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措施
2023-10-17高卡尔朱曼
高卡尔•朱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农业(畜牧业) 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裕民 834800)
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猪类具有高度致病性和传染性的疾病,自2018 年入侵我国以来,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非洲猪瘟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且与猪瘟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如高热、便血、出血斑块、产死胎和流产等。随着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也为非洲猪瘟在我国的传播和扩散增加了风险。因此,探究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维护我国的生猪供应具有重要意义[1]。
1 扩散途径与临床症状
1.1 扩散途径
1.1.1 接触 该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能够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的猪[2]。此外,如果对病死猪进行不规范的处理,或者饲养人员缺乏消毒意识,就可能导致病毒通过空气传播,引发更大范围的流行。
1.1.2 食物 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食物途径传播,主要有3 种情况: 一是通过饲料和剩饭,如果这些食物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生猪食用后就有可能感染; 二是通过残余组织,如果散养猪误食了携带非洲猪瘟的死猪或者肉类,就会将病毒带回养殖场,导致生猪群体的感染; 三是通过蜱虫,这些寄生虫可以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生猪如果咬到或者吞食了这些蜱虫,也会感染非洲猪瘟。
1.1.3 媒介 蜱虫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它们能够通过叮咬感染病毒的生猪而携带病毒,并将其传播给其他健康的生猪。非洲猪瘟病毒在生猪体内迅速增殖,导致生猪出现出血、发热等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生猪的流动也会加剧非洲猪瘟的扩散。因此,蜱虫的存在给非洲猪瘟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增加了疫情的影响范围。
1.2 临床症状
1.2.1 最急性病例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高强度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对生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该病毒感染后,患病猪会出现高热、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以及呼吸困难和皮肤充血等特征性表现。该病的致死率极高,多数患病猪只在发病后4 d 内死亡。
1.2.2 急性病例 急性非洲猪瘟会导致患病猪的体温会持续升高至40℃以上,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等临床症状。此外,患病猪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出血、流鼻涕、呕吐等表现,母猪还可能发生流产。急性非洲猪瘟的死亡率极高,患病猪通常在一周内因休克而死亡。
1.2.3 亚急性病例 由中等毒力病毒引起的猪瘟,属于亚急性,主要危害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型类似,但以水肿为特征,尤其集中在头、颈和胸部,会造成母猪流产和高达50%的死亡率。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病的猪可能会康复,但仍会携带病毒。
1.2.4 慢性病例 慢性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坏死、关节炎、流产和呼吸困难等,这些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不过,慢性非洲猪瘟的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与高毒力的病毒引起的急性非洲猪瘟有显著区别。
2 诊断
非洲猪瘟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临床诊断、解剖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患病猪的皮肤变化来判断是否感染非洲猪瘟,如出现紫色斑块、紫斑、肿胀或出血等症状,尤其是在耳朵、腹部和尾部等部位[3]。解剖诊断主要是通过观察死亡猪的内脏情况来发现是否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如脾脏、淋巴结、肠系膜、肺和胃浆膜等是否出现肿大、破碎、出血等现象。实验室诊断主要是通过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PCR、荧光PCR等,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敏感等特点,可以与其他类似的猪疫病进行鉴别。这3 种诊断方法相互补充,可以提高非洲猪瘟的检测准确性和及时性。
动物传染病的种类众多,有些病原体会导致与非洲猪瘟相似的临床症状,例如猪瘟或蓝耳病。因此,在执行防疫措施时,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对不同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发生误诊或漏诊。当发现接种过疫苗的生猪出现死亡,并伴有走路困难、关节红肿、皮肤溃烂等现象时,应及时采集血液样本,检测是否感染非洲猪瘟[4]。一旦确诊为非洲猪瘟,还应该采样处理淋巴结和内脏器官,并低温保存,转送到国家动物疾病中心,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监测。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宣传,普及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的扩散和传播对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政府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其防控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轻其对市场环境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政府单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全方位排查非洲猪瘟的发生情况,重视检验和测试,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其次,增加非洲猪瘟监测的资金支持,重视人力资源的储备,激发相关单位与养殖户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同时,强化宣传和推广,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群众普及非洲猪瘟的基础知识,让群众了解非洲猪瘟的特点和发病症状,避免出现恐慌心理,借助科学与规范的模式提高疫情区的防疫效率。
3.2 执行检疫监督,设定问题预案
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和致死,建立市场检疫监督体系并加强生猪养殖、屠宰和销售的监管是必要的[5]。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为生猪建立档案,申报病死猪,并对运输车辆进行消毒清洗; 二是利用补助控制养殖户损失,调整污染场所,并对非洲猪瘟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监督屠宰过程,防止病毒传播,并对违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四是制定实际预案,根据养殖情况执行处理方案,向主管单位反馈信息,并安排专业指导; 五是检验所有生猪,开展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关闭交易市场和屠宰场; 六是动态消毒饲养环境,并在完全处理疫情后开放管理。
3.3 阻断传播途径,优化养殖环境
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养殖户应该注意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合理选择养殖场的地址和运输方式[6]。首先,养殖场应该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以免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其次,养殖场应该保证有足够的阳光照射和场地间距,避免气流携带病毒,降低感染风险。再次,养殖场还应该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排水和粪便处理,防止病毒滋生和扩散。最后,一旦发现疫情,养殖户应该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且与其他养殖户密切合作,落实防范措施,统一化养殖标准,促进生猪的健康生长。
4 结束语
非洲猪瘟是一种对我国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的疾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毒存活能力强,导致感染生猪的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危害,国家应该加强对其特点和症状的分析,采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及时隔离和处理感染的生猪。同时,养殖户、政府和防疫部门也要密切配合,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措施,普及相关知识,避免疫情的扩散。此外,养殖户还要改进饲养模式,提高生猪的免疫力,保证饲料投喂的均衡性,防止因营养不良而导致生猪抵抗力下降。最后,养殖户要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关注生猪的生存状态,及时反馈数据,以便于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