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冰箱的冻肉解冻技术及评价方法研究
2023-10-18曹诗亮黄平乐陆小宇徐德林
曹诗亮 黄平乐 陆小宇 徐德林
(1.美的集团冰箱事业部 合肥 230601;2.国家家用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安徽) 合肥 230011;3.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合肥 230032)
引言
自古以来,肉类就是中国老百姓的主要烹饪食材,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选择将鲜肉冷冻后解冻烹饪,以保证肉品质量和随时烹饪。不同的解冻方式对肉品的质量以及解冻速度影响很大,家庭传统(常用)的解冻方式如热水解冻、微波炉加热解冻虽然速度快,但会加剧汁液流失以及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流失,从而导致产品的营养价值降低。目前家庭常见的解冻方式主要有空气解冻、水解冻、基于冰箱的低温解冻以及借助微波炉的加热解冻。费玲[1]等以冷冻牛里脊肉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得出在温度为4 ℃,湿度为90 %以上的高湿条件,冷冻牛肉解冻后新鲜状态,色泽变化和汁液流失率最小。王建军[2]等以鸡肉作为研究对象,得出鸡胸肉流水解冻后的色泽、嫩度和保水性最佳,肌原纤维蛋白的聚集和氧化程度小,二级和三级结构稳定。谭明堂等[3]比较了5种解冻方式(空气解冻、静水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对鱿鱼品质的影响,发现流水解冻的鱿鱼保水性最好。综合其他文献的相关研究,发现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商用,缺少对家庭日常烹饪的冻肉解冻研究;其次缺少对用户的调研,不清楚家庭消费者对日常解冻的功能需求。因此,本文以家庭常用的猪肉为试验对象,根据用户关注的解冻速度、解冻方法的便利性以及解冻后的品质做了研究分析。以冰箱内外空气为环境,研究3种冰箱解冻方式(微晶解冻、储温解冻、快速解冻)、1种自然解冻(空气解冻)、3种水解冻(流水、冷水和热水)以及1种微波解冻共8种解冻方法对解冻速度和肉质的影响,结合用户需求,通过综合评价,得出最优方法,旨在为冰箱企业开发冰箱解冻功能提供参考。
1 实验材料、器材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准备
准备的试验材料如下:
1)1 000 g以上瘦肉;
2)RC-4温度记录仪(选购同一品牌);
3)电子天枰;
4)美的三门冰箱(冷藏室、冰温室和冷冻室);
5)美的微波炉;
6)解冻板(导热型):2块,铝合金制造,空气侧带强化换热翅片。
1.2 解冻试验
1.2.1 样品处理
从2 000 g大块猪瘦肉中切割出8块100 mm*50 mm*50 mm尺寸大小,形状规则的立方体肉块,每块重(125±2)g,并依次编号1#~8#,并在8块样品中心位置插入RC-4温度记录仪后置于-20 ℃冰箱冷冻室内冷冻24 h直至肉块中心温度达到-18 ℃。
1.2.2 解冻试验测试方法
1)室温解冻:将-18 ℃的1#冻肉样品置于不锈钢托盘内,置于室温(25±1)℃的空气中解冻。
2)冰温微晶解冻:将-18 ℃的2#冻肉样品置于不锈钢托盘内,置于储温(2±1)℃的冰温室空气中解冻。
3)冷藏储温解冻:将-18 ℃的3#冻肉样品置于不锈钢托盘内,置于储温(5±1)℃的冷藏室空气中解冻。
4)冷藏储温快速解冻:将-18 ℃的4#冻肉样品置于两块铝合金解冻板之间,置于储温(5±1)℃的冷藏室室空气中解冻。
5)冷水浸泡解冻:将-18 ℃的5#冻肉样品置于室温的冷水中浸泡解冻。
6)热水浸泡解冻:将-18 ℃的6#冻肉样品置于40 ℃的热水浸泡解冻。
7)流水解冻:将-18 ℃的7#冻肉样品置于室温的流水中解冻,流水速度以家庭常用水龙头0.36 L/s为例。
8)微波解冻:将-18 ℃的8#冻肉样品置于微波炉中解冻(微波炉解冻挡位)。
解冻过程中,样品从冻结状态逐渐解冻到“易切状态”(定义为样品中心温度达到-2 ℃),温度记录仪自动记录肉块中心温度的变化,不锈钢托盘和解冻盘收集储存冻肉化冻过程中流出的汁液。
2 数据处理分析
2.1 解冻速度
表1显示了冻肉样品从-18 ℃解冻到-2 ℃(易切状态)的耗时,图1为解冻升温曲线。
表1 不同解冻方法与解冻速度对照表
图1 不同解冻方法对应解冻升温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到,8种解冻方式的解冻速度在(-18~-5)℃区间较快,(-5~-1)℃区间较慢。因为(-5~-1)℃是肉的最大冰晶形成区[4],也是解冻时最大冰晶融化的温度带,冰晶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热量,同时此区域肉的导热系数也变小,导致升温缓慢。
2.2 汁液流失率
解冻时食品的汁液流失率[5]是评判解冻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解冻后由于组织的破坏显得质地松软,煮制后则由于肌纤维相对增多而口感粗糙。
液汁流失率:中心温度达到5 ℃时的重量与冷冻前重量相比,用电子天平称出试验肉块前后的质量,液汁流失率按式(1)计算。
式中:
W(%)—液汁流失率,单位为百分数(%);
W0—试验肉块在放入电冰箱前的质量,单位为克(g);
W—试验肉块在试验结束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根据表2的结果,使用冰温微晶解冻,液汁流失率最小;使用空气解冻,液汁流失率最大。
表2 不同解冻方法的液汁流失率
2.3 感官评价
从感官上看,流水、室温、冷藏储温、冷水浸泡、冷藏储温快速、微晶解冻的肉块在感官评价上差异不大;微波炉解冻可明显看到热外层肉有发白现象(受热变熟);热水浸泡解冻可明显看到外层肉有发白离散现象(受热变熟),如图2所示。
图2 部分解冻样品外观
将解冻后的肉块煎制成猪排,邀请16位试吃员,分成8组,通过品尝进行打分评价,口感(嫩度)[6]依次排名为1微晶解冻,2冷藏储温解冻,3冷藏储温快速解冻,4空气解冻,5流水解冻,6水浸泡解冻,7微波解冻,8热水解冻。
3 综合评价及结论
3.1 综合对比
根据第3章解冻速度、汁液流失率、感官评价综合比较,得出表3的解冻综合排名。
4 结论
本文通过8中不同的解冻方法,与解冻速度和肉汁液流失率建立联系,并作出综合排序,给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选取不同的解冻方式提供了便利,得出结论如下:
1)微晶解冻,肉营养效果最好但速度最慢;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室温解冻、水流解冻、水浸泡解冻,会使肉营养损失明显,同时口感体验降低;
3)微波解冻虽然解冻速度最快,但肉营养损失明显且口感变差;
4)冷藏储温快速解冻,在营养流失较小的基础上,解冻速度倍速提高,冷藏储温快速解冻将成为企业开发冻肉解冻功能的最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