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外”,欢迎加入我们的“中国故事”

2023-10-18黄菲

时代邮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老外世界

● 黄菲

“讲好中国故事,不单是中国人的使命,我希望我们这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也可以为了实现这份伟大事业作出我们的贡献。”说这句话的人,名叫贝思文。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关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关注中国的新政策新动态。他是一个在上海生活的匈牙利人,一个真正的“老外”。

中国大地上生活着很多这样的“老外”。他们的故事,令人觉得又亲切又振奋。

每个“老外”都有一个中国故事

1984年,一个叫林登的美国年轻人获得了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的名额。

递交留学的申请时,林登心情忐忑。他家境贫穷,白天是一个地毯清洁工,晚上在芝加哥大学读夜校。他担心中国不会对他感兴趣,不会给他提供助学金。然而中国大使馆告诉他:“我们选择你是因为你是一个劳动者,是无产阶级中的一分子。你可以从这个机会中获益最多。我们愿意给你一个机会,一个新的起点。”

林登的人生因中国而改变。他在中国读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而且幸运地和著名记者华莱士一起采访时任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邓小平的一句话让他备受震撼:“中国必须改革开放,绝不回头。”在充满活力和包容的中国,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林登回国后,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奖学金,去过110个国家,在80个国家做过教育项目,但对中国一直念念不忘。每到一个国家,他都会问别人:“你了解中国吗?你知道朱熹吗?你知道王阳明吗?你知道沈从文吗?”2004年,他和妻子卖掉房产,辞去工作,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中国。他将家安在云南大理的喜洲村,创办了作为中外交流中心的喜林苑酒店。他想向世界传递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奇迹,和2500多年传下来的那颗“儒家的种子”。

林登的故事,是一个美国青年如何被中国塑造和改变的故事。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中国的包容和善意,中国的文化和智慧,中国人的温厚和淳朴,令一个美国人将中国视为自己的家,自己灵魂的归宿。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与中国的缘分始于长江。

2010年,他拍摄了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在中国生活了10年后的2021年,对中国有了更深了解和更大兴趣的他决定再一次拍摄长江。他试图追寻一个答案——10年,这里到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一路上,他寻找三峡移民的新居,重游江豚保护基地,融入武汉渡江节的人流……在关于“变化”的故事中,最特别的是一个名叫仁青茨姆的藏族姑娘。

10年前的云南香格里拉,18岁的茨姆从没有去过外面的城市,她身穿藏袍,抱着羊羔,青涩而腼腆。10年后,竹内亮回到香格里拉寻找茨姆。她已经是一家高档藏式民宿的经营者,成熟而热情,谈起经营理念头头是道,应对客人游刃有余,竹内亮连连惊呼“你变了”。

竹内亮将家安在妻子老家南京。他创立了公司,有一双儿女,在社交媒体平台有超过600万粉丝,微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已连续更新7年,《好久不见,武汉》被外交部发言人点赞。《再会长江》在日本上映,创纪录片票房新高。

竹内亮的故事,是一个日本人如何在中国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他说,他拍过各种各样的国家,但是中国的魅力无限。中国的变化太大了,中国的社会太丰富了,他不断地发现中国的魅力,所以不断地拍下去。

叙利亚商人巴塞尔在义乌生活快10年了,有个一见钟情的妻子,两个可爱的孩子。他每天忙着采购、送货、清关、接送孩子,红色雪佛兰里程已超过10万公里。

义乌可能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县级市,像巴塞尔这样的阿拉伯商人有将近两万人。他有一群好友,英国、乌克兰、黎巴嫩、约旦、土耳其、印度、也门、墨西哥、埃及的都有,都在义乌做国际贸易生意。义乌小商品市场应有尽有,巴塞尔借助中国庞大的国际电商网络,每年都往中东运送三四十个集装箱的商品。

巴塞尔的故事,是一个幸运儿的故事。他的祖国战乱不断,而他在一个新鲜的安全的国度建立了事业和家庭。他的美好生活,依靠自己的努力,更依托中国电商网络在全球的发展。

有关数据显示,在华外国人已达百万之众。他们有的说着一口字正腔圆的中国话,俨然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和中国有了真正的血脉之亲;有的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借助中国发达的电商和物流,将生意做到了自己的祖国……这些形形色色的“老外”,是我们的邻居、同事、客户、朋友、学生、老师,是中国社会活泼多彩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一个安全稳定的中国,提供着真切的安全感;一个亲切友好的中国,提供着温暖的归属感;一个开放的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提供着发展事业的机会,实现价值的平台;一个博大的中国,提供着丰富的景观和无限的惊喜;一个拥有5000年伟大文明的中国,提供着智慧的启迪,人文的熏陶……

这一切,就是他们选择中国的理由。

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可信的中国”。

可信的中国,意味着中国作为大国的能力、实力、诚意能被世界认可。

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能力是值得信任的,中国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值得信任的,中国人永远是值得信任的伙伴和朋友。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崇尚“以和为贵”“兼爱非攻”,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深融于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是可信的。

中华文明追求立己达人、兼善天下,“让各国都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国共同利益汇合点”。一个倡导共赢的国家是可信的。

信任是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前提。2023年以来,众多美国企业高管来华。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希望继续加大在上海的业务布局;星巴克首席执行官拉克斯曼·纳拉辛汉赞叹“中国市场拥有无限可能”;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表示“中国各地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明确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成为众多外企的共识。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可爱的中国”。

可爱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吸引力、亲和力,值得喜爱甚至热爱的中国。

可爱是感性的。对国际友人来说,中国无奇不有的美食是可爱的,美不胜收的景观是可爱的,出神入化的功夫是可爱的,憨态可掬的熊猫是可爱的;中国的科学家袁隆平是可爱的,女拳王张伟丽是可爱的,会干农活的乡村姑娘李子柒是可爱的,随时遇到的热情友善的中国人是可爱的;中国舒适的高铁是可爱的,便捷的微信是可爱的,随叫随到的外卖是可爱的,深夜出行的安全感是可爱的……

可爱也是理性的。美好愉悦的情感体验,会让他们对中国产生信任和敬意,让他们在可知可感的日常生活中,逐渐理解中国的制度优势、民族精神、人民风貌、大国担当,理解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

2022年北京冬奥会,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在中国展现速度与激情、团结与勇敢。一场盛会让世界看到了可爱的“冰墩墩”,璀璨的“雪花”火炬,更看到了自信而包容的中国:中国运动员是可敬的对手,也是可亲的朋友;中国人民对各国健儿都送上最真诚的鼓励。“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是可爱的。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可敬的中国”。

可敬的中国,意味着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成就、国际贡献得到世界的认同与敬重。

可敬的中国,是“中国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发展的决心与成就值得世界敬重。新华社报道林登的故事时这样写道:“从初次来到中国至今,他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中国人的勤劳踏实和中国政府为百姓脱贫所做出的努力令他钦佩。”一位外国友人说:“短短10年,我亲眼见证中国的变化,中国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正是中国可敬的最好例证。”

可敬的中国也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值得世界敬重,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值得世界认同。中华文明蕴含“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带一路”把中国的机遇转变成世界的机遇,沿线国家得到发展,很多国家获得了中国的资金援助。

“可信中国”是基础,是世界对中国伙伴般的认同和信任;“可爱中国”是进阶,是世界对中国朋友般的喜爱和热爱;“可敬中国”是升维,是世界对中国心悦诚服的敬重。

一起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塔科马市的林肯中学时,邀请孩子们多到中国走走看看,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喜爱中国。一年后,林肯中学的118位师生应邀访问中国,其中很多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生平第一次坐飞机。中国之行,改变了一群美国孩子的人生。校长埃尔文说:“这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教育经历,中国的奇迹使他们大开眼界。”这些孩子中近半数人开始寻求前往中国深造或交流的机遇。2021年春节前夕,埃尔文校长写信向习近平主席汇报,他的学生已被中国大学录取。可以想象,他们会如习近平主席所期许的,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喜爱中国。

中国与中华文明一直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感召。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返回威尼斯后,出版《马可·波罗游记》,盛赞中国宏伟的都城、发达的经济、繁华的市集、完善的交通、安定的社会,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

抗战期间,英国学者李约瑟来到中国,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花费近50年编撰出版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他的同事罗伯特·坦普尔撰写了此书的普及本《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书中写道,“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可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另一位更著名的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长住13年,是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他(毛泽东)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1937年,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中国红军史诗般的长征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导人震撼了世界。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被斯诺这部作品激励,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重走长征路,写下一本《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他说:“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10多亿人口的民族,让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新时代,开放的中国迎来了更多的外国人,他们在中国发展事业,成就梦想,成了“中国故事”的参与者、讲述者、传播者。

林登将自己和中国34年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中国改变了许多外国人。这些外国人和我一样,强烈地支持着这个国家,拥抱着她的崛起。”林登说,“我有责任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故事,让世界认可中国的魅力和智慧。”

定居杭州的澳大利亚小伙子江添文有一个梦想——做新时代“马可·波罗”。为了宣传G20杭州峰会,他走进社区和写字楼做活动,在西湖景区当志愿者,还制作了“Tim Video”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多地播出,介绍杭州的历史人文。

这些和中国结下美好缘分和情谊的外国友人,体验着中国的安全和友好,感受着中国生活的便捷和丰富,见证并参与着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也享受着中国发展的成果,是中国故事的“剧中人”。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更容易引起世界的共鸣和共情,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汇入中国故事的洪流。

国际民众和中国的情谊,是民间外交的重要部分,历来为我们党高度重视:抗战时期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斗争和真实情况;新中国初期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包围,让世界了解新中国,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服务;改革开放时期是为了融入全球化浪潮,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是为了展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更好地担当大国责任,更好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要以中华文化感召力和中国形象亲和力吸引更多国际民众,一起讲述更加丰富生动的中国故事;要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心态广交各国各界朋友,以情感人,以诚待人,有情有义,有礼有节;要以有容乃大的胸襟和久久为功的耐心,化解隔膜和误会,增进了解和融合;要更重视青年的力量,为中外青年的交流建设更宽广的平台,开展更丰富的活动,设置更有时代性的议题,让更多外国青年以第一视角讲述真实的中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要更重视普通人的力量,让更多普通人走进中国,了解中国,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奠定厚实的民众基础。

更重要的是,要时刻铭记,你,我,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具象的中国”,都是可信可爱可敬中国的真实写照。做有风骨有自信有气度有内涵的中国人,成为中国故事热忱的参与者,积极的讲述者,是我辈的光荣,也是我辈的使命。

猜你喜欢

老外世界
老外说汉语
吃饺子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老外自荐当“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