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教育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17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机械中职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高新区校区,江苏 江阴 214400)

0 引言

随着我国机械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中职机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中职机械基础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1-3]。在该背景下,积极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积极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4-5]。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积极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探讨积极教育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以期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1 积极教育的理论基础

1.1 概念

积极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积极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的[6-8]。积极教育的实践方法包括个性化教育、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9-10]。

1.2 应用特点

1.2.1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积极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

1.2.2 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12-14]。

1.2.3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

积极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考。

1.2.4 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积极教育的教学方式多样,如个性化教育、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1.2.5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积极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1.3 发展历程

积极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简单概述,实际上积极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主要发展如表1所示[15]。

表1 积极教育发展历程

2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

2.1 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学生难以保持学习兴趣和动力,很难达到教育目标。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不足,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4)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

5)机械基础教学与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和发展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中职机械基础教学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

2.2 改革必要性

2.2.1 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2.2.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情感、社交、认知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6]。

2.2.3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积极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2.2.4 适应现代制造业的需求

现代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这些能力的人才,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3 积极教育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是积极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营造一个积极、活跃、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舒适和自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互动、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条件,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机制。

再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基础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课外实践、实习实训等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教师应注重评价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鼓励学生的优点和潜力,激励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3.2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在实施积极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程,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17-19]。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20]。

3.3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积极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机械设备,感受机械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例如,到机械加工厂参观、调研,了解生产实际应用情况,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实习实训课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

3.4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教师在实施积极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其次,教师还应通过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通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3.5 注重评价和反馈

在实施积极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激励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首先,教师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和评价内容,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其次,教师应注重及时反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具体分析和说明,给出合理建议和指导,激励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鼓励和赞赏,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注重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收获和体验。

4 结论与展望

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实施积极教育是必要的,积极教育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具体实施策略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元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注重评价和反馈。

积极教育是一种适用于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未来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也需要在积极教育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具体来说,应该加强与产业的对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积极教育的应用策略和方法,为中职机械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教师应机械中职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按摩机械臂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