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农粳14 号’的特征特性及其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023-10-17季向东朱艳陶菊红王小虎王雪刚柯瑷唐乐尧马刚陈天晔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叶龄基本苗适龄

季向东 朱艳 陶菊红 王小虎 王雪刚 柯瑷 唐乐尧 马刚 陈天晔

(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常熟 215500)

‘常农粳14号’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0175’/‘常粳13-9’为父母本,通过多代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 年11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272),适合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北省等粳稻区且稻瘟病发病较轻的地区进行种植。为进一步促进‘常农粳14号’的推广应用,现笔者拟对其特征特性及其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常农粳14 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其全生育期为153 d,株型紧凑,叶色为中绿色;在常熟市种植,其株高约为98 cm,结实率为87%,千粒质量达25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7 年—2018 年鉴定,‘常农粳14 号’的稻瘟病抗性指数分别为6.1、4.4,高感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常农粳14 号’的米粒呈椭圆形、腹白少,蒸煮后米饭口感好,稻米整精米率为75%、直链淀粉含量为16%、垩白度为0.90%、长宽比为1.9、米质达国标一级,深受广大农户和稻米企业的青睐。

1.2 产量表现

2022 年,‘常农粳14号’在常熟市支塘镇、常福街道、尚湖镇、海虞镇、辛庄镇、梅李镇等地进行了示范种植,每667 m2有效穗数平均为24.42万穗、每穗总粒数平均为131.37 粒、结实率平均为92.64%、千粒质量平均为25.78 g、每667 m2实际产量平均为648.17 kg,见表1。

表1 2022 年‘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的种植表现

2 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宜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即在选种时,应选择正规的水稻种子供应商,禁止使用散装种子;在选地时,应选择耕层土壤深厚、肥沃、中性偏酸、有较好的保肥和保水能力、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应采用科学、无公害、绿色的栽培技术,以有效促进植株光合作用,扩大绿叶面积,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有效穗的形成,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2.1 适期播种

‘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采用水育秧种植模式的,一般于5 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秧田播种量为25~30 kg;采用机插秧种植模式的,一般于5月21 日左右播种,每667 m2大田用种量在3 kg左右。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2~3 d,以增强种皮的透性、提高酶的活性、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晒种后稻种进行浸种消毒,以预防水稻恶苗病,浸种水温一般控制在16 ℃左右。浸种后进行催芽,以大大缩短出苗时间和促进出苗整齐。

2.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基础,壮秧移栽后秧苗根系爆发力强、缓苗期短,且分蘖能按期早发,有利于对高产群体进行培育和按计划进行调控。培育壮秧的具体措施为:播种前,须进行种子发芽试验,选用种子发芽率在92%以上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前,施足基肥;当秧苗长至2 叶1 心期时,施断奶肥;秧苗栽插前,施起身肥。

2.3 适时、适龄移栽

‘常农粳14号’宜移栽适龄秧,适龄秧是指适合移栽的低限叶龄与上限叶龄之间的叶龄范围,如果在这个范围内移栽,不论叶龄大小,只要秧苗素质较好,再配合相应的肥、密、水调控技术,就能获得高产。‘常农粳14号’的适龄秧为:当总叶数为15叶、伸长节间为5 节时,移栽起始叶龄为4.0 叶,移栽上限叶龄为9.0 叶,最适叶龄为5.0~6.0 叶;当总叶数为16叶、伸长节间为5~6节时,移栽起始叶龄为4.0 叶,移栽上限叶龄为9.0~10.0 叶,最适叶龄为5.0~6.0 叶。同时,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常农粳14号’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若基本苗数过多,不利于有效分蘖;若基本苗数过少,则高位分蘖数和次生分蘖数就会大量发生,不利于理想群体的协调发展[1];只有基本苗数合理,才能保证高产所需要的有效穗数。

‘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种植,一般于6月中旬进行栽插,采用水育秧人工栽插模式,秧龄在30 d左右,每667 m2插1.6 万穴左右,每穴栽2~3 苗;采用机插秧人工栽插模式,秧龄为16~18 d,每667 m2插1.6 万~2.0 万穴,每穴栽4~5 苗。

2.4 肥水科学运筹

‘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基肥于5 月下旬施入,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尿素10 kg;穗肥于8 月初施入,每667 m2施尿素5 kg。全生育期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6~20 kg,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宜为1.00∶0.45∶1.20(质量比)。其中,分蘖肥在移栽后5~7 d 施用,每667 m2施尿素10 kg,7 d 后再每667 m2施尿素8 kg。

‘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具体水分管理措施为:大田薄水栽秧、浅水分蘖、适当露田;待秧苗移栽后长出1 张叶片、发根活棵后,大田进行断水露田,以促进发根;待秧苗移栽后长出第2 张叶片时,大田采用浅水灌溉和断水露田的方式进行水分管理;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90%时,大田开始脱水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在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大田保持干湿交替,以满足水稻生理需水、增强根系活力、提升水稻光合生产积累能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大田在水稻收割前7 d断水[2]。

2.5 科学防治病虫草害

‘常农粳14 号’在常熟市进行绿色无公害种植,播种前需进行药剂浸种,以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健身栽培+生物防控+精准测报+物理防控+科学用药”的病虫草害防控模式,以有效防治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病虫草害,实现减灾保产的目标[3]。其中,水稻秧田期要重点防治灰飞虱;秧苗移栽后5~7 d 要重点除草;水稻大田期要重点防治稻蓟马;水稻生长中后期要重点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2.6 及时采收

10 月下旬,待田间95%以上种子黄熟后,抢晴天收割并及时机械烘干。

猜你喜欢

叶龄基本苗适龄
红色主题儿童绘本的适龄性研究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适龄女性反就业性别歧视制度设计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浅谈水稻叶龄诊断技术应用
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2010—2020年辽宁省小学适龄人口走势探讨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