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种‘越香早’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研究
2023-10-17李俊玲蒋双丰蔡一鸣陈志云任太钰
李俊玲,蒋双丰,蔡一鸣,陈志云,冯 雨,任太钰,李 杰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信阳综合试验站,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茶叶的需求逐年上涨,茶树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的地位也稳步提高。茶树品种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起到了主要支撑作用[1]。可见,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茶树良种是满足茶产业发展的必需工作[2]。但是茶树良种具有一定的生态区域适应性,不同的良种由于自身遗传特性的不同对区域适应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进行品种区域试验,能够为茶树良种的推广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是对茶树良种进行科学推广的重要一步。茶树良种‘越香早’是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从‘鸠坑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出的茶树新品种。根据付杰[3,4]等人对‘越香早’在绍兴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可知,该良种具有芽叶性状好、产量高、试制性佳、抗逆性强等特点。为了解这一良种在豫南茶区的适应性,2012—2018年‘越香早’参加了全国第5轮茶树区域试验,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具体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品种
‘越香早’:苗龄1 a、平均苗高40.5 cm、平均侧根数5.2根;‘福鼎大白茶’(CK):苗龄1 a、平均苗高33.4 cm、平均侧根数2.6根。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办事处312国道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地处北纬32°1530′、东经114°3008′,海拔63 m,年平均气温15.3℃,最低温度-15℃,年均降雨量1100 mm。试验地势平坦,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一致,相对湿度平均77%,土壤为砂质黏壤土,土壤pH值5.9。
1.3 试验地设计
试验品种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定植,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定植规格为双行双株条栽,大行距150 cm,小行距40 cm,丛距33 cm,每丛2株,每个小区定植茶苗54丛。供试品种于2012年11月份定植完毕,定植后的田间管理参照《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进行。
1.4 试验方法
1.4.1 生物学性状观测
成活率测定:在茶苗定植后第一年开始调查成活率,并及时对缺兜进行补栽。株成活率(%)=(成活苗株数/定植苗株数)×100;丛成活率(%)=(成活丛数/定植丛数)×100。
高幅度测量:在第二、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度和幅度前进行。每个重复定点取样5个,分别在1 m、3 m、5 m、7 m和9 m处的中心点测量最高枝梢的高度与双行茶行的幅度。
新梢物候期观测: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在春季观测新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期。每个小区观察5丛,每丛选取最后一次修剪的剪口以下第一个带叶健壮芽作为观察芽。从越冬芽萌动开始,每隔1 d观察1次,各个生育期以30%观察芽达到该物候为标准。观察期间,如发生损伤或误采立即调换相同生长状态的芽。
发芽密度调查: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在春季新梢达到一芽二叶期时,每个品种每小区随机取3个点,调查每点(33.3 cm×33.3 cm)10 cm叶层范围内萌动芽以上的芽梢数。
鲜叶产量调查:从2016年起连续采摘三年春、夏、秋茶,采摘标准为春茶在一芽二叶物候期通过之日或第二天,采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夏茶、秋茶采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采净率均需达到90%,雨水叶须去除雨水稍摊放后再称重。
1.4.2 茶树抗性调查
2015—2017年连续三年进行耐寒性、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田间调查观察,受害程度(或受害率)采用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指导小组统一规定的五级评分制评分,按田间记录调查结果计算冻害、旱害及病情指数,判断品种的抗性。
1.4.3 感官审评
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将春茶第一批采摘鲜叶制作烘青绿茶,由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按NY/T 787及时进行感官审评。感官审评评分方法为:每一审评因子按照百分制分别计分,再将所得分数与该因子的评分系数相乘,最后将各乘积值相加,即为审评总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X=A×a+B×b+C×c+D×d+E×e
式中:X为茶叶审评总得分;A、B、C、D、E分别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分;a、b、c、d、e分别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评分系数(%)。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处理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
2.1.1 生长情况
2013—2015年对‘越香早’及CK的成活率进行调查,结果(表1)表明,‘越香早’的株、丛成活率连续三年均大于CK。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越香早’与CK的株成活率、丛成活率二者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越香早’在豫南地区的适应性强。
表1 试验品种生长情况Table 1 Growth of experimental cultivar
2013年和2014年对‘越香早’及CK的树高和树幅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越香早’第二次、第三次定型修剪前的树高和树幅均比对照组高(表1)。表明‘越香早’的长势优于CK,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
2.1.2 新梢物候期
由表2可知,2016年‘越香早’的一芽一叶初展期与CK相同,2017年‘越香早’的一芽一叶初展期比CK早1 d,2018年‘越香早’的一芽一叶初展期比CK晚3 d。一芽二叶初展期,除2017年两者相同外,‘越香早’比CK晚1~3 d;2016—2018年,‘越香早’的一芽三叶初展期比CK晚1~2 d。
表2 试验品种春季物候期Table 2 Spring phenological period of experimental cultivar
2.1.3 发芽密度及鲜叶产量
由表3可看出,在2016—2018年的观测期,‘越香早’每年的均发芽密度和鲜叶产量均比CK高。二者的发芽密度在2018年相差最大,为52个/1109 cm2;二者的鲜叶产量在2017年差别最大为0.59 kg/小区,在2018年相差0.49 kg/小区。
表3 试验品种发芽密度及鲜叶产量Table 3 Germination density and fresh leaf yield of experimental cultivar
2.2 品种抗性
2016—2018年无明显干旱天气,并在降水量少、高温期间及时对茶园采取浇水等措施,整体无明显旱害症状。2013—2018年,主要的病虫害为茶蚜、绿盲蝽及螨类,均发生较轻,未造成伤害。
从表4可知,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连续低于0℃以下的天气为31 d,负积温值为-71.6℃,极端低温天气为-7.2℃;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连续低于0℃以下的天气为26 d,负积温值为-38.1℃,极端低温天气为-4.7℃;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信阳经历了36 d灾害性冰冻天气,负积温值为-131.5℃,极端低温天气为-9.2℃。
表4 冻害发生期低温统计Table 4 Low temperature statistics during the occurrence period of freezing damage
通过表5可看出,2016年‘越香早’和CK二者相比,‘越香早’抗寒性较弱;2017年二者相比,‘越香早’抗寒性较弱; 2018年二者相比,‘越香早’抗寒性较强。综合比较,‘越香早’与CK的抗寒性相当。
表5 试验品种抗寒性调查Table 5 Investigation on cold resistance of experimental cultivar
2.3 感官品质
试验品种所制烘青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如表6。2016年的感官审评结果显示,‘越香早’的审评分数比CK高0.05分;2017年‘越香早’的审评分数比CK高0.7分;2018年‘越香早’的审评分数比CK高3.85分;‘越香早’总体审评分数比CK高1.53分。其中在香气方面,二者三年的平均值差异最大,为2.33分。
表6 试验品种所制绿茶感官审评结果Table 6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green tea produced by experimental cultivar
3 讨论与结论
茶树良种‘越香早’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高香型、抗寒性中等的绿茶新品种[4]。自2012年引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后,通过多年试验观察,发现其存活率与CK相比具明显优势,且树高和树幅也明显优于CK,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春季新梢物候期与CK相当,为早生型品种;发芽密度和鲜叶产量具有显著的高产优势;抗性及制绿茶品质均与CK相当。
综上,茶树新品种‘越香早’引种河南信阳后具有成活率高、产量高、抗性较强、制茶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豫南茶区引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