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宣发片对外传播的多模态字幕翻译分析
——以《神女劈观》为例
2023-10-18高宸
高 宸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引言
近些年来,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各国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开始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把字幕翻译摆在首位。字幕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决定着跨文化交流的成功与否。特别是在翻译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影视作品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语言表面[1],而是需要从整体把握视频中各个模态的内在联系,构建影视字幕的多模态翻译体系。
《神女劈观》是上海游戏公司米哈游创作的游戏《原神》中的一款动画宣发片。该动画由新角色云堇演唱。值得一提的是,这段《神女劈观》是由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扬老师演唱。婉转悠扬的唱腔与生动精美的二次元画风融为一体,使《神女劈观》一经上线便受到海内外游戏玩家的热烈追捧。这段不到三分钟的动画上线仅两个月就在海外社交平台YouTube上收获了550万的播放量和超过一万条的评论量,是近些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屈指可数的成功典范。那么,《神女劈观》是如何在外宣大环境困难,逆流而上,为中国戏曲收获一大批海外粉丝的?《神女劈观》在国外社交媒体的大火为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又带来了什么新的启示?本文将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体系为理论框架,从研究动画字幕翻译策略的角度出发,结合声音、图像等模态分析《神女劈观》成功的原因。
一、多模态翻译理论综述
多模态话语分析于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开始兴起,国内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迅速,在翻译领域形成了两大理论框架。一是Kress和Van Leeuwen在《读图,视觉语法》[2]中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创建的以分析视觉图像为核心的语法框架,其次是张德禄基于Martin J R在2005年提出的理论模式[3],建立的一个由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构成的全新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李妙晴[4]首先将Kress和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应用于字幕翻译当中,探讨了《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英文字幕翻译得失。陈红岩[5]在从文化、语境、内容和表达四个层面分析《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学者开始从事相关研究。但多数多模态翻译研究仅是套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空壳”,研究内容仍停留于翻译文本自身,且将研究视野局限于对内传播。针对这种情况,许勉君在《中国多模态翻译研究述评》[6]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当时国内多模态翻译研究的现状与不足,指明了多模态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之后,有关多模态翻译的研究不再偏居一隅,逐步拓展到多模态翻译语料库构建、对外传播、视听翻译等方向。
二、《神女劈观》多模态翻译研究
(一)文化层面
张德禄认为文化层面决定了交际的传统、形式和技术。这一层面包括人的思维模式、处世哲学、生活习惯、意识形态等,即体裁[7]。在由原文转向目的语的过程中,一些特定词语和习惯性表达只会出现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在翻译《神女劈观》这种包含大量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既要让外国观众最大程度上了解故事情节,有带入感,又要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文精华,是译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例:中:秋鸿折单难复双。
英:Two loving souls by death cruel parted.
秋鸿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常象征着离别。本句话是指申鹤的母亲重病已死,是故事的背景介绍,之后所有故事的起因。在译文中,译者选择将秋鸿的形象以画面的方式展现出来,且在翻译过程中将其直译为two loving souls选择这种译法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中文诗词歌赋中常用的意象和引经据典在转换成英文的过程中一定会信息丢失,如果译者一味地执着于逐字逐句式的翻译理念到最后只能是徒劳无功,甚至还会加重外国观众的阅读负担。其次,loving和souls两个单词结合画面就直接明了地说明了申鹤父母至死不渝的爱情,为后来申鹤父亲的做法给外国观众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
例:中:鹤归不见昔华表。
英:The crane returned to a home without luster.
申鹤时隔多年再次回家却发现家中早已不复往日的光景。中文原句中使用了“鹤归华表”这一成语,常用于感叹人世的变迁。译者将鹤译为the crane,既与成语典故中“鹤”的意象一致又可代指申鹤本人。另外,译者将本句后半部分的“昔华表”译做a home without luster,这里译者没有完全遵循典故的隐喻,而是用luster着重强调了申鹤旧居的华丽程度。译者作出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希望与动画中的场景保持一致,当戏曲唱到这一句时,动画给出了申鹤家中的破败景象,从房屋的规模来看俨然是大户人家,用luster既能照应过去、对比现实,还能保留原成语的释义,传递一种物是人非的意境。
(二)语境层面
语境,指语篇对话产生的情景。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要受到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在字幕翻译中,背景、语言、图片都是帮助外国观众理解故事发展的重要信息。多模态变量对翻译活动中的文本接受和信息传递等均会产生影响[8]。因此,多模态翻译理论要求译者必须充分发挥语境信息在中的戏词翻译的积极作用。
译者将语境和文字两种模态相结合,翻译的精简加上语境的补充使第一次观看《神女劈观》的外国观众更容易地理解整个故事的前调。
(三)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包括话语意义和形式两个子层面。话语意义可依托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再细分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文本意义。研究者可依据这三种意义分析译文的形式、意义与多模态语篇受众见的关系[9]。但在动画字幕翻译中,由于动画时长和篇幅的限制,译者大多采取省译的翻译策略,其中人际意和文本意义通常被省略,而概念意义由于指向性较强,译者会选择尽可能保留原意。
例:中:彼时鹤归,茫茫天地无依靠。
英:The crane once returned,And once,she was spurned.
总览整部动画,全篇没有直接提及申鹤的全名,仅有两处原文用“鹤”作为借代,所以在目的语中也都直译为crane,无论是字面含义还是概念意义都做到了与源文本保持一致。下半句中,申鹤第一次下山,发现唯一的亲人父亲已故,人世间似乎和她再无半点联系。译者在译文中抛弃了原文的文本意义,spurn一词在牛津字典中的释义为reject with disdain or contempt虽然与原句中“无依靠”的表达有所出入,但结合动画,观众也能理解这里的disdain or contempt多来自于申鹤父亲的抛弃以及受到申鹤父亲牵连的无辜百姓。Spurn既能展现申鹤当时迷茫、绝望的心境,又为下文“新朋旧友坐满堂”做了剧情铺垫。
(四)表达层面
表达层面处于四个层面中的最后位置,这一层面主要由多模态理论的媒介系统所呈现,即更加强调媒介载体的作用。影视作品通过字幕的形式实现了更好的传播意义,这在动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源语言与目的语需同时在荧幕上出现,且在画面上停留的时间足以让观众阅读信息[10]。字幕通常与对话、独白和图片一起转换。不仅为观众阅读提供了方便,也有利于外语学习者学习外语。在《神女劈观》的海外版动画中,游戏官方将字幕由中文换成了英文,但云堇在演唱时仍使用中文和京剧唱腔。这样既能将英语母语呈现给外国观众,让观众们最大程度地理解戏曲原意,同时又让许多第一次接触中国戏曲的海外网友感到好奇,激起他们对戏曲唱腔的兴趣,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和“走出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从四个层面分析动画《神女劈观》的字幕翻译策略并且得出结论。由于文化差异,中文的戏曲、古诗词与英文诗歌存在语言载体和写作习惯上的差异,所以不可能完美地从一个语言翻译成另一个语言,比如我们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和引经据典,对于外国观众是难以理解的,而如果想让外国观众了解每一个典故或者意象的深层含义,就必须耗费大量的篇幅来解释,这在影视作品中又是不现实的。所以《神女劈观》的翻译团队在翻译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英文诗歌最基本的两个点:完整的事件叙述和整齐的韵脚,与其他英文叙事诗相比,《神女劈观》的译本丝毫不落下风。另外,译者对原文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了特殊处理,发挥译者主体性,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于文化负载词进行能动的翻译。最后,译者也充分考虑到了语境、传播载体以及声音、图像等其他模态在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最终出色的完成了《神女劈观》全篇戏词翻译。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热爱并投身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当中,国内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与产业蓬勃发展。但海外传播的过程却历经波折,大多数作品都只是昙花一现。《神女劈观》的问世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无限可能。首先,《神女劈观》情节完整,经过历时多年的游戏制作,米哈游已经建立起了完整且宏大的世界观,《神女劈观》既有玩家群众基础,又有上下衔接的完整剧情。其次,翻译团队优秀的语言修养是将《神女劈观》推向世界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过去,许多制片人并不看重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大多数情况下只会生硬的直译,导致许多外国观众看的云里雾里,从而对中国的影视作品不感兴趣。这就切断了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与外国观众之间的唯一纽带。但《神女劈观》的制作团队却在字幕翻译方面表现的诚意满满。翻译团队没有因为文化差异将原文全部直译强加给观众,而是经过细致的考究,将译文以英文叙事诗的体裁呈现给观众,在尽可能保留中文内涵的同时让各国观众最大程度上理解故事情节,从而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这一做法最终也收获了国内外玩家的尊敬。最后,《神女劈观》是以游戏动画宣发片作为传播媒介的,它不同于电影,需要一定的观影门槛,也不像传统的外宣宣传片,具有较强的政治指向性。游戏,这种受众极广的新媒体,不受性别、年龄、国籍的限制,同时随着游戏公司的不断研发,新的游戏内容还会继续呈现给玩家,存在持续输出的可能。“文化+游戏”的传播模式可能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可选择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