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会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3-10-18黄伟城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15期
关键词:供需会计专业用人单位

黄 浩 黄伟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一、引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就业形势存在严峻挑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1076万人,预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庞大,就业形势严峻复杂,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供需对接矛盾突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缓解就业压力、破解就业供需对接矛盾问题,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教育部在2021年启动了供需对接育人项目,以期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招聘单位需求深度融合。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都会有较大规模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如何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市场期待,符合企业定位,进行会计教学改革探索十分必要。

二、文献综述

(一)供需对接育人理念

“供需对接”指的是将供应和需求有效连接,确保供给方可以满足需求方的需求。“育人”指的是教育、培养和发展人才的过程。因此,“供需对接育人”指的是作为需求方的用人单位和作为供给方的高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培养更多应用型、紧缺型和综合型人才,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二)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会计教学改革是指对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和改进,以达到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需求变化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如何在高校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成为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要思考的课题。对此,我国学者对会计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严水荷(2020)认为,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教学课堂要向会学会计、业财税融合、技术赋能、PTLAE混合式教学四个方面转向。李艺萍(2022)指出当前会计教学存在“重专业知识传授,轻思想价值引领”现象,认为在会计教学改革中要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赵友萍(2023)认为,新时期高等学院会计教学改革要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资源与考核体系。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大部分聚焦于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融合思政教育等方面,对于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的探索较少。

(三)供需对接育人与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会计教学改革是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供需对接育人背景反向推动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会计教学改革探索只有建立在供需对接育人的基础上,高校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适应用人单位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三、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会计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进人才供需对接

当前,部分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并不能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不仅导致了会计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缓解现阶段我国就业压力大的局面。在供需对接育人的理念下,高校会计教学会更加贴合就业市场的需求,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技能需要,高校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推进人才供需对接,避免出现人才浪费的情况发生。

(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觉得会计专业枯燥乏味、缺乏兴趣、没有目标,对会计专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教科书中,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就业竞争力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应用型、综合型和紧缺型会计人才。供需对接育人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为会计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更能适应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与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发展

供需对接育人要求加强校企合作,这将会反向推动高校在会计教学改革中注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在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进行科研项目等,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企业的参与也可以为高校教学提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案例,丰富了高校会计教学内容,使高校的会计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同步,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发展。在会计教学改革中运用校企结合的模式,对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和改善就业供需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了高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互补。

(四)增加学科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学科社会价值指的是学科在社会中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贡献。供需对接育人理念既强调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要符合行业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供需对接、避免资源浪费,又注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在此背景下的会计教学改革,必然会往培育兼具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会计人才方向发展,使得会计人才不仅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招聘单位的需求,更能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有利于增加学科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四、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方向与可行措施

(一)树立OBE导向的教学理念

供需对接育人要求高校对经济发展、行业变化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业供需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分析,以行业供需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OBE(Outcomes 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学,是一种以产出成果反向推动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OBE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实践等各方面的素质。该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被西方国家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目前在我国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

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为推动人才就业供需对接,高校会计教学改革应当树立OBE导向的教学理念,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符合行业发展与用人单位需求。高校会计改革可以遵循OBE教育理念、明确供需对接育人的目标,在实施教学前了解行业发展与用人单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清晰的培养思路,并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来保证和推动学生培养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以此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由于会计行业发展迅速,在会计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高校教师对行业发展现状、教材更新迭代滞后于行业发展的现象,导致一些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并不能同步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对接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破解当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高校会计教学在改革中应当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审视和调整,确保课程体系能够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现已被国内外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应用。目前,会计就业市场中对同时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精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人才需求量较大。高校会计专业可以增设跨学科、信息类课程,为培养熟悉现代审计理论、掌握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高校在教学方式方面还可以实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利用大学MOOC、雨课堂、云班课等平台,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三)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是指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或模拟实践场景中,让他们亲自参与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和处理。在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起来,提高会计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在加强校企合作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可以建立企业导师制,由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增强实际操作能力;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进行科研项目,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在强化实践教学方面,高校可以开设模拟实战课程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面对实际的会计问题,进行解决和应对,也可以在校内设置会计实践基地或实验室,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教学,高校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倡导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跨学科融合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相互交叉和融合,形成新的学科整体。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方兴未艾,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发生转变。单一的学科背景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在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强调会计学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广泛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杜莉(2019)指出,会计学科与数据科学的应用十分有必要。高校可以将数据科学和会计学两个学科进行融合,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开展数据分析实验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科学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还可以邀请数据科学专业的教师参与授课,从而培养学生在会计实务中运用数据分析技能的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跨学科融合,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适应多样化职业环境的能力。同时,跨学科融合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跨学科领域展现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企业需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教师的作用。因此,高校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力争打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当前,高校部分老教师对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了解不深,也有部分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的教师,他们往往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历,对行业发展需求了解不够及时。对此,高校可以举办师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转型,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走访参观或挂职锻炼,使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当下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高校还可以从校企合作企业选聘会计专业知识扎实,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开展讲座,分享实务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协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等。

五、供需对接育人背景下,会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案例分析——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特色定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具有鲜明的国际化特色,现已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全球经济治理、涉外法治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基地。

会计学院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学院,拥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会计学院定位于国际化、数智化和协同育人特色,目标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了解宏微观双重层面的审计、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熟悉现代审计理论、掌握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的会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坚持国际化特色,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扩大改革开放的号召,培养更多企业需求的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国际会计工作的会计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设立国际组织创新班,教学计划增设国际组织课程模块(包括全球化、国际谈判、国际公共政策、涉外礼仪、国际组织模拟等)和法语课程模块(包括初级和中级)。对小语种专业开设会计微专业,夯实“外语+专业”基础;开设ACCA、CIMA创新班,合作交流项目涵盖3+2本硕连读项目、双学位项目、交换生项目、单向派出项目、寒暑期项目等。

2.提高数智化程度

为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学院通过对实验室环境、物联网智能设备、底层管理技术、硬件设备以及服务器支撑等六大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智能会计、财务共享、大数据审计等实验平台功能,目前已建成具备领先水平的综合实验室6个,包括“会计智能综合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共享服务模拟实验室”“财务大数据分析实验室”“XBRL教学及应用研究实验室”“审计数据分析实验室”。智能综合实验室促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创新教学设计,通过教学终端智能化、教学软件云端化、教学资源云在线及教学互动开放化,推动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建设

学院与国内外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致同、中天粤、立信等百强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金蝶、温氏、中国电信、顺丰等知名企业集团合作共建43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其中省级校外实践基地4个。实习合作单位数量多、层次高、行业范围广。拥有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跨国并购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市厅级研究基地、粤港澳在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另与广东省审计学会联合共建“审计治理与风险控制研究中心”;与高顿联合共建ACCA项目中心;与浪潮、金蝶、迪博共建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4.围绕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教学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融合,会计学院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打造教学科研水平双高专业负责人,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师定期到头部事务所、大型企业等调研;开设财会大讲堂,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学术报告,成功举办多场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会议。与此同时,发挥校外资源的实务优势,引入校外导师,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企业参访、移动课堂、点评嘉宾、讲座论坛,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导师培养体系,丰富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聘请约200位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会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效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始终秉持供需对接育人的教学理念,经过上述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措施,使毕业生在社会上获得用人单位较高的美誉,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100》,广东仅有8所院校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位列第7,2022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达到11 333元。麦可思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报告发现:就业呈“三高一低”态势,即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相关度高;就业薪酬高、升学率高;就业层次高;毕业生离职率低。毕业生就业主要在国际四大及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财政、审计、税务等国家机关、各类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良好,未来在审计、会计等相关领域担任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及审计部门负责人等重要岗位。

六、结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高校需要坚持供需对接育人的教育理念,从多方面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用人单位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供需会计专业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