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肖溪古镇文化遗产

2023-10-18◎李

文化产业 2023年28期
关键词:新街古镇文化遗产

◎李 莉

古镇即拥有上百年历史、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文化商业集镇。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指出,“保护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意义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行政区划上的“村镇”概念。

■古镇概况

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的肖溪古镇也被誉为唐宋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坐落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的东北部方向,位于渠江西岸。肖溪古镇离市区约74千米,距邓小平旧居约60千米,毗邻达州市渠县,总面积为64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

肖溪古镇位于渠江边,古代称此地为“龙凤州”,传说因有龙凤飞翔而得名。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相传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有肖姓移民于此开荒建房。古镇由老街、新街和半边街组成,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古镇内有巴渝古道、维新桥、禹王宫等遗迹,有国内罕见的“旱船”式建筑奇观和特色屋檐,是极具明清特色的水运码头。人们踏上蜿蜒的小径,穿过古老的街道,便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从山峦到河流、从庙宇到街道,巴渝文明的精髓在这里完美地展现出来。

■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现状

村落选址与格局

肖溪古镇位于渠江西岸钟家岩下,道路为流线型,南北走向,西边与钟家岩坎接壤,北边濒临响水溪,东边毗邻河滩地,是大巴山与重庆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水路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商贸活动频繁。

肖溪的传统村落与周围的山体水系相互依存,形成水环山抱的美景。村落的地势西高东低,农田与渠江形成和谐的“水—田—村”景观,呈现从农田到村庄再到河流的空间结构。

村落为“船型布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从中央向两端逐渐变窄,形成渔船形。街道、码头、渡口、屋顶、庙宇、古桥等构成了村落独特的景观。

物质文化遗产

肖溪古镇建置时间不长,但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水陆交通条件成为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

1.古道

肖溪古道是一条独特的石板路,见证着肖溪古镇的历史,曾经是巴渝古道的重要交通枢纽。肖溪古道的起源与肖溪水码头基本相同。从钟家岩出发,沿着古道一路向下,可以看到一块直径约七八米的奇石,这就是“钟鼓石”。“钟鼓石”因其独特的外观而闻名,它既似一口古老的圆形大钟,又似一面巨大的鼓。“钟鼓石”究竟是何时形成的已无法考究,但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2.古街巷

肖溪古镇古街巷的传统建筑沿街巷两侧而建,建筑为穿斗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灰瓦、白墙,分为一楼一底和平房、多进式和单体式等类型。古街巷的建筑为前店后宅的格局,绝大多数有天井。临街建筑均有阶沿,左右房屋由阶沿相连,形成宽敞的长廊,不仅风格奇特且能为行人避雨遮日,“雨不湿足,暑能蔽阳”是古街巷的建筑特点。

肖溪古街从钟家岩一直绵延到响水溪,总长达450米。街道由青石板铺就,南北狭窄,中间宽阔,散发着古朴的气息。

自古以来,这座古镇就以热闹的氛围著称,每当节日来临,就会吸引各地的游客前往。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欣赏文艺表演,而且镇子上建有观音庙、王爷庙、禹王宫三座庙宇,游客可以在这里祈福。同时肖溪古镇的基础设施十分完善,有茶室、剧院、饭庄、商铺、旅行社等。此外,肖溪古镇拥有众多精致的美食,有传统美食肖溪高粱粑、叶儿粑、粉蒸鲢鱼,以及现在的黄花鸡、腌腊肉等,都是绝妙之选。

3.半边街

半边街在新街西面,为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半边街建于清代,长300米,街面狭窄,不足2米。街面由石质踏级构成,街房因山势而布局,因只修一面街房,故名“半边”。半边街的中段有禹王宫,亦建于清代。

4.新街

新街位于响水溪北岸,东北走向,长80余米,街道宽10米。街道上的石板道、街房是民国时期新建的,因此改名为“新街”。老街与新街由清代建造的维新桥连接。新街现有街房40余座,均为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街房的门窗及其装饰结构均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新街的房主多是当时的肖溪富户,新街建筑的功能一是作为寓所,二是用来经商。

5.古桥

肖溪古桥即维新桥,全长约60米,是一座连接老街和新街的石拱桥。因其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0),早于戊戌维新运动(1898),故人们将肖溪视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发源地。桥的栏上嵌有戏剧人物浮雕。维新桥风格古朴,保存基本完整。

6.古碑

据史料记载,“无字碑”坐落于钟鼓石下约30米处。当时渠江洪水泛滥成灾,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当地居民为记住这场灾难,便立下了这块“无字碑”。

7.古寺庙

冲相寺的建造年代可追溯至晋代。隋唐时期冲相寺发展到鼎盛时期,殿堂达百余座,明代毁于兵灾,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建大雄宝殿,左厢房为1948年所建,山门、牌坊则修建于2000年前后。寺后定光岩上的摩崖造像始凿于隋朝,延续至民国,现存隋代造像15龛、佛像100余尊,唐代造像33龛、佛像300余尊,另有各个时期的题刻30余幅,如此规模的造像群属国内罕见。

太阳菩萨是一座四层摩崖石雕,位于“定光古佛道场”的正中间,高4米,背部装饰着日月佛光,形象端庄,气势恢宏。2013年,冲相寺摩崖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全国唯一的太阳菩萨像

定光崖石刻是冲相寺著名的摩崖雕塑。崖长100余米,最高处达22米,离地17米岩孔中有石刻四层,上层正中是定光佛,又称“太阳菩萨”。太阳菩萨像高4米,顶部装饰着一道光环,仿佛在向四面八方传递佛光。天气晴朗时,佛像熠熠生辉,令人叹服。

(2)丰富的人文资源

唐代诗人崔涂游冲相寺后,曾赋诗一首:“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之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非物质文化遗产

1.盐皮蛋制作技艺

肖溪古镇的村落中有许多皮蛋和鸭蛋的制作、售卖处,肖溪盐皮蛋在当地小有名气。肖溪盐皮蛋为皮蛋的蛋皮、盐蛋的蛋黄,是皮蛋和盐蛋的融合。

2.竹编背篓工艺

肖溪古镇村落中的老人多有手工艺竹编技艺,可以编出背篓、簸箕等传统用具,在村落街巷上贩卖。

3.巴渝古商文化

过去,由于工业不发达,肖溪古镇成为一个繁荣的交易中心。当时,附近山区的居民靠着水路将他们的农作物和其他食品带到这里进行交易。古老的街道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商业机构,如客栈、茶室、餐厅、油坊、医院、工艺品商店、商品市场等。当地居民也经常与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相约共庆佳节,享受欢乐时光。

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上当地经济落后,肖溪古镇看起来十分萧条。但是这里却充满古朴气息。平日,太婆和妇女三三两两地围着桌子,谈论着东家长西家短的话题;孩子们趴在桌子上玩着手中的玩具;而远方的房间中,则传来欢快的叫喊声和麻将声……当夜幕降临,镇上的几条小道涌入大量居民,他们手中拎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有家禽、家畜、农作物、山珍、蔬菜、水果;晚上,他们会招待客人,在厨房中制作精致的佳肴,满足地享受温馨的晚餐……这展现了古镇人民坦诚、正派、慷慨、豪爽的个性。

■古镇文化与地方社会

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肖溪古镇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从整体布局看传统村落文化

肖溪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古镇呈南北走向,中间宽,两端窄。古镇逐水而建,当地文化以码头文化为主。

从古寺、古崖看精神信仰

“庙宇的重要性来源于其社会功能,而非信仰对象,任凭佛教、道教、儒教、往来反复,重要的和最终留下的只有庙宇的形式和功能,其中供奉谁或者怎么供奉都无所谓。”对于以农耕为主的肖溪古镇来说,佛教文化根植于当地民众心中,他们用各种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这种宗教信仰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拉铁摩尔指出:“不论农耕还是游牧,定期举行的庙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这是古代宗教的社会功能。”

从传统商业看人文精华

传统商业是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符合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商业、服务业。肖溪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贸易大港,是渠县到广安的必经之路,历史上出现了众多商号、巨贾。肖溪地处渠江边,水产丰富,肖溪码头是船舶停靠之所,这里酒肆茶楼、商号会馆云集。古镇居民沿江而居,房子大多为商住两用,前店后坊,形成了当地著名的老字号。同时,在商业的刺激下,当地手工业也十分发达,手工产品极富当地特色。肖溪盐皮蛋及手编竹篓工艺是肖溪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及人文精华的体现。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镇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是一个热门话题,更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

本文通过对肖溪古镇进行实地调研及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出肖溪古镇的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了古镇文化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肖溪古镇的城镇结构、民宅建筑和宗教建筑都蕴含着丰富的码头文化和佛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手工业及传统商业反映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巴渝古商文化。

笔者认为,在四川省范围内,肖溪古镇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其文化遗产进行调查与研究可以为今后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新街古镇文化遗产
铜峰叠翠 秀美新街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千年古镇
潮流逆转 新街拍灵感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