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2023-10-18黄燕玉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历史模块

黄燕玉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新课标强调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需秉承着培育学生形成良好历史学科素养的原则,探索更加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发挥教学评一体化方法的促进作用,切实改善当前的历史课堂施教环境;引领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有效分析,加深对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效梳理学习思路,在掌握正确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前提下,提高整体的学习能力。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整体施教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面对历史课程教学任务时,不懂得为什么教、怎么教;所践行的育人理念比较落后,仍然强调学生的理论成绩提升,忽略了学生在历史课程领域的人文素养建设;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往往直接灌输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引领学生机械背诵记忆,使得整体的课堂效能比较低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品质,也使得教师自身在历史课程教学专业发展上受到很大局限。

同时,学生在学习方面所表现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忽略了自主探究的地位发挥;缺少良好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支撑,导致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被动性较强,从而限制了学习潜能的发展。

此外,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对于教学与评价模块所具备的衔接关系缺乏认识。盲目地组织教学活动,而忽略了评价这一模块所具备的总结与反思作用,使得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时,未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与归纳意识,对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要点了解不够全面、具体,在理解上也比较浅显、片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培养,同时也会给整个历史课堂的素质改革进程造成一定阻碍。

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概述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作用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背景下为真正促进课堂教学、实现增效提质而提出的育人模式,主张教师需系统分析教、学、评三个模块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在统一好教学目标之后,构建完善性的育人体系。全面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环境加以优化并构建完善而系统的评价体系,从教与学的层面着手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总结与反思,为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通过了解可以发现,这一模式的提出给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革机遇。在这一模式支撑下,教师能明确教的目的以及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也能在全新的课堂学习氛围下,确定好接下来的学习目标与方向。在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和要领的前提下,更加规范而有效地完成课程综合探索,并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总结整个历史课堂的教学情况。通过有效评价互动反思,来明确接下来的改进与优化方向,能真正驱动历史课程实现深化改革,提高整体育人效能和品质。所以,教师在今后面对历史课程教学时,需要积极转变以往的笼统刻板式教学思想和模式,要将教、学、评建立有机联系,开展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获得良好的启思,在建立起灵活性历史学习思维的前提下,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学习要点进行深入探索,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实践能力,并助力教师在历史课程领域实现教学专业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一)规范教学设计,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

教师需遵循一体化育人思想,从教这一模块着手进行优化设计,真正践行以学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民主、平等,也更能切实满足初中生的历史课程学习需求。

1.学案导学

教师需有效适应学生为本的思想导向,从预习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与安排,全面整合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拓展课外文化素材。在统一预习目标后,合理构建导学方案,帮助学生整理更加丰富多元的预习资源,使得其在明确掌握预习方向和任务要点后,更为规范地参与到历史课程预习活动当中。

以《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在设置导学方案时,需合理构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参与预习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林则徐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目前所具备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所形成的预习能力自主设置预习计划,有目的地完成预习任务。在整个预习过程中,教师还需有效设置前置性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围绕“《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展开思考,并基于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合理提炼有效信息,如可以从“割地”“赔款”两个层面着手加以分析。引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并在课堂上分享自身的预习成果和心得,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当前对于鸦片战争的认知基础。然后调整教学活动方案,增强学生预习与课堂新知之间的联系,保证接下来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切实帮助学生突破在预习活动中发现的学习难点,走出困境,使得其进一步加强对鸦片战争有关历史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2.文化引思

在教学设计模块,教师需认识到历史学科所具备的文化特色。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发掘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以渲染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感受文化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课程主题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文化感知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积极学习历史课程中所包含的优秀文化内涵,以提升学生的精神认知。

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搜集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化资料,介绍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的人生经历,了解孙中山在早期所参与的革命活动,如“从创建革命团体到发动起义”。之后,引领学生思考:孙中山先生在不同时期的革命思想有了怎样的转变?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和事迹的了解,能看出孙中山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格?之后,引领学生根据所获得的文化资料,在课堂上展开互动交流,切实感受孙中山所具备的救国救民的伟大革命精神,并引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在形成良好民族精神、树立优秀爱国情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坚定理想信念,确定今后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为祖国建设而学习、奋斗。

3.问题驱动

在教学设计模块,教师需遵循一体化育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问题所呈现的启思作用。要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确定好接下来的历史课程学习方向,使得其围绕问题展开有效思考探究,从而保证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这样也能全面提高学生在历史课上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整体探究能力。

以《五四运动》为例,在课堂设计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五四运动史话》等相关历史材料,引领学生切实了解五四运动的整个过程,并思考五四运动所呈现的性质特点和意义,方便学生在问题驱动和引领下,循序渐进地探索历史课程内容。基于自身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就五四运动这一重要革命事迹展开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基础历史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对五四运动这一重要革命事件的认知和掌握更加全面深刻。在提出问题时,教师需秉承启发式教学原则,对问题的内容、框架以及难度程度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使得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受到问题的启发,有序参与到课程探索当中,逐步突破问题挑战,夯实自身认知基础。

(二)优化学习流程,实施探究为本的“学”

遵循一体化发展理念,切实了解学生在历史课上的学习需求,针对学习模块以及具体学习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是身为历史教师需要关注的核心要务,也是驱动历史课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1.构建情境,直观想象

作为教师需切实关注学生的思维启发,发挥情景模块对于学生想象思维培养和兴趣激活的作用。根据所掌握的历史课程要点合理构建情景,方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视觉体验想象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

以《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情景视频导入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历史纪实视频,使学生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有关革命历史文化真正加深理解。同时,也可以构建历史地图,动态演示“七七事变”的交互动画,从而使得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整个革命事件的动态进展。在构建情景中,教师需引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在“七七事变”时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军队的应战策略是怎样的?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分享,使得学生对“七七事变”的了解更加深刻。

2.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相较于被动地接受说教和机械性地记忆,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历史课程学习与探索所呈现的学习效果更加突出。同时,也能激活学生的兴趣意识,使其在历史课堂上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参与动能,提高整体的学习品质。所以,教师需全面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基于对课程目标的规划与了解,设置探究性的任务。以此为驱动,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互动交流来完成任务探索与有效剖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学习环境下,建立起优秀的团队品格,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从而课堂教学得以有效落实。

以《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为例,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地位,教师需要合理构建任务驱动与探究模块,引领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所呈现的现实意义。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内,通过所掌握的历史材料要点,就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加以解析,可以从国共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维度着手展开分析。引领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抗日战争胜利所呈现的实际意义,分别从国内与国际视角展开分析,以保证学生对革命历史事件的认知更加深刻。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探究结果做好总结,从而保证对于课堂任务的探究与归纳更全面。

3.多元拓展,有效延伸

教师需遵循“教学评一体化”战略思想,对历史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规划。在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同时,还需要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在明确掌握历史课程主题的前提下,把握接下来的探索方向,基于自身所形成的历史思维与探究素养进行综合实践。在整个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和掌握更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够促使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领下,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素养。

以《改革开放》这节课为例,在组织拓展实践活动时,教师需顺应新课标导向,引领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改革开放对现实社会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在围绕教材内容有效收集改革开放有关历史资料的前提下,需要遵循生活化思想导向,组织趣味的拓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当中,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展开趣味的实践调研,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以及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全新经济格局,促使学生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对当前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之后,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前提下,就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促使其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方针,并结合新时期的时代发展需求,就改革开放背景下未来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向加以讨论。

同时,在引领学生参与拓展活动时,教师还需秉承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意思维的原则,引领其结合“改革开放”这一主题构建思维导图。在自主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促使其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更加全面、系统,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些思维导图的前提下,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基础内容的巩固和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在多元拓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进行互动与分享。以帮助学生真正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助力其真正融入到历史课程深入学习中。

此外,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微课等载体对于拓展学习及空间,优化学习环境的支持作用。利用微课智能整合历史课程资源,为学生构建在线专题训练体系。引领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历史材料进行自主分析,以形成更清晰的历史学习思路。或者,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媒介助力下,就历史资料进行自主发掘与整理,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之后构建在线互动平台,就学生的课外实践成果以及具体的学习体验加以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及时且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学习和实践要点。

(三)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发展为本的“评”

1.革新教学评价理念

教师需想办法增强评价与教学各模块之间的关联,从具体的评价思想上做出革新。要认识到学生发展观所具备的引领作用,并践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指导原则,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首先,要立足于整个历史的教学设计过程,关注学生的历史学习表现,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历史材料分析与探究能力以及所形成的历史情感认知展开分析,从而保证所开展的评价工作更加全面。同时,教师还需引领学生参与评价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来积累更丰富的历史学习经验,围绕当前的历史课堂活动方案加以总结,探索接下来的优化路径。更要遵循学生素质发展需求,构建激励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思想上的肯定和情感上的激励,使其在今后能保持较强的自主意识,认真对待历史学习任务。

2.建立跟踪评价档案

历史教师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导,对评价模块进行优化,发挥现代化手段助力作用,将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拓展训练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数据信息有效提炼、整理,搭建智能评价档案。定期展开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确定接下来的教育和辅导方向,并在构建跟踪档案的过程中,基于所了解的学情信息,转变历史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尊重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设置层次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增强教与学之间的契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所具备的思想引领和行动实践地位比较突出,能让历史课堂呈现出新的面貌,增强教、学、评之间的联系,使整个历史课堂更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在引领学生参与历史课程学习时,教师需基于这一模式导向,从教学设计、学习流程规范与评价模块着手加以优化,保证最终所构建的历史课堂与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要求更加契合,促使其在参与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加深对历史内涵的理解。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体化历史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教学评一体策略在高年级英语课堂的实践
“教学评一体化”研读,孕育成长勇气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