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中医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评《针灸临床集验》
2023-10-17卫旖旎
书名:《针灸临床集验》
作者:韩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1078-2
出版时间:2012 年8 月
定价:25 元
近年来,随着中医文化的推广传播,中医的各种疾病治疗方法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针灸作为经典的中医疗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穴位针灸或者理论研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对于改善各种疑难杂症、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针灸疗法的内在原理与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良好的针灸治疗策略,促进中医的现代化弘扬与传承。
由韩明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针灸临床集验》一书,结合多年中医临床治疗经验,详细阐述了中医常见穴位的针灸方法及相应的治疗病症,清晰揭示出中医针灸疗法的内在原理及不同病症相对应的针灸穴位,同时从临床疾病治疗出发,系统介绍了不同疾病的针灸治疗经验,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结合该书,针灸作为中医学的独特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以及刺激身体的各种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中医临床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
第一,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针灸中最常见和典型的治疗技法,其通过把特定位置的针刺入穴位,刺激相关的经络和组织,调整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针刺疗法根据疾病的具体病理和症状,可分为调整、镇痛、理血、祛痰、解热和化痰等不同类型的疗法。例如,在疼痛病症中,包括头痛、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针刺疗法可调节和改善疼痛部位的气血流动,缓解炎症反应,刺激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在内科病症中,针刺疗法通过调整和平衡脏腑的功能,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如神经痛、面瘫、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针刺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和平衡机体的神经系统,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第二,灸疗疗法。灸疗疗法是直接将艾叶或其他温灸材料应用于特定的穴位,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机体功能和祛病治疗的方法,其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用于寒湿痹证、气虚体弱、妇科疾病等病症的治疗。其中,寒湿痹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灸疗疗法可通过温热的刺激,温散寒湿,加速体内阳气的运行,消除寒湿邪气的影响,改善局部的循环和痛感,缓解关节疼痛和肌肉僵硬。例如,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艾条灸热关节,可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在气虚体弱病症的治疗中,灸疗疗法通过灸热穴位,温补脾肾,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例如,在脾虚气乏的病症中,可通过艾条灸脾俞、关元等穴位,刺激穴位,温补脾阳,提高体内的气血充盈,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此外,灸疗可通过调理孕宫、调整月经周期和经量,缓解经痛、经前综合症等症状。
第三,针灸与中医药结合。针灸与中医药结合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综合治疗方法。针刺疗法和灸疗疗法综合应用,搭配中药的内服或外用,达到疾病治疗的综合效果。针灸和中药在治疗疾病时都遵循中医理论。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来判断病因、症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针灸和中药结合,可根据患者的辩证类型选择相应的针刺穴位和中药药材,实现个体化治疗。针灸与中医药结合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慢性疾病、复杂病症和综合征的治疗,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失眠症等。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针灸可通过针刺和灸疗的组合应用,调理气血、祛湿热,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泽等。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起到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减少关节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使用当归、川芎等药材进行熬制,让患者服用。又如,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心绞痛等症状。针灸治疗冠心病主要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等症状。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内关、太溪、曲池等。同时,中药药材如丹参、桃仁等常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等。中药还可通过调节血脂、抗血管炎症和氧化应激等作用,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综合应用针灸和中药可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发作次数、缓解症状。再如,失眠症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常有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症状。针灸治疗失眠症可通过调节自律神经、增加脑内多巴胺等途径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心包、神门等。同时,可配合酸枣仁、黄连等中药,调整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睡眠质量。总之,结合针灸和中药进行治疗可改善失眠症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少醒来次数,使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