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沽源“树精”
——记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李宝金、王文华

2023-10-18李占梅

绿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坝头树苗绿化

◎李占梅

树精是树木的生命,树木的灵魂。

——安徒生

时光无痕,岁月有声。李宝金老了,王文华老了,可是他们栽下的那些树正年轻,一棵棵树以威武之躯,沿着岁月沧桑、古老长城的两侧,组成了一道道连绵不绝的绿色屏障,阻挡着滚滚风沙的入侵,守护着张家口沽源坝头沿线、首都的北大门。

沽源,虽地处滦河、白河、黑河三河之源,壮阔辽远的大草原、巍巍的大马群山,本应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却因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古长城外侧,而屡屡遭受来自内蒙古大漠风沙的袭击。沽源有民谣:“坝上一场风,年始到年终,春天刮出山药籽儿,秋天刮出犁底层。”大地悲歌中,风沙,使生活在沽源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农民陷入了极度的贫困之中。

1966年,毕业于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的怀安小伙子李宝金,走进了沽源。正是春天,沽源的气候却给了他当头一棒——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撕扯着村庄和田野,让沽源的冬天与春天、白天与黑夜无缝衔接。

农田是农民的生命线,改善生态环境,只有发展林业。冥思苦想中,李宝金向公社党委提出“林先上,水大搞,土肥种要配套”的路子,并且大胆进行实地规划。他肩扛罗盘仪,跋山涉水,早出晚归,步行850多公里,爬遍了沽源县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头沟壑,所到之处,眼里尽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灰色景象。那一年起,他的心里装下了沽源裸露在呼啸大风中的万亩农田,他查风口,找风源,不舍昼夜,终于画出了全乡29万亩农田林网的蓝图。在他的指导下,沽源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场有计划、有步骤的农田林网建设战役拉开了序幕。

那时沽源已经初建苗圃,但是育苗数量少,满足不了造林需要,李宝金一方面从坝下购进树苗,另一方面指导农民在闲散的地块育苗。考虑到乡里农民世代以散养放牧为主的经济来源,在造林过程中李宝金坚持“宽行距密株距中间留下打草地”既栽树又打草的营造方法,充分保证了农民牲畜饲草的需求,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和喜爱。为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他根据沽源山多、坡多、沟多的特点,特别制订了“平地建林网、山坡搞林带、沙滩造片林”的科学综合治理方案,并亲自监督参与。没有机械,一道道山岗上,一块块田埂旁,只有镐头、铁锹组成的交响曲;寒风里,冷雨中,沙土碎石下,满布苗木的鱼鳞坑排列有序,新栽植的落叶松迎风摆动。

6年苦战,在李宝金的带领下,沽源县西北各乡全部实现了农田林网化。经过对林网的测定,林带内的风速可降低15%左右,春、秋、冬三季地温可提高2~5℃,有林带保护的农田,作物生长期会长10~15天,粮食亩产比全县平均产量高12.6%。

1984年,环首都绿化工程沽源段开工建设。那一年,李宝金先后担任沽源县林业局局长、主管林业的副县长,毋庸置疑,沽源境内以南坝头沿线大马群山为主体的山体绿化工程自然又落到了李宝金的肩上。坝头一带,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区域造林要比在乡镇滩地造林困难得多。李宝金二话不说,带着干粮,扛着铁锹出发了。土地还在沉睡,生硬的风刮得人直颤抖。为了赶工期,李宝金经常吃住在山上,风雨无阻,和工人们奋战在一起。没想到没过几天竟然传来父亲病逝的消息,其实在他上山时父亲已经病重,他和父亲说好了,要等他回去的,可是父亲终究没有等到他回去。人们劝他,下山吧,去送老父亲最后一程。茫茫旷野中,黄沙正嘲笑地撕扯着他,严寒与纤弱的杨林刚刚打响残酷的拉锯战。山头上,李宝金转身向着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抹掉泪水再次拿起了镐头。堵风口、护水源,从规划到挖坑,从运苗到栽种,从管理到护林,一天又一天,身上溅满泥浆,手上长满裂口,一镐头一镐头,李宝金硬生生地在沽源坝头刨种栽植出了一片又一片的杨树林。

14年,5110个日日夜夜,46万亩,沿坝75公里长、10公里宽,涉及6个乡镇、41个行政村的防护林终于在大马群山沿坝一带汇成了一条起伏波涌的绿色海。

这海,成为张家口第一大林场;这海,堵住了风口,堵住了内蒙古高原冲向北京的大风;这海,改写了沽源只有小片原始次生林的历史;这海,绿了山川,绿了坝头;这海,净化了空气涵养着的京津水源。

沽源坝头沿线,是首都的北大门,为京北第一屏障。坝头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直接关系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1998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到河北承德地区视察林业,决定在张承沿坝地区再建三个规模堪比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大型林场。2000年,京津冀塞北林场绿化工程进行到沽源县莲花滩乡时,河北省政府正好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李宝金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家庭农场,并决定在泉子沟所在的莲花滩乡转变造林机制,发展非公有制造林。

泉子沟村地处莲花滩乡西北1000米处,因位于一条数泉萦纡、汇聚一湾的山沟内而得名。泉子沟三面环山,山上树少,夏天每遇暴雨骤发,从山上流下来的泥沙就把沟边的耕地都毁了,河道成了深沟,土路布满泥沙,出入村庄,村民只能翻沟爬坡。乡亲们祖祖辈辈守着荒山过着贫困的生活。

时任泉子沟村大队书记的王文华决定趁此机会鼓励、动员大家购买荒山,绿化荒山。可数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后,无一人愿买。

怎么办?多年来村里每遇为难的大事小情,都是王文华带头。可老父亲和爱人不同意,王文华惆怅得坐卧不宁。两个女儿开始苦口婆心地做姥爷和爸爸的思想工作,从水土保持到防风固沙,从国家政策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女儿说:“妈,我们支持你!我们考上大学就带着老师同学,带着技术回来支持你,念不成书就带着两个女婿回来帮你挖树坑。”后来,王文华变卖了家里所有的牲畜,加上贷款东拼西凑来的一共10万元,开始了在8000亩荒山上植树造林的艰巨工程。

为了赶工期,为了节省往来时间,王文华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就和工人们上山了,山上没有路,运送树苗的车辆只能到达山脚,树苗全靠王文华和工人们肩扛手提一点点挪到山顶。4月的沽源,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冰冻的土地还未完全苏醒,一镐头刨下去,山地纹丝不动。有时忙乎一上午,也挖不了多少树坑。中午歇晌吃饭时,扔在山脚的干粮就像石头块,他们只能就着凉水,就着咸菜,就着冷风啃上一口。赶上雨夹雪的天气,落在身上的白雪一层又一层,正午阳光一晒,身上瞬间潮潮的,还没等衣服干透,阳光又隐进云层里,下午三四点钟,身上的布衣变成了雨衣,走起路来,欻欻响。回到家往往就是深夜了,腿冻得成了青紫色,想把裤子脱下,腿都打不了弯儿。夏天日照时间长,王文华怕把树苗晒干,就在山坡底下用湿土把树苗根包裹起来,这样一个树苗就有四五斤重,王文华瘦小,1.5米的个子,80多斤,但她胸腔里似乎聚集着巨大的能量,干起活来就着急,恨不得长个三头六臂。无奈没有三头六臂,她就把百十来斤的树苗压在自己身上。往返一趟山上需要一个多小时,每一天她要往返十几趟,她的腰弯成O形,匍匐前进。她把自己活成了男人,直到她晕倒在山地上……

一年以后,8000亩荒山初具规模。在李宝金的鼓励支持下,王文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凭着“为了种树而种树”的执着精神,又承包了13000亩荒山。三年后,这21000亩林木成活率达95%以上,给村集体增加收入14万元,乡亲们出工上山获得的劳务收入达近百万元,秋天仅林间草带打草达10多万公斤。

栽树的这些年,背对着人,王文华没少哭过,可是无论多难,她心里始终相信一个信念:“‘绿’是脱贫攻坚的资源和底气,‘绿水青山’是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趁热打铁,经县林业局联系,王文华又调回一些杏苗,在村里协调了部分土地,分给群众实验种植,她自己起早贪黑将雇不到人种的沟沟沿沿都种上了果树。当爱人开着水车奔跑在林间地头,看一株株幼苗喝水吐绿、抽枝发芽,当一朵朵杏花芬芳缥缈,蜂飞蝶绕时,那是王文华心里最大的满足与幸福。

那一年,塞北林场特地在林区最高点建立了私有林主绿化荒山纪念碑,碑文刻道:收益不忘前人业,今立功碑记前人。

4月河化冻,5月杏花开,沽源终于也有了春天。树苗在砂地上发了芽,在荒山上扎了根,一年又一年,汇聚成滔滔碧海葳蕤葱葱。成群的野鸡从林间飞过,消失了多少年不见的狍子不远不近害羞地望着村庄,这种自然的生态之美让王文华陶醉,也让一些商人动心,他们想出高价购买这些林地作为商用,不等商量,王文华一口回绝。她说:“我要让这些树一直绿着。三五十年后,我不在了,碑还在;百八十年后,碑不在了,树还在……”

沽源坝头沿线,是首都的北大门,为京北第一屏障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李宝金、王文华的执着和坚强,让他们的内心一直充盈着不老的激情、豪迈和担当。在沽源工作的20多年里,李宝金组织指挥造林120多万亩,沽源36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他没走过的路,没有他没爬过的坡。甚至多年后,他还能说出每块林地栽树的时间,株距、行距和棵树。他家里的房间就是展厅,全区的林业发展状况、发展规划、发展指标整整齐齐地挂满了一墙。

1991年,沽源县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1990年,李宝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2016年,王文华也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1992年,李宝金被评为“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2001年,王文华被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荣誉称号;2006年参加由张越主持的首届全国女村官论坛时,得到了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的接见。

岁月就像一道光,带着风雨在李宝金、王文华的身上留下了绿的痕迹,他们的年轻、帅气和美丽,沽源的那些大山记得,山上他们踩出来的条条小径记得。退休后的李宝金,每年都要回沽源看看,看看坝缘一线他栽下的那些树,侧耳细听,林风浩荡扑面,松涛拍岸,无边碧色。回望昨天,王文华种下的那些小树正一寸寸拔高,从尺把长到齐腰高,从与她并肩到她踮起脚也看不见枝头。这些树就像她的孩子,让她放心不下。高兴了,她去看看树;伤心了,她去看看树。她走路没有以前快了,每天要走2小时才能到达山脚,但每天上山依然是她的必修课。爬到山顶最高处,凝视她种下的每一棵树,温柔的风窸窸窣窣地拂过她的面庞,她和这些“孩子”说着话,闭上眼睛抚摸它们的树干,枝干轻软柔和,叶片青翠凉爽,弥漫出浓郁的木香,像是在向行人们诉说着沽源的未来和过往。

沙退人欢笑,一绿解千愁。收获是对付出的最好褒奖:自1978年沽源县被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以来,随着“坝上生态农业工程”“首都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塞北林场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的展开,以农田林网、湿地草原为依托的旅游区、农业采摘园等应运而生,坝头沿线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些年沽源林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以防护林和工程林建设为主逐步转向经济林、饲料林建设,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在经济林种上又重点开发了枸杞、杞柳、山杏、沙棘等树木,以良好的生态经济优势,反哺着沽源的后来人。

李宝金,王文华,他们几乎把一生献给了荒山,他们凭借一双手脚,一锹一镐,以愚公移山的豪迈与坚持,终于让沽源的山体坡地披上了绿装,昔日百里坝头的“风沙口”,变成了今天看山山有色、听水水有声的“风景线”。

有人说,李宝金和王文华是沽源的绿色明星,是沽源林业的功臣。而我觉得他们更像安徒生笔下的“树精”,为了沽源的绿水青山,用心血、用执着给了树木生命与灵魂,才让这绿有了生机,有了未来,有了希望,而他们,也活成了一棵树,日日夜夜扎根在了老百姓的心田。

猜你喜欢

坝头树苗绿化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基于流动被动控制的仿生丁坝结构分析
三棵桃树苗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古航道上的坝头
透水框架在改进丁坝结构型式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