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索
2023-10-17羊正贵临潭县羊永九年制学校
羊正贵 临潭县羊永九年制学校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初衷是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为主,教师负责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在科学、高效的锻炼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具备旺盛的精力,从而有更好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中强调,任何阶段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明确教学目标。初中体育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也应该一改传统的教育观念,全方位考虑学生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学生给予最大的帮助和引导。作为新时期体育教师,日常教学中,也应重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始终保持客观、尽职、奉献的精神,从而培养更多具备良好德智思想以及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初中体育课程开展的作用及意义
体育课程开展的核心,一直以来都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其建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为主。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多肥胖学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另外,一些调查资料还显示,初中阶段学生患糖尿病的概率在不断提升,这些问题均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其日后的发展受到阻碍。科学有效的锻炼,是改善该问题的关键手段。而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针对学生因缺乏运动导致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学生通过日常开展的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使身体素质得到提升。而体育课程的开展,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良好的运动意识,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积极、持续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强化体质、保持健康的目的[1]。此外,体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不仅能够缓解学习压力,同时在参加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吃苦精神也能够得到培养,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应用给予体育课程高度的重视,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使初中体育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各阶段教学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使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同时也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此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能得到改变。体育课程本身与其他文化课程有较大的差异,其不受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可以很好的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脱离并实现无限的可能性。但在深入研究中发现,我国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可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单调且枯燥
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重点,多以改善学生身体形态,促进其体质达标为主,教学内容也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差异,其价值更倾向于中立,教学过程更注重运动负荷、技术细节等。而恰巧也是因为该课程的这一特性,导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略显单调和枯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以及体验感并不重视,许多理论知识也只是一带而过,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设定明确的、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理念中重要的一项核心内容。而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若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也需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而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体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改善生活及学习状态,以此来实现良好的发展以及自身的价值。但就现阶段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中[2]。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传授简单的体育动作,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动作要领,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这种教学形式,既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同时也无法发挥体育课程应有的作用。而这也恰巧说明体育教学目标存在偏差,并未将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素养养成。
(三)缺乏良好的沟通
新课程理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其核心。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中,一直在不断践行新课程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始终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但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始终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为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只是单纯的讲解训练方法与规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只能在这种被动学习的环境下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这种缺乏沟通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体育知识框架,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其不能够完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未依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
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转变分析
(一)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着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教师的评价一直很高,“传道授业必有师”这句话便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是保证教学环节完整的重要元素,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担任者重要的角色。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扮演着多重角色。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现代教育中,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教师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引导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正确的指引与引导[3]。作为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不仅要按照国家的发展需求来开展体育教学,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从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受益。而这便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体育知识作为基础,并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职业素养。所以,从学校层面讲,在选择体育教师时,可以综合评估教师的能力以及个人素养。而从体育教师自身而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具备成长进步的意识,积极参与各项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初中体育课程开展的核心与重要性,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保证体育教学更具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完善性,促进学生体育素质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紧跟时代步伐,重设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引教学有序开展,是各学科教学的根本。但是,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否,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学校以及教师本身,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多方面考虑后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建立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体能、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当下国家对于体育课程开展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各方需求后设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需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充分考虑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发展需求,融入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行为、品德、健康等作为重置教学目标的基础,保证教学目标更具科学性。其次,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具有更具针对性。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制定有层次的教学方案[4]。最后,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性,还需要考虑教学评价的客观程度,使学生能够在更科学的教学环境下不断被鼓励与支持,从而保证每位学生均能够接受到有效的教育,从而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而形成“齐头并进”的学习状态。
(三)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学形式向更多样化转变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拥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基础。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转变教学观念的意识以及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的勇气,方能够在开展体育教学期间,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向。而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受其教学理念影响。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勇于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脱离,与时俱进,将体育课程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在完全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需要学生充分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兴趣[5]。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转变枯燥的课堂氛围,促进体育课程有序开展。
例如:为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量,教师使用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投身到体育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在开展足球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也可以是世界杯的精彩比赛瞬间。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对足球这一体育项目的热爱,此时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关足球的知识。这样学生既能够学习踢足球的一些技巧,同时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该项运动的要领与意义。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竞技的心理。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被紧张的赛事以及精彩的进球所感染,从而激发自身对于体育课程以及体育运动的兴趣。再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来实现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实现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学习的教学目标。讨论式教学法,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建立良好的认知。与此同时,该教学法还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拓展其体育知识储备有着良好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篮球这一单元的知识作为讨论的主题。在讨论课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自行预习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便于讨论课程能够顺利进行。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提升其在讨论期间的信心,能够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关注学生讨论的情况,一旦出现讨论的话题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引导,使讨论可以持续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不断制造话题,引导学生能够结合教师抛出的话题不断展开讨论,从而获取更多与篮球有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篮球知识的学习中,锻炼团队的凝聚力与自身坚强的毅力。
(四)优化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教学开展的核心。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后,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新时期,时代赋予学生的使命是要求其向全面素养发展。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正直善良的良好品格以及自律、自强的精神[6]。因此,初中体育课程的开展,需要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还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重视优化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深入研究本班学生的特点,考虑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均需要做两手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如学校内的运动器材,无法满足课本内的知识的实践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从新设计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将实践课程改为“影视观光”节目。例如在《功夫》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因教师的专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无法将中国功夫的动作以及内涵充分展现,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融入影视节目,利用教室现有的设备,为学生播放与中国功夫有关的电影、记录片等,使学生在观看影视节目中体会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从而建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二十大中强调素质教育。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践行二十大精神,本着“不落一人”的教育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目标,以初中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开展的根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而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