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控

2023-10-18李再生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驱虫寄生虫

李再生

(安溪县慈山农业学校 福建,泉州 362000)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断凸显,其中猪寄生虫病尤为严重。寄生虫病主要指的是寄生虫寄生到宿主的体内和体表,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代谢出各种毒素对宿主进行一定的损伤作用的一类疾病。目前发现的寄生虫种类繁多,宿主感染后出现不同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咳嗽、气喘、腹泻等,因此也加大了养殖户对寄生虫病的诊断。猪寄生虫病可能是由于饲养水平不高、圈舍条件恶劣等引起的。寄生虫能在宿主体内不断吸收其能量,通过一些机体刺激,消耗机体的能量和营养;同时,它也能分泌出大量毒素,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对猪寄生虫病采取一定的措施,提供生猪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1 寄生虫病的危害

猪寄生虫病是指猪体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它们会危害猪的健康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根据寄生虫寄生位置的不同,分为体表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两种。绝大多数寄生虫都需要中间宿主的存在,病原体可以通过宿主的粪便、尿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在猪群中传播和扩散,对猪群的健康和生长构成威胁。寄生虫也可以通过感染源传播给其他动物。在排水环境中,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使得虫体能够发育成具有传染性的虫体。这些传染性虫体在适宜条件下接触易感群体时,可以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和叮咬,或者侵入动物体内进行感染。每种寄生虫都有特定的寄主范围,能够感染多种牲畜动物。研究结果显示,生猪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不当的养殖管理密切相关。在养殖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使得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湿润的环境为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养殖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寄生虫传播媒介,也为寄生虫的传播流行创造了条件。综合研究发现,有些寄生虫的流行不受季节影响,可以在一年的任何时候发生,而其它寄生虫则表现出季节性特征,对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1]。

动物体内寄生虫种类繁多,能引起宿主产生各种身体不适,严重时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对宿主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猪肾虫、胃线虫、棘头虫、肺丝虫、蠕虫(线虫、蛔虫、吸虫)、节肢动物类体外寄生虫(疥螨、痒螨、牛皮绳、虱)等,其中胃线虫、虱等对猪身体的危害极大,会对猪的身体各项机能造成严重的损伤[2]。蠕虫是一类长而细长的寄生虫,可以感染人体的肠道、肝脏、肺部等部位。常见的蠕虫感染包括蛔虫感染、钩虫病、鞭虫病等。蠕虫感染通常通过食入感染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引起腹痛、腹泻、贫血等症状[3]。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疟疾病毒感染后会侵入红细胞,引起高热、寒战、贫血和器官损害等严重症状。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常见[4]。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通过接触带有感染性螺旋藻的淡水生物体(如螺类)传播的寄生虫病。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血管系统中,引起肝脏、肠道和泌尿系统的损害,导致贫血、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摄入被感染的动物组织(如未煮熟的肉类)或感染性粪便传播。弓形虫感染可以引起流感样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同时还可能引起眼部和神经系统的问题。腺虫病是由腺虫感染引起的疾病,通过食入感染的寄生虫卵或囊泡传播。腺虫病主要影响消化道和肝脏,引起腹泻、腹痛和黄疸等症状。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寄生虫病,如包虫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它们分别由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引起,并在不同的感染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和影响。寄生虫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对猪进行损伤。

1.1 感染性细菌疾病和代谢毒素

患有寄生虫病的猪对其它病原是非常易感的,肠道中寄生的蛔虫能增加肠道炎症发病的几率,使猪的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若蛔虫寄生在猪的肺部或被线虫寄生后,其呼吸系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气喘加重,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多系统衰竭综合等,同时会伴有支气管和气管黏膜肿胀、充血;若猪被吸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中,可能会引起肝炎和胆管炎,同时可能会伴有全身性的中毒等,当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猪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颌下水肿等现象[5]。此外,有些寄生虫可以在其生命周期中产生代谢毒素,当人摄入感染了这些寄生虫的食物时,会引起食物中毒,可能引发中毒症状,如胃肠道不适、呕吐和腹泻。

1.2 传播疾病

寄生虫寄生在猪的体表可以造成其皮肤或黏膜损伤,使机体极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引起其它并发症;同时一些寄生虫能造成动物传染疾病,而且一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危害了人体的健康[6]。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宿主的排泄物或血液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寄生虫可能引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血吸虫病、弓形虫病和地方性斑疹热等。某些寄生虫通过接触感染的方式传播。这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或被感染的物体、土壤、水源和食物等。例如,血吸虫病是通过接触带有感染性螺旋藻的淡水生物(如螺类)传播的。一些寄生虫的感染源存在于食物和水源中,当人们摄入了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会导致感染。这种传播途径是一些蠕虫感染的常见方式,如蛔虫感染和钩虫病等。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母体传播给子代,这被称为垂直传播。例如,弓形虫病可以通过感染的孕妇传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感染。有些寄生虫的卵或幼虫可以存在于土壤或环境中,当人们接触到感染的土壤或环境时,可能被寄生虫感染。这包括一些蠕虫感染,如鞭虫病和蛔虫感染。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它可以导致肝脏、肠道和泌尿系统的损害,引起贫血、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同时还可能引起眼部和神经系统的问题。这些疾病在一些地区特别常见,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7]。

1.3 机械损伤

蛔虫或绦虫主要寄生在小肠中,能引起机体的肠道阻塞,感染高峰期主要在6~8月,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肠破裂;此外,寄生虫附着在肠道中可以导致肠粘膜损伤,若虫体转移也会造成其它器官发生损伤,引起组织器官发生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危机生命。蠕虫寄生在宿主的消化道、肠壁、肝脏或其他组织中,它们的存在和活动可以导致机体组织的机械损伤。例如,钩虫通过钩刺附着于宿主肠壁,并通过吸血引起出血和损伤。蛔虫和鞭虫等蠕虫也可以通过其活动引起肠道壁的刺激和炎症反应。弓形虫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它们可以引起宿主组织的机械损伤。当弓形虫繁殖并扩张时,会导致宿主细胞的破裂和损伤,这可能引起组织炎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疟原虫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蚊子在叮咬宿主时注入唾液,其中含有抗凝血酶,使其吸血更容易。然而,这些叮咬也可能引起宿主的皮肤刺激、瘙痒和损伤。蜱可以通过叮咬宿主并钻入皮肤表面,在宿主体内寄生,并通过吸血维持其生命周期。在钻入宿主皮肤时,蜱可能引起刺痛、红肿和皮肤创伤。某些蜱还可能携带细菌或病原体,通过叮咬传播疾病。

1.4 吸收宿主营养

寄生虫在猪体内寄生,可以吸收宿主的营养,实现其繁殖。这些寄生虫利用各自的适应机制和生理特征,从宿主身上获取所需的营养。因此猪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引起宿主营养不良,长期如此会导致其造成慢性消化疾病,饲料的消化率不高,严重时可能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一些寄生虫可以通过吸食宿主的血液获取所需的营养。它们使用特殊的咬口器官插入宿主的皮肤并吸血,从中获取血红蛋白、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许多肠道寄生虫寄生在宿主的肠道内,并通过肠道壁吸收宿主的消化产物和营养物质。它们可能附着在肠壁上,通过吸附和吸收宿主的消化液和养分来滋养自身,比如蛔虫、鞭虫和钩虫。某些寄生虫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它们通过吸收宿主细胞的营养来维持生存。例如,弓形虫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和营养物质吸收来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1.5 增加临床诊断的困难和用药困难

一些寄生虫病引发的临床症状与其它疾病的症状相似,因此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了用药的难度。第一,寄生虫病具有非特异性。寄生虫病的症状通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例如发热、消化不良、疲倦和体重下降等。这使得寄生虫病的早期诊断变得困难,容易与其它常见疾病混淆,延误了正确的治疗。蛔虫和肾虫寄生在肺部,可能会引起咳嗽、气喘等呼吸症状,这些临床症状极易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疾病混淆,用药极易发生错误;此外,肾虫导致的后肢无法负重等症状极易与风湿、营养缺乏等混淆;寄生虫病引起的腹泻也极易与病毒性和细菌性的腹泻混淆。第二,寄生虫能隐匿性感染宿主。某些寄生虫病具有长期潜伏期或低病原性,患猪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忽视寄生虫感染[8]。例如,弓形虫病可以在人体内潜伏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第三,寄生虫病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寄生虫病的确诊通常需要依靠特定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如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然而,这些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技术要求高、结果解读困难和敏感性不足等。因此,可能需要多次检测或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第四,寄生虫对药物的抵抗性增强。一些寄生虫已经发展出对常规抗寄生虫药物的抵抗性。这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常规的抗寄生虫药物可能无法有效清除寄生虫感染。抗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过度使用抗寄生虫药物、不合理使用药物和遗传变异等因素导致的。第五,针对寄生虫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选择。对某些寄生虫病,特别是罕见的或新出现的寄生虫病,缺乏特定的药物治疗选择,这使得治疗变得困难,可能需要使用多种药物组合或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

2 寄生虫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养殖户发现猪患有寄生虫病时,需要及时对患病猪进行治疗来减轻猪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降低经济损失。目前,治疗寄生虫病的主要方法是服用驱虫类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咪唑骈噻唑类、大环内酯类、有机磷酸酯类、苯骈咪唑、脒类化合物、菲普罗霉素等。

2.1 咪唑骈噻唑类

咪唑骈噻唑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其主要成员包括咪唑、骈噻唑等。咪唑骈噻唑类药物通过干扰寄生虫的能量代谢和核酸合成,以及影响寄生虫的神经和肌肉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咪唑骈噻唑类药物在猪的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它们在推荐剂量下对猪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毒副作用。咪唑骈噻唑类驱虫药物主要以片剂、针剂和透皮剂为主,对患有食道口线虫猪的效果较好;而患毛首线虫病的猪服用此类药物的效果不稳定,对患有猪疥螨和原虫类寄生虫病完全无药效。

2.2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成员包括伊维菌素、多粘菌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寄生虫的蛋白合成过程来发挥治疗作用。它们作用于寄生虫体内的核糖体,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干扰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除了直接的抗寄生虫作用外,大环内酯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它们可以减轻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症状,并有助于促进宿主的康复。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猪的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它们在推荐剂量下对猪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明显的毒副作用。大环内酯类驱虫药物广泛应用于肠道寄生虫的治疗,但对于吸虫和绦虫的干预作用不明显,对寄生虫进行干预时,以0.3 mg/kg进行皮下注射或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 mg可有效杀死猪蛔虫、疥螨、口线虫;而此类药物对部分线虫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猪球虫的驱虫作用无明显效果。

2.3 有机磷酸酯类

有机磷酸酯类药物是一类常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成员包括氯丙膦、敌敌畏等。有机磷酸酯类药物通过抑制寄生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干扰神经传递过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它们与寄生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干扰寄生虫的神经功能,最终导致寄生虫的麻痹和死亡。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些原虫感染,如球虫病。它们通过抑制原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干扰其神经功能,从而达到抗原虫的效果。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的毒性大,其溶液需要现配现用,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要禁止使用胆碱酯酶抑制药、有机磷杀虫剂和肌肉松弛药。此类药物以敌百虫为主,主要用于体表寄生虫的驱除有很强的驱除效果,但对疥螨的驱除效果不强,对猪球虫等驱除效果不明显。

2.4 苯骈咪唑

苯骈咪唑是一种用于治疗猪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成员包括苯骈咪唑、乙硫唑等。苯骈咪唑类药物通过干扰寄生虫体内的能量代谢和核酸合成,以及影响寄生虫的神经和肌肉功能来发挥治疗作用。它们作用于寄生虫的线粒体,阻断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抑制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苯骈咪唑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一些原虫感染,如球虫病。它们作用于原虫体内的线粒体和细胞代谢过程,干扰其生存和繁殖,从而达到抗原虫的效果。苯骈咪唑类药物在猪的临床应用中一般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毒性低,药物需要口服,对线虫、吸虫和缘虫等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这类杀虫剂能增大致畸作用,不能大量连续使用。

2.5 脒类化合物

脒类化合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猪寄生虫病的药物,主要成员包括吡喹酮、甲硫菊酯等。脒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寄生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干扰神经传递过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它们与寄生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干扰寄生虫的神经功能,最终导致寄生虫的麻痹和死亡。脒类化合物在猪的临床应用中一般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用时仍需按照药物说明书和兽医建议进行正确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过量使用可能引起毒副作用。但这类驱虫药具有一定的抗性,长期和滥用脒类化合物,某些寄生虫可能产生耐药性,使得药物治疗失效。因此,合理使用和轮换不同药物类别的治疗策略对于预防和减少抗药性的发生至关重要。

3 驱虫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驱虫药物作为治疗寄生虫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经济有效驱除寄生虫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养殖户对寄生虫病不重视,未纳入保健计划,因此猪患有寄生虫病后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在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时,应该首先选用化学类的驱虫药物,而且需要根据感染的寄生虫的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健全的驱虫方案,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若发现有一小部分猪患寄生虫后,极有可能会发生大面积的寄生虫病,而且还会出现多种寄生虫同时寄生的现象,因此在指定驱虫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对猪活动和生活的地方进行全面消杀。猪寄生虫病是一种全年都高发的一类疾病,在夏季时,一些线虫的寄生速度会明显增多,猪疥螨则多在冬季寄生于猪体内。因此,猪养殖户需要全年关注寄生虫的发生,及时切断传染,做到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发生大规模寄生虫病时,需要将种猪的驱虫方案考虑在首位。驱虫类药物的质量是治疗寄生虫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品牌产品,否则,治疗效果不仅不达标还会使猪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或者中毒情况,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治疗猪寄生虫时,也需要遵循兽医的建议,根据寄生虫类型、感染程度、动物的健康状况和药物特点等因素来推荐适当的药物和用量。了解使用药物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对治疗寄生虫病至关重要。

4 寄生虫病的防控

猪的饲养环境需要更科学更合理管理。加强清理猪圈的卫生环境,保证猪的饮用水卫生,是保证猪健康的首要条件。在净化猪舍环境时,需要定期打扫猪圈,猪舍环境(墙壁、运动场、饮水槽、饲槽等)使用0.1%~0.2%敌百虫进行喷洒。其次,还需要对猪圈中出现的感染性虫卵进行及时清理,防止猪被虫卵感染。第三,对已经感染寄生虫病的猪首先需要将其隔离措施,减少对健康猪的感染。感染的猪需要使用条形猪舍进行隔离,防止寄生虫病的传播和对环境的污染。幼猪对寄生虫的抵抗性不强,因此母猪在生产前,需要对猪舍进行完全的驱虫,保证幼猪在生产后不被感染寄生虫病;对新引进的猪,需要对其进行一定时间的安全隔离,在保证无寄生虫病后,进入生产区,以“自繁自养”为主。第四,饲养员投喂饲料和饮用水时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饲槽和饮水进行进食和饮水,严禁出现地面撒料饲养的投喂方式。第五,积极训练猪定点排便,尽可能减少污染区域,这样可以减少饲养员杀虫的范围,节约成本;此外还需要做好蚊虫和灭鼠工作,防止中间宿主以及寄生虫携带者给猪带来寄生虫感染的风险。第六,当猪被诊断出患有寄生虫病时,需要选择高效、广谱、长效的抗寄生虫病药物。目前,市面上的杀虫剂药物种类繁多,大多不注重药物的含量,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寄生虫病的控制。若服用的药物对寄生虫的驱除效果比较弱,则极大可能会出现杀虫不彻底的现象。若药物保持的药效时间短,则可能出现抗药性寄生虫无法消灭现象。因此,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以及其发育阶段和对药物的抗过敏性等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驱虫类药物,同时也需要把握好给药的剂量和时间,以达到驱虫效果的最优化。第七,加强猪寄生虫病感染的风险、危害和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提高饲养人员对防控寄生虫与饲料卫生的意识。第八,对一些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加强防控,改变消费者食用生肉的习惯,防止含有寄生虫的肉制品从口入。最后,养殖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定期洗手和更换工作服,避免寄生虫通过人员传播。

5 结束语

综上,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不仅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因此,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防止猪寄生虫病是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驱虫寄生虫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香榧驱虫述古今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猪场防暑与驱虫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趣闻
山羊定期驱虫与用药
猪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