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探析

2023-10-18徐思雨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15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人员财务

徐思雨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有限公司)

财会信息化是业务经济的载体,以专业化、数字化视角呈现,是各部门内外部数据归集的反映,更是管理层定期向股东汇报经营成果的价值体现。在多元化集团业务中,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突破传统日常重复性无价值的低效率财务核算管理,转变为以共享化、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模式来划清岗位、明确职责,全面推动财务中心预算管理、资金统筹、会计核算、内审控制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考核的全流程管理。

一、集团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保证业务数据及时准确,助力公司经营分析

财会信息化建设使得真实、准确的原始业务数据通过某一规则及经济管理需求加工整合成有用的财务活动、会计报告、财务报表分析,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层提供所需信息。例如,生产制造企业实际应用中,在数字化供应链生产循环的管理定位下,信息化建设协同了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即业务端数据通过前端信息录入,系统数据集成传递转换财务信息制单凭证,系统识别在满足一定信用或合同条件下收付款。业务的原始数据资料通过信息化管理集成形成生产经营活动数据分析,集团管理层能动态了解集团内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变动并通过数据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规避潜在风险。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财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结合企业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差旅费管理等制度要求,设置不同财务单据模块的审批流程,通过多条件控制、数据逻辑勾稽等管控业务流程风险,可通过信息对话框提示是否存在逻辑问题,费用审批环节通过有无预算或预算是否超标等管控手段严格费用支出。在差旅费报销业务场景中,存在员工岗位级别以及出差地不同导致的住宿标准不同,在财务系统严格按企业规章制度设置可在业务提交环节杜绝超标准报销、减少财务审批付款环节人为调控因素,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三)推进精益过程管控,提升企业价值

财会信息化建设使得集团化业务的预算管控、资金管控、成本管控等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

通过对年度预算的编制,审批后执行,定期对财务与经营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构造预算系统,实际与预算对比,严格控制各类成本费用支出,加强预算的执行,对超预算事项禁止报销或经管理层批准调整预算,每笔支出、全年利润做到可控状态。

资金管理集成全集团所有银行账户、资金余额、资金划转支付、资金计划安排、资金归集及查询,不再依赖传统手工Excel表填报汇总,降低人力成本,有利于管理者全面清晰掌握资金流向,合理地配置资金余额,增加资金收益。

此外,财会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开展目标成本分析工作,支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结合集团内各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统计分析产品存货历史成本,明确大额成本,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基于因素分解判断有效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成本管控目标和有效管控措施,努力提升利润水平。

(四)保障财务信息电子介质储存安全,共享数据创造价值

财会信息化建设的会计档案电子化、数据自动存储定期化、备份保存自动化等功能,为数据安全、防止丢失等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提高了数据储存、采集、查阅的便捷性。分析人员灵活利用获取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以数据共享、互通,取代各部门间孤立和隔阂、以自动化的索引取代手工翻阅纸质凭证;在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发票到应付凭证、付款凭证或销售合同,销售订单到应收凭证、收款凭证的完整链条上,实现文档闭环管理的同时,可任意穿透某个环节追溯查阅分析。因此,数据的高度集成提升了企业整体业务可视化效果,便于管理者更好理解和掌握数据,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也由此显现。

二、国有与民营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差异性分析

(一)企业所属行业或业务模式不同

国有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能源、金融、交通运输、水电煤炭等行业,国家和地方出于战略需求、民生保障,政府往往会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国有企业有相对较好的资源;但对市场敏感性低,变动空间较小,风险态度更多保持谨慎,更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业务多集中于国内本地化单一市场,关联交易相对较少或简单。而民企集团大多分布在加工业、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行业,在市场化背景下,对市场信息极为敏感,效率更高,革新技术创新研发,业务转型升级突破,母子公司关联性业务较多且复杂,上下游产业链均有业务分布,海外贸易频繁,资金周转率高。

企业所在的行业或业务模式差异直接影响了财务信息化的使用。国企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功能更偏向于基础性、单一化、单据审核凭证制单,模块化管理程度不高,集团内管理报表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数据集成度较低,大部分的财务分析仍依靠传统手工方式汇总数据分析。为满足集团现有的多元化复杂的业务分类,民企集团依托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价值,联动MES、ERP或SAP信息系统为业务赋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经济需求,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既有助于业务人员对生产、供应链、存货等主数据规则有序统一管理使用,又可以满足财务人员核算管理分析的数据归集与输出。

(二)财务系统功能配置,操作处理信息能力不同

“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经营决策分析”环环相扣,以点到面,提高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是管理层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财务信息系统功能配置的强弱,业务流程是否准确有效,取决于集团一把手对财务信息化定位的方向。

集团化国企与民企存在财务系统功能配置处理信息能力差异。例如:某国企集团业务招待费提供线下部门负责人或总经理纸质签字事前审批流程,员工报销时填写OA付款审批单上传电子附件,递交相关纸质发票、报销原件给财务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按照报销制度审核批准,网银制单授权,会计手工录入凭证。某民企集团业务招待费事前经线上OA提交招待费审批流程,经部门负责人或总经理审核批准;员工发生业务招待后在报销系统填写单据,扫描上传相关电子报销附件,填写摘要、实际报销金额并可勾稽招待费审批单、系统自动判断部门报销款是否超预算标准、发票扫描上传通过OCR识别真伪或重复,财务通过银企直连资金支付报销款,完成后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

集团化国企与民企均依据报销制度事前审批、财务部审核报销的规范性、合理性、准确性制单生成凭证,总体符合制度管理的要求;区别在于财务人员审核控制点及工作量不同、预算管控节点不同、资金付款方式不同、凭证附件的保管方式不同。国企集团财务人员忙于重复性繁琐日常的审批、核算,事后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前置管理职能相对淡化;民企集团财务人员则可以做到及时完成常态化工作,并对集团下属各子公司员工报销单每月报销金额趋势的分析等高阶量级偏管理类工作,事前控制各部门费用在预算可控之内、规避各类虚假、不真实发票,提高会计质量准确性、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三)财务人员年龄结构、专业能力不同

成立时间相对较早的国企集团企业,工作环境稳定,员工归属感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更多关注财务专业知识上,财务信息化软件使用能力较弱,工作效率不高;民营企业更青睐于能为公司带来活力的青年,业务快速发展变化,财务人员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结合内控风险点控制应用在财务系统软件上,加强学习专业财务系统化知识,灵活运用数据多维度指标分析,减少财务人员机械、重复性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管理分析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为集团财务管理人员培养后备军。

三、推进集团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建议

(一)全面梳理集团业务,求同存异

从全集团业务来说,推进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首先财务人员从各部门业务出发精益求精,梳理如生产制造部门的供应链流程、仓管部门存货收发、资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盘点、人事部门工资薪酬计算发放、财务部门会计核算、预算分析等管理模式,全面掌握业务的经营模式,在合理合规风险管控之内搭建单据流程。

其次,各部门学习软件功能的配置、培养系统思维逻辑,了解财务软件每个节点控制因素,定期维护业务流程代码,包括检查系统执行情况的准确性,与业务部门实际操作的异同点,以及关注特殊要求是否可实现。比如供应链生产,物料编码规则的设置,采购物料中主料与辅料编码差异规则,给予物料编码的改写范围,定期优化细分作业;生产车间领料出库细化收发类别,分配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一级会计科目下二级明细科目,分别计入生产成本——材料费、制造费用——包装费等成本类科目。按照财务人员操作需求,可实现不同制造车间制造费用归集分摊,最终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关联、统一、实时监控。

最后,不同细分行业财务核算虽有所区别,但是从财会信息化系统功能出发,主数据功能如供应商、客户、部门代码规则,各个应收、应付、资产模块使用,预算分析、账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等大同小异,及时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提出切实可行方案,解决问题,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准确数据报告、建设性意见,建设符合本企业特色的财会信息化。

(二)建设全面、系统性财会信息化功能

全面系统性的财会信息化建设取决于集团一把手对财务信息化定位,必须从公司全员出发,使全体员工高度重视,高度配合,健全财务系统功能。

在具体实施财会信息化建设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对已经进入相对发展成熟稳定的企业来说,理性判断是否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升级、在原有系统缺陷基础上打补丁,或者重新评估后购买新的财务软件替换,整体升级换代;二是推进业财融合,财务人员切实下沉到业务中去,深入具体了解业务部门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听取收集各部门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三是谨慎综合全面系统性评估实施方案,尽可能避免资源浪费、随时跟进项目建设的进度,定期回顾复盘项目流程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企业领导层在财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定期组织召集项目组成员讨论,完善管控业务环节风险,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色需求的自定义财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多维度财务分析来满足各类管理报表要求。在总体目标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成果,高效完成信息化建设,解放生产力,构建全局性的业务、财务、管理、决策的一体化桥梁。

(三)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财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当代,会计核算或财务分析或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替代,企业在财会信息化建设中尽快转型升级;大型集团或可借鉴并推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成为数据中心资源的整合平台,既有利于集团内各单位会计核算标准统一、集团内同类型子公司业务数据对标、结合分析指标建立财务模型,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风险管理。改善企业现有的人员结构,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一是协同业务部、财务部成员“引进来走出去”,多次交流、观察学习其他公司优秀的相关案例,取长补短,提高信息化技能和整体素养;二是通过人力资源部社会招聘有关信息化人才,补足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提高财务系统功能配置、优化财务信息处理能力,高效准确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数据支撑;三是,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培养出一批懂财务、懂业务、懂信息技术、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多数国企集团的财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基本核算功能,员工缺乏财会信息化理念,民营企业集团顺应时代浪潮,紧密结合信息化发展,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及精准度;推动财务信息化软件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业财一体化多样性。总体来说,不管国企集团还是民营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为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展开,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为管理层决策方向提供精准有力的数据保障,为企业管理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人员财务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