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应用试验示范

2023-10-17邓仕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穗肥穗数基肥

邓仕俊

(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2162)

农业从业者收入不高且工作辛苦,随着现代社会的老龄化,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导致农业从业者数量越来越少。同时,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上的机械化施肥技术不够成熟,且施肥成本较高,如何在满足水稻生长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强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缓释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具有促进水稻增产增效和节省人工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为探明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笔者特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缓释肥在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试验示范,以期为水稻生产经营者施用缓释肥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6’,种植方式为机插秧,移栽期为2022 年6 月8 日,栽插行距为30 cm、株距为10 cm,平均每667 m2种植2.22 万穴,收割期为11 月7 日。供试肥料为马拉松缓释肥(N 含量为30%、P2O5含量为6%、K2O 含量为6%,质量分数,下同;该肥料为一种添加缓释态氮的新型肥料,能缓慢释放氮元素[1])、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12%)、碳酸氢铵(N含量为17%)、氯化钾(K2O含量为60%)、尿素(N 含量为46%)、45%复合肥(N 含量为15%、P2O5含量为15%、K2O 含量为15%)。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于2022 年5 月至12 月在崇明区陈家镇德云村进行。试验田前茬作物为绿肥(蚕豆,全量还田),0~20 cm 深耕层土壤的水解性氮含量为135 mg/kg、有效磷含量为9.28 mg/kg、速效钾含量为108 mg/kg、有机质含量为16.6 g/kg、pH 为8.14。

1.3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肥料施用不同、施肥总量(折纯量)相同设处理:(1)常规施肥(CK);(2)基肥(全量缓释肥);(3)基肥(缓释肥)+穗肥;(4)基肥(缓释肥)+1 次分蘖肥+穗肥;(5)基肥(缓释肥)+2次分蘖肥+穗肥;(6)基肥(缓释肥)+3 次分蘖肥+穗肥。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667 m2。不同处理的肥料运筹见表1。各处理除了肥料施用不同之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其中,基肥利用施肥机械进行施肥并翻耕入土,后期追肥为人工撒施。

表1 不同处理肥料运筹情况(单位:kg)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1 植株生长指标测定

在水稻秧苗移栽后,定期对各处理进行苗情调查。在水稻成熟期,对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各因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进行调查。其中,千粒质量的调查方法为:每处理采集2 kg稻谷晒干(以籽粒含水量14.5%为标准),随机选取1 000 粒测定千粒质量,重复调查3 次,取平均值。

1.4.2 产量测定

在水稻成熟期,各处理单独收割,并按照籽粒标准含水量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在田苗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的基本苗数相同,水稻分蘖高峰期出现在7 月27 日至8 月6 日,其中,5 个施用缓释肥处理的分蘖高峰期都在8 月6 日,均晚于CK。每667 m2高峰苗数最多的是处理(2),达34.2万苗,最少的是CK,每667 m2高峰苗数仅为28.2 万苗。以上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会延长水稻分蘖期,促进水稻分蘖。

表2 不同处理对水稻在田苗数的影响(单位:万苗)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处理(3)的株高增长较快,处理(2)的株高仅在水稻生长前期高于其他处理,水稻最终株高排序为处理(3)>处理(4)> CK >处理(6)>处理(5)>处理(2)。以上结果表明,缓释肥能在水稻生长中期将肥力全部释放出来。

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的影响(单位:cm)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4可知,5个施用缓释肥处理的有效穗数均多于CK,尤以处理(2)的有效穗数最多。处理(3)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15.0粒和26.34 g;处理(4)、处理(5)、处理(6)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与CK 差异不大;处理(2)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为63.2粒和23.55 g。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每667 m2为548.35 kg,较CK每667 m2增产17.75 kg、增幅为3.35%;处理(2)的实际产量最低,每667 m2为328.45 kg,较CK每667 m2减产202.15 kg、减幅为38.10%。以上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前期施肥越多,有效穗数相对越多,且施用缓释肥有提高有效穗数的作用;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用穗肥,能有效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2];合理施用缓释肥和穗肥,能提高水稻实际产量。

表4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5 可知,CK 和处理(6)的人工施肥用工量均为5 次,其他处理的施肥次数均较CK 和处理(6)有所减少,尤其是处理(3),施肥用工量减少3次。处理(3)的每667 m2净效益最高,每667 m2为235.6 元,较CK 每667 m2增加43.4 元、增幅为22.58%;处理(2)的每667 m2净效益为负值,每667 m2亏损394.4 元,较CK 每667 m2减收586.6元。以上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缓释肥作基肥,且在生长后期追施穗肥,能有效减少施肥用工量、增加净效益,从而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表5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基肥施用缓释肥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延长分蘖期,增加分蘖数,提高有效穗数,且能减少施肥用工量,进而对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其中,采用基肥(缓释肥)+穗肥的处理(3),比常规施肥的施肥用工量减少3次、水稻每667 m2产量增加17.75 kg、每667 m2净效益增加43.4 元;一次性施用基肥(全量缓释肥)的处理(2),比常规施肥的施肥用工量减少5次、水稻每667 m2产量减少202.15 kg、每667 m2净效益减少586.6 元;其他施用基肥(缓释肥)+分蘖肥+穗肥处理的产量和净效益均较常规施肥略有增加,施肥用工量除了处理(6)与常规施肥一样之外,其他处理均较常规施肥有所减少。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施肥总量(折纯量)与常规施肥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缓释肥的水稻有效穗数高于采用常规施肥的水稻,说明缓释肥的肥力缓慢释放特性能够促进水稻分蘖,为提高水稻产量打好了群体基础;同时,施用缓释肥减少了施肥次数,节约了用工量,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穗肥穗数基肥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不同穗肥用量和运筹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穗肥施用时期对喀斯特区域杂交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不同基肥对地笋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