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千年农遗焕发时代活力
2023-10-18赵晓思黄家荣
赵晓思 黄家荣
每年“五一”假期一过,丽水青田便会迎来一年一度的水稻播种时节。历经春夏,待到秋天收获时,稻花香里不只有沉甸甸的稻穗,还有一尾尾肥美的鱼儿。
水田里种着稻,稻田里养着鱼,这是青田人创造的“稻鱼共生系统”,实现对有限的水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18年来,青田县人大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用好人大法定职权,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人大方案”。
监督助力,探寻保护传承良方
在青田县方山乡石前村,有一个独特的地标建筑,其主体建筑结构以鱼的灵动形象为造型,与周边山水、林田、村落自然融合,它就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走进馆内,有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主展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厅、中国水稻文化厅等展厅,全面展示了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渊源、生态模式、农耕技艺和文化传承与发展。
博物馆是展示农业文化遗产、了解稻鱼共生系统的重要窗口,其建成得益于一件代表建议。
2017年,在青田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部分县人大代表提出“在方山乡建设稻鱼共生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稻鱼共生文化,提升方山休闲旅游品质”等建议。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督办建议,监督推动全球首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落地。
这是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助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來,县人大常委会始终重点关注稻鱼共生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探寻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赛道”。
多次围绕“稻鱼共生”相关问题开展视察调研,听取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专题报告,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督促改进相关工作;将“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情况”作为省人大代表丽水中心组在青田开展会前视察活动的重要内容,听取省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
“稻鱼共生系统是青田的一张金名片。”来自青田的省人大代表叶品勇说,“在日常的生活和履职实践中,我都能充分感受到县人大为保护发展这一千年农遗所作的努力,我也将发挥好职能优势,当好农遗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宣传推广的宣讲员。”
争取立法,筑牢发展保障底座
2022年,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2年7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青田举行。大会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探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粮食系统韧性、乡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计改善等重大议题,为青田农遗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大会成功举办的第二天,青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就把《关于加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的议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2022年7月27日,青田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的决议》。
决议提出,“尽快整合出台一个综合性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或实施意见”,“打造‘稻田养鱼,乡愁记忆’特色文化品牌”,“设立‘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日’或‘青田稻鱼文化节’”。
2022年8月31日,青田县委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贺信精神 全面打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先行地的决定》,出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传承发展30条”,初步形成党委全面领导、人大深度参与、政府具体负责的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开发新格局,为全球推进保护共同农业遗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田方案”。
而在更早之前,县人大常委会便积极争取为稻鱼共生系统立法,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022年4月,在丽水市人代会上,丽水市人大代表、青田县委书记林霞建议,将稻鱼共生系统传承保护纳入五年立法规划。
同年5月,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就立法可行性进行专题调研,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立法缺少依据和参考”“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形成《关于农遗稻鱼共生系统立法可行性的调研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参考。
2022年9月30日,丽水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每年6月5日设为“丽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日”;2023年3月,《丽水市稻鱼共生系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被列入2023年度立法计划立法调研项目。
“推动稻鱼共生系统立法既有深远社会意义,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能确保这一重要农遗‘不失传’,打开保护开发新天地。”青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家彪表示。
抢抓机遇,写好创新活化答卷
2023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一周年纪念大会在青田召开。22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部门负责人、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相聚侨乡,共谋农遗产业发展未来式。
一年来,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决议落实落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督促答好农遗大会“后半篇文章”新考题,不断助推稻鱼共生系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方山乡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核心区域。行走在龙现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间,眼见田埂间鱼稻相依,与山间的苍翠茂林、潺潺溪涧一道,勾勒出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画卷。
“紧紧扭住加快产业发展这个关键,我们多次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将核心区保护开发与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一体推进。”方山乡人大主席王坚勇说。
方山乡人大代表朱旭青、林岳义等带头开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垦荒地,进一步恢复了稻鱼共生种养,带动周边农户每年人均增收12000余元。此外,乡人大和部分人大代表探索开发了农遗研学、稻鱼文创、直播电商等丰富业态。
“眼下,方山已逐步实现‘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产业模式,年产值达到5000余万元。”王坚勇说。
推进稻鱼共生,拓宽共富之路。青田的稻鱼故事将不断浸润乡村广阔的发展空间,人大助推农遗保护传承的新答卷也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