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2023-10-18胡钎涵
胡钎涵
月光,洒了一地,夜色,醉了人间。
又是一年月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萧瑟的秋风,裹着淡雅的果香,吹来了重逢与团聚。
中秋节,儿时最盼望的是外婆家的民俗活动——游灯笼。夜幕降临,村里男女老少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欢天喜地地上街游逛。瞬息,整条村成了灯的海洋!
外婆的手很巧,即使岁月毫不留情地在她手上留下干枯的裂痕,但外婆做出来的灯笼像被赋予了生命,栩栩如生。“咱乖乖的灯笼总要特别一点!”外婆笑着,她嵌着的梨涡像极了天上那轮明月,暖着人心。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总想要一个独一无二的灯笼,在同龄人眼里,我的灯笼显得别具一格。所以,每年中秋节的灯笼,别人家是买的,我的是外婆做的。
煮一壶凉茶,外婆盘腿席地而坐,做纸灯笼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外婆的脸上总洋溢着笑意,她好像特别享受。我嘴里含着麦芽糖,蹲在外婆身边,外婆那矮胖的身子,坐在地板上裁纸,看上去像座温暖的小山丘。外婆总是喜欢拉着我坐到她身旁,让我瞧好每一个步骤,好似要把做纸灯笼的手艺传给我。
外婆戴着老花镜,粗糙的手握着有些年头的铁剪刀,“嘎吱嘎吱”地把地上的牛皮纸一一剪开。外婆说:“一个好的纸灯笼,取决于用材,牛皮纸做出来的灯笼美而坚固,薄而透光,厚度适中。”我一知半解地听着,望着外婆手里土里土气的牛皮纸,鼓着腮帮子问:“外婆,这颜色好丑,我想要彩色的!”外婆咯咯笑着,抚摸着我的头,笑道:“还没上色呢。”
月亮慵懒地爬上柳梢,远处传来阵阵巨响,沉静的夜被一道彩光划破,繁花般的星火冲上云霄——是烟火!在五彩斑斓的烟花映射下,外婆的脸上有种温柔的美。外婆将剪好的纸轻轻地放到一旁,取出纤细的竹条,小心翼翼地除去竹条上的刺。我从未见过外婆如此沉的脸,像生闷气的雷公,而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也许是睡意上头,等我再次睁开眼时,一个灯笼的雏形已立在我面前,可能是还没穿上外衣吧?我心里还是觉得它有点丑。
外婆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几盘花花绿绿的颜料,递给我一把刷子,要我帮它设计新衣,理由嘛,因为我喜欢画画。我嘴上说着不情愿,但动作利索得很,三两下就画好了。只见外婆手中握着小毛刷,一丝一缕的不紧不慢地刷着,秋风在旁穿过,她的脸庞,皱纹很深,却是那么白皙迷人。眉梢微紧,抿着唇,一刻没有松懈。我好奇地问:“外婆,你为什么不买彩色的纸呢?这多累!”外婆熟能生巧地一张接着一张刷,不语,良久:“外面那些纸是机器加工,未免有瑕疵,但工艺这种东西啊,老祖先传下来的就要手把手去对待,人嘛,不能忘本!”外婆說得很慢很慢,犹如散落一地的月光,把我俩的影子拉得细长。
土气的牛皮纸穿上了彩衣,顿时像身穿琉璃彩衣的宫女,亭亭玉立,宛若碧玉。我帮外婆在灯笼木架上糊上浆糊,外婆轻手轻脚地将“纱衣”罩在架上。经过几顿繁琐的步骤,一个美轮美奂的纸灯笼就诞生了!我轻轻地将它捧起来,是条“锦鲤”!
外婆满目柔情,笑着,细声道:“锦鲤好啊,前途似锦!”
又是一年中秋,夜深了,唯明月圆,灯火亮,院里那盏锦鲤亮着,生生不息!
思绪回到现在,夜色融化了小道上的慵懒脚印,外婆的那句话仍在耳畔边回荡:“人嘛,不能忘本。”
是啊,人嘛,不能忘本,传承亦是。
(指导老师:刘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