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觉醒
2023-10-18秦德月
秦德月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明中叶前几乎没有描写女性,《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较少,即使有部分诸如扈三娘、貂蝉、孙尚香、蔡琰等部分出色女性形象,但都依附于男性,从而将女性形象的光辉都归因于男性。到了明中叶以后《三言》等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开始变多,潘金莲、杜十娘、白娘子等勇敢大胆的女性形象出现在了作品中。此时整体的基调是向上的,也为清代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到了清代,《红楼梦》《镜花缘》《女狱花》等作品描绘了如林黛玉、沙雪梅等众多鲜明独立的女性形象。此外,明清时期的弹词小说以及商业出版的出现为女性意识觉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创作概况
我将明清小说的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明中叶前以最为经典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例,扈三娘是梁山三女将之一,虽武艺高强,可与梁山泊中的好汉比肩,但她还是听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毫无怨言地应下了婚事。潘金莲、阎婆惜这些形象在作品中就是为映衬武松光辉正义形象的彻头彻尾的反派。蔡琰身为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的才女,却因丧夫被认为“克夫”,之后被匈奴左贤王掳走生子,被曹操赎回后又改嫁。貂蝉美貌动人却沦为了政治上的夺权工具,下落不明。孙夫人智勇双全,却为守贞节投江自尽。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写曹孙刘明争暗斗夺天下此类情节以展现当时男性形象的中心地位,借以对读者的阅读关注点进行吸引和转移。对于其中的女性形象则是男性英雄生活中的小小点缀或者匆匆过客,几乎没有什么审美价值。
《三言》中描写了众多敢于同时代抗争的女性形象,有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思想前卫的王娇鸾、坚贞不渝的刘宜春。她们不甘于被埋没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敢于冲破桎梏。她们在生活中看到了源自生命的最真实的快乐,看到了短暂获得人格平等的方式,也看透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可笑。这也是她们在男权社会下的探索中建立的创造独立人格的过程,她们能够通过散发自己的魅力“征服”男性,在彰显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体会自身的价值,在有限的欢愉中体会无限接近真实的自己。越来越多的男性文人作家也意识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时的女性形象已开始变得更加立体,女性对于生命的感悟也愈发深刻,女性意识也有了觉醒的势头。
清代描写女性形象相关的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最经典的当属《红楼梦》,描写了大观园中“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女性群像。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贾府的由盛转衰,但其中有着诸多优秀的女性形象:有雷厉风行、泼辣干练的王熙凤;自尊自爱、感性细腻的林黛玉;美丽大方、深谙世事的薛宝钗;勤奋好学、娴静温柔的香菱……“她们彼此间以亲戚、主仆关系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对内形象各异,对外都以‘大观园女儿’的共同身份存在,共兴衰、共存亡,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①其中个性最为鲜明的当属林黛玉,她对人生持理性态度。她对宝玉的爱不是封建社会中女性对当家作主的男性的依赖和依附,她不会带有这些心思去刻意讨好任何人。她将宝玉视作蓝颜知己,想以此结为伴侣,无奈封建俗世终究无法成全二人,一生高洁傲岸的黛玉也在复杂的情感中走向生命的终结。作者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不输男儿,他将女性放在与男性同等的地位。《镜花缘》中,有仗义友爱的红玉和诸多优秀的才女。《镜花缘》中的“镜”为“映射、反映”,自古文人就把女性比作娇美的花,因此“花”指的是女性,而“缘”则指“缘分”,小说中女权社会的故事于现实中的男权社会相对应,犹如现世的映射,这样的社会看起来很美好,确实镜中虚影,无缘现实,进而反映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女狱花》的作者是一名女性,而在这个时代有女性作家写女性小说是不常见的,这也恰恰能反映出清代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作者笔下的沙雪梅自幼习武,提倡女权、男女平权之论。清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日渐成熟丰满,女性的主体意识增强、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成因
明中叶前,文人作家的创作中心依然保持在男性形象的最根本原因是自然主义的根深蒂固。元末明初,战乱频仍,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下,文人作家只能通过笔墨言志,他们将对贤君良将的崇尚与渴望凝结在作品中。由此,以赞扬忠义英雄、明君贤士为核心主题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作品便问世了。而这个时期传统社会的女性并不需要征战沙场,她们自然不作为作品中主要叙述的对象。自然主义影响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对人们的影响。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本就十分低微,她们一言不发,默默地为自己的家庭奉献着,却又被埋在历史的车辙下。她们不是没有独立思维、不会表达,也不是不向往自由平等,她们只是没有诉说的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然而这样的社会风气既不利于女性追求正常的情感生活,也使明中叶前的女性形象较其他时期的如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审美价值降低。
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经济的发展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商业出版空前繁荣,文学平民化的兴起使文人的创作更能反映平民的诉求,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出现,进一步推动文化思想的多元化,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更加理性和深刻,他们对社会中的封建陋习产生了质疑。明中叶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敢爱敢恨,勇于反抗,向往并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女性意识和生命意识开始觉醒,但一定程度上仍受礼教的约束和封建社会的桎梏,且一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到了清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出版业日益繁荣使女性的创作日益丰富,随着商业出版的发展,作家之间的作品往来也日益密切。以“去家族化”为特征的商业出版一改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既有利于各地的文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又有利于提高社会各阶级的接受度。虽然封建社会的极大多数女性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诸多观念的影响,导致传统女性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创作微乎其微,但是商业出版为女性提供了相对公允的平台。此外,带有启蒙色彩的人文思潮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开化。明清易代也给文人学者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冲击和创伤,他们对明王朝的覆灭痛定思痛,开始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反思。饱受压迫的文人墨客深刻认识到了清王朝的腐朽,对女性也倾注了更多的关怀和同情。文学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创作便与他的生平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经历家道中落的打击,又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这个世界。他对于生命是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的。他用真心去体会这个世界,感受着世态炎凉。正是如此,才有了大观园中鲜明活泼的众多儿女,才有了孤傲独立、冰清玉洁的林黛玉,这无疑是女性意识觉醒过程中的最为典型的代表。晚清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角色则更能道出当时广大女性的心声,王妙如借助“沙雪梅”这一勇敢果决的女性形象,提倡理想的妇女观和男女关系,表达了对女性独立自由解放的美好愿景,寄托了对新型女性社会关系的希望。此时已能通过女性形象的日渐成熟、立体,窥见晚清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了解当时女性对生命意识、婚姻爱情以及人生理想的态度和看法。
三、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影响
随着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日益丰满和典型化,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也逐渐提升。带给作者和读者的美学价值也更多,既有利于读者审美水平的提高,也对文人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明清小说中的诸多女性形象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人们能够通过明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了解地方风俗、思想文化、经济状况、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或起义等运动的进程等信息,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小说中的一些观点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转变对早期女性意识觉醒起到了一定的开化作用,有利于女性思想启蒙。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问世,能够使女性受到社会上更多关注,也有利于社会认识到女性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从明中叶前到晚清,明清小说的女性形象由扁平化、反映大众刻板印象,转变到立体化、典型化,女性意识也逐渐开始萌芽和觉醒。这些变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今很多文人学者认为《镜花缘》《女狱花》等作品是追求女权,她们敢于做前人未敢做之事,敢发前人未发之声。这些对于女性来说是突破性的挑战,都不过是数千年来男性的日常琐事,她们此番努力不过是女性对平权的追求。明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创作,除了赞扬女性形象,体现当时女性个体意识觉醒程度外,还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程度,这是时代的使然,也是古代文艺学发展成熟走向巅峰的历史必然。
注释:
①时元垚.探究明清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嬗变[J].戏剧之家,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