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梳理和把握论述的脉络层次,分析文章论证手法

2023-10-18陈盈璇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39期
关键词:脉络面子伦理

陈盈璇

入乎其内

论述精准是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评论、辩驳和逻辑推演,它以逻辑为基石,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为写作意图。有针对性的论述大多有的放矢,立场明确,脉络层次清晰,论证手法多样。

脉络层次清晰与论证结构息息相关。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

总分式结构分为总述和分述,且两个部分之间有紧密联系,是最常见的层次结构。并列式结构指文章被分成若干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如《反对党八股》是一篇政论文,作者采用并列式结构,批判党八股的多条罪状,句式整齐对称,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递进式结构属于纵式结构,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如《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在讲“拿来主义”之前,作者论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然后点明了“拿来”的含义,再分析“拿来”的方法,逐层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照式结构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自己的论点,脉络层次更为清晰,便于读者梳理和把握论述的思路。

有针对性的论述既有清晰的脉络层次,也会运用多种论证手法。常见的论证手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

具体来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三篇文章中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但表达效果却不同。例如《反对党八股》中,作者用我们熟悉的洗脸来作比喻,论证写文章要负责,没有责任心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拿来主义》中整段设喻,把外来文化比作一所大宅子,批判了孱头的懦弱无能、昏蛋的刚愎自用和废物的全盘否定,语言辛辣犀利,思想深刻睿智;《读书:目的和前提》中将抽象的修养比作具体可感的体育运动,具有文艺气息,在理性的叙述中充满感性,让人倍感温暖。

出乎其外

说“面子”

鲁 迅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但近来外国人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谁都要“面子”,当然也可以说是好事情,但“面子”这东西,却实在有些怪。九月三十日的《申报》就告诉我们一条新闻:沪西木匠罗立鸿,为其母出殡,邀开“贳器店之王树宝夫妇帮忙,因来宾众多,所备白衣,不敷分配,其时适有名王道才,绰号三喜子,亦到来送殡,争穿白衣不遂,以为有失体面,心中怀恨……邀集徒党数十人,各执铁棍,将王树宝家人乱打,多人受有重伤。”白衣是亲族有服者所穿的,现在必须“争穿”而又“不遂”,足见并非亲族,但竟以为“有失体面”,演成这样的大战了。这时候,好像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这类脾气,是“绅商”也不免发露的: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劝进表中为“有面子”;有一国从青岛撤兵的时候,有人以列名于万民伞上为“有面子”。

“要面子”和“不要脸”实在也可以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不是有一个笑话么?一个绅士有钱有势,我假定他叫四大人罢,人们都以能够和他扳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的小瘪三,一天高兴地告诉别人道:“四大人和我讲过话了!”人问他“说什么呢?”答道:“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当然,这是笑话,是形容这人的“不要脸”,但在他本人,是以为“有面子”的。

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起来了。长谷川如是闲说“盗泉”云:“古之君子,恶其名而不饮,今之君子,改其名而饮之。”也说穿了“今之君子”的“面子”的秘密。

(选自《且介亭杂文》,有删改)

赏析

这篇议论性文章的行文脉络清晰,第一段列举前清时期的例子,对“面子”的含义、现象等进行阐释,让议论具有针对性。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有些人要“面子”的行为进行委婉地批驳,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层次清晰。第三段阐述“要面子”和“不要脸”的区别,体现了作者对一些无底线要“面子”的人的嘲讽。梳理和把握本文论述的脉络层次,感受到了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

同时,全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效地进行了论证。第一段采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前清时期洋人没有面子的故事,引出了“中外人士”颇为关注的面子问题。第二段采用举例论证,戳穿了一些人士无底线地要“面子”的现象。第四段采用了道理论证,引用长谷川如是闲的话,思辨看待“要面子”和“不要脸”的关系。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何谓科技向善?科技向善就是指从增进人类福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求出发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彰显了人们对科技创新活动所给予的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科技本身不分“善惡”,所谓科技的“善恶”不仅取决于研发者和设计者,也是由使用者的“善恶”决定的,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内在价值所体现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对社会整体产生有益的价值导向,则为“善”,相反,对社会整体产生有害的价值导向,则为“恶”。可以说,科技向善是人类认识和处理与科技之间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从文化层面看,无论科学家、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还是公众个人,在从事科技创新及其应用等过程中,应具有向善向好、公平正义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理念,尽可能规避技术本身发展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社会、经济、环境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积极的科技影响、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实现以人为本的美好生活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彰显了创新的包容性、共生性、持续性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是应对科技伦理风险、推动科技健康发展的价值要求。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让科技伦理问题凸显。科技创新和新兴技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社会认知模式,推动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深度变革,与此同时也带来难以预测、难以预防的重大风险和非确定性的生产、生存乃至认知方式,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隐私泄露、信息茧房、决策让渡、数据滥用等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随着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合成生物等前沿科技的面世,科技与人类伦理之间产生了碰撞与张力。一些投机分子冲破伦理底线,部分科技企业为牟取私利进行财务造假、窃取用户信息等。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突破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局限性,已经或正在颠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模糊了生命与非生命、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界限。基因测序、克隆人、人造生命等一系列的所谓现代技术革命挑战伦理底线,引发伦理失序,科研伦理水平与科技发展速度严重不匹配,人类社会面临生命健康安全、隐私保护、生态安全等多方面风险与挑战。面对这些风险与挑战,如果不采取必要行动,可能会对当前乃至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造成难以估量甚至毁灭性的伤害,以至于技术反噬人类,文化向技术投降,技术主宰或者统治人类社会显然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出并强调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战略意义。

(摘编自陆小成《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的路径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论证方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运用了道理论证,阐释了科技向善的含义。

B.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阐释科技本身不分“善恶”,所谓科技的“善恶”是由人的“善恶”决定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对社会整体产生有益的价值导向,则为“善”,相反,则为“惡”。

C.最后一段联系现实,运用举例论证,指出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让科技伦理问题凸显。比如,基因测序、克隆人、人造生命等一系列的所谓现代技术革命挑战伦理底线,引发伦理失序。

D.文章融合多种论证手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技向善的含义与价值,旨在引导人们树立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

2.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脉络面子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面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