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的书法教育环境下的现状和转型思考

2023-10-18马慧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书法体系发展

◆马慧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一、书法教育的现状分析

时下的书法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学校书法教育和校外教育,这里所谓学校书法教育即是有组织地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和书法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外部教育是受外部环境影响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育方式,如博物馆、书法馆和书法培训班等身边可见的题匾等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书法教与学逐渐趋向于专业化和精品化,校外书法机构的兴起与长足的发展都在催生一种更为新颖和更专业的书法教育模式,由于学校书法教育的发展受到书法师资、教室配置和一些客观办学条件的影响,目前的校外书法教育已然走在了学校书法教育的前列。二十世纪的书法教育在七八十年代迎来中国书法热的浪潮,这股浪潮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书法学科教育体系逐渐完备,并且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纲要,至今书法学科已被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从小学每周一节书法课到书法博士学位的体系建设,都标志着书法教育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但就目前来看相对于社会书法教育来说学校的书法教育发展尚不成熟,且发展缓慢。主要矛盾在于书法本身的实用性功能在逐渐消退,历史上的书法教育以实用为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书法教育的实用性功能在慢慢消失,书法便分离成一门较为独立的艺术。对于书法艺术来说中国人有着先天的基因优势,因为在学习书法之前我们已经认识并会书写汉字了,而书法教育的必要性即让每个中国人更了解自己的文化,更了解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来说起到重要作用。

现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催生了“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是素质艺术类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和关键期,而书法教育作为素质和文化教育赛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入到大众视野,并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所以“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许是书法教育发展突破瓶颈的最佳时期。双减背景下的书法教育是做加法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国新高考二卷作文题目涉及了书法运笔动作,并要求学生分析书法背后蕴含的深意,更加激起了家长和学生们对书法教育的重视。试想一下如果不能理解作文题目中“逆锋”和“藏锋”背后的书法内涵和文化意义,那我们面对历史的这张试卷该如何作答?中国的汉字是我们的根,是文明之源,书法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其历经几千年依然熠熠生辉且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书法教育的转型思考

1.当下的书法教育应当在教育体系中起立德树人的作用

综合各个阶段的学科来看,语文和美术的课程建设体系和书法学科最为接近,参照相近学科来看,书法课程的核心素养可以尝试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汉字书写与表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和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汉字书写与表现是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去欣赏和塑造作品;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挖寻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支撑点,树立文化自信;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是由艺到人的转变,“造艺”到人格、精神、伦理等多方面的塑造和升华。时下的书法教育肩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以书法为载体,深入探寻其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价值和提高学生素质有普遍的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传统的书法教育分为“技”和“文”两条路线,有些人重“技法”可能就会弱化对“文化”的解读,也有些人手上功夫欠缺便只顾对其“文”的理解与再教育。笔者以为在书法教育中二者相辅相成皆不可偏废,“技”其实亦是对“文”的具体表现,“文”也是对“技”的最好诠释,应当合理关照二者之间的关系,书法教育中将文化与技法相互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换言之,实际上立德树人应为书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将德育渗入到书法学科教育中去对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便是前人对忠君爱国最好的理解,其不仅仅是书法长河中绚丽的一笔,更是从古至今文化育人、书法育人的最好范本。

2.专业化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迫切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学系统

基础书法教育学习路径的转变,是对书法教学的最大影响。国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硬笔书法课,三年级到六年级应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其周期较长,对学生专业化的训练有着积极作用。传统的书法教育是以楷书作为学生书法学习的基础,楷书又以唐楷为主要选择,如颜真卿《多宝塔碑》《勤礼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但唐代楷书发展得较为成熟,法度十分森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难度,易走弯路,如入笔的基本方法。笔者以为应当顺应汉字发展的规律来学习,每一种书体都有独立的风貌,篆书又分为甲骨文、金文等,学之可增加线条的质感和气势;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其左右开阔可增添笔势和线条的凝重之感;常见的楷书和行书妍美、秀丽、遒劲;草书虽最具有艺术性但不适合初学者学习。如若顺运汉字的发展规律来学习书法应以篆书为根本,以隶书确立典范,楷书、行书则为最后学习的范本,这种学习书法的路径最为符合汉字和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而言其本质就是走与跑之间的简单逻辑关系,对于书法这一门较难的艺术更应该循序渐进地学习,将基本的线条练习作为基础的第一关,将具有象形形态的文字符号作为书法教育中的第一课,如山、水、上、下等,这不仅可以激发初学者的书法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四书造字原理与用字方法,对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着深刻的意义。

确立正确的书法学习标准和完备的书法学科评价体系对专业化的书法教育环境有重要作用。实际所确立的这个体系可以简单理解为书法艺术的审美体系,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 武 无第二的说法,但是从实践中可以得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和书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虽说是艺术繁荣和百花齐放的关键时期,但我们在守正与创新的道路上可谓是路漫漫兮,群众对文化与艺术的认知亟需提高,如何科学的确立书法教育学习范本和教学方式的典范是目前这个体系中所面临的当务之急。书法艺术的审美具有多元性,大致可分为妍、壮、巧、古等,不同时期、不同书体和不同作品所呈现的精神面貌皆不同。从古至今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书法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确立了以碑学和帖学为代表的书法艺术风格嬗变的体系,碑学上溯至甲骨文,帖学则是以“王羲之学”和“颜真卿学”为主脉的书法体系,但实际上这一点是和当下大众的审美观念大相径庭的,当下的书法教育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想要做到真正的守正、创新,这条道路还很遥远。

临王羲之平安帖书法 马慧宾

书法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缺乏一套成熟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书法作业只是在作业中圈出好的与不好的,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有时也会在“拿不准”的时候形成误判。如今的书法教育环境与传统的书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化的介入大大地提高了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不过多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好这项技术才是关键。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让授课人有效地调控课堂的节奏,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将古人的一笔一划传递到学生的面前,如果掌控熟练还可以利用平台技术较为客观地对每一位学生练习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科学的建议。多媒体技术的转变还带来更加新颖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进行游戏互动,如猜字谜、找不同、故事会等活动。这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掌握知识,不能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大大提高学习书法的热情。

3.书法教学环境与方式的转变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书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古老是因为中国的书法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说其充满活力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教育对我国教育方式的渗透,为中国的书法教育灌注了新鲜血液。尤其是课堂的转变让传统教室内授受模式转变成多元化的模式。书法教育其中十分重要一环是艺术鉴赏的部分,昔日书法学习是知识传递,而如今受到教育环境的改变“知识传递”逐渐向“知识构建”过渡,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应与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对于时下的书法学习我们缺少实用功能的必要性,但其艺术部分却又发展得十分强势,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场所即是教育的场所。生活中处处皆是书法学习的场所,博物馆、文化馆、书法馆乃至校园内有书法匾额、题字等这些场所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平台和资源,将“教室搬进博物馆”,通过真看真听真感受,正确地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与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处在信息社会的我们应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作用于时下的书法教育。随着书法教育方式的不断革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的进步让线上书法教育初见成效,对于专业化书法艺术的普及也起到推动作用。线上书法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随着教育方式的革新不断地革新教学观念,熟练操作所涉及的多媒体设备,并对线上书法教育多总结与反思,充分利用好APP等重要依托工具。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对于书法这门实践门类的艺术,无论线上线下的书法教育都应当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由单一的师生授受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学生主动去“摘桃”的过程。

猜你喜欢

书法体系发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书法欣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