中原文化硬实力
B. 展示汉字独特魅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C. 汲取当今时代的营养,丰富汉字文化内涵
D. 推动文化交流交融,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参考答案】
1. A 2. A 3. D 4. A 5. C 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