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3-10-17王丽军
王丽军
(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昌图 112599)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昌图县由于近些年来实行猪胸膜肺炎的免疫接种,该病大面积暴发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受气候温差变化、饲养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还是有零星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每年春季4—5 月和秋冬9—11 月发生。如不及早发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养猪业的发展、危害也是极大的。2022 年11 月,在农技推广示范带动、下乡指导工作中就发现这样一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现将当时的发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广大养殖户作为依据参考。
1 具体案例
2022 年11 月,天气突然骤变,气温下降10 ℃左右,去某猪场下乡指导,发现其邻家有2 头猪突然发病,呼吸不畅、张口喘气、食欲差、咳嗽等症状,站立或犬坐而不愿倒地,体温不断升高至40.5 ℃。
2 发病原因
半月前,该农户由外镇购入11 头猪,没有经过隔离观察,就混群饲养,由于养殖经验缺乏,加上气温突变,圈舍通风不良等应急因素造成了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导致猪场的其他猪舍的猪也受到了感染,发病率达到68%以上。
3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均容易感染。以60 ~150 日龄的猪最为多发。传染源是外购仔猪无发病症状但有隐性带菌者较常见。猪场和猪群之间的传染多数是由空气不良、直接接触发病。此病通过主要通过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属呼吸道疾病,有明显的的季节性。长途运输、饲养环境突变、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过堂风、维生素E 缺乏等都可促进本病发生,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4 临床症状
潜伏期因病菌毒力和感染量而异,人工感染4 ~10 d,自然感染1 ~2 d,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1]。
(1) 最急性型。一头或几头猪突然发病,食欲废绝,表情木然,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短期腹泻和呕吐。病程短。病死猪的口、鼻、耳、四肢皮肤呈暗紫色,有的鼻腔流出血泡沫。突然倒地死亡[2]。
(2) 急性型。发病比较急,精神差、不食、体温升高至39.8 ~41.3 ℃,呼吸困难,咳嗽,四肢蜷缩趴着,常站立或犬坐,如治疗不及时,常常于1 ~2 d 内窒息死亡; 耐过4 d以上者,临床症状减轻,可转为亚急性和慢性,或能自行康复[1]。
(3)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临床症状较轻,多数由急性型转来,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咳嗽,消瘦、增重减慢,不爱走动。首次暴发本病时,妊娠猪可能流产[1]。
5 病理变化
病猪解剖后,病变主要见于呼吸系统,急性死亡病例仅见肺炎变化。解剖后,肺紫色肝样变,常附着纤维素,严重黏连。两肺呈暗紫色,没有弹性,质地坚实; 病变区轮廓明显,肺中间有血色黏稠样液体。气管内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分泌物,肺充血、出血、肺水肿,靠近肺门部常见出血性或坏死性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充血,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则在肺膈叶见到大小不等的结缔组织结节,肺胸膜黏连、严重的与心包黏连[2]。
6 诊断要点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解剖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如要确诊需进一步做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涂片镜检、生化试验、血清抗体检测等方法,镜下检查采取支气管渗出物和肺炎病变组织,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观察,发现形状较为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可确诊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
但需要注意该病与副猪嗜血杆菌在临床症状上比较相似,应仔细加以鉴别。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就是平时本菌也存在,不引起发病,但当环境条件不好和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表现为精神状态差,呼吸不畅,每次只咳两三声,以短咳为主; 流鼻涕,胀肚、呕吐黄水、腹式呼吸。上肢或下肢整条腿肿胀多个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缓慢,跛行,不愿站立。体温升高至40.5 ~42.0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相关。发病初期,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其主要表现为呼吸不畅、张口喘气、体温升高,精神差、不食,呈张口犬坐状或四肢蜷缩在身体下面趴着。皮肤发红或发绀,部分出现紫斑。死前口鼻流出血红色泡沫[3]。
7 治疗措施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肌肉注射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肟、泰乐菌素、克林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敏感,但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我建议他在以上注射给药的同时,还要进行口服给药,可拌料,可饮水,按疗程用药。
(1) 治疗时要做好隔离和消毒。对猪舍、使用用具消毒,早晚两次,要选择使用副作用小的消毒药。本菌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就可以将其杀死。
(2) 在治疗上可选择30%氟苯尼考、400万单位青霉素、黄芪多糖,按照说明剂量混合肌注,上下午各一次。连续3 d,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把青霉素剂量加到800 万单位,连续3 d。氟苯尼考和青霉素容易产生抗药性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7 d。
(3) 银黄注射液5 ~15 mL、黄芪多糖5 ~15 mL、头孢喹诺0.3 ~0.5 g,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4) 克林霉素5 ~ 10 mL、干扰素1 ~3 mL,混合肌注,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5) 对于以上治疗效果不佳的,可以使用泰乐菌素注射液,多西环素+黄芪多糖各一针,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 天。
(6) 对于重症可以用50 kg 的水添加20%氟苯尼考50 g、替米考星50 g、电解多维200 g、葡萄糖粉500 g、麻杏石甘颗粒100 g,混匀给猪全天饮用。
8 小结
第一,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气候骤变、早晚温差,猪舍通风不良、湿度大、环境卫生不好等因素都可引发该病。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本病对1 ~5 月龄的猪危害较为严重。患病猪和免疫力差的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1) 搞好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修建标准猪舍,保证冬暖夏凉,减少昼夜温差,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保证营养均衡,清洁饮水,不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增强猪群抵抗力。
(2) 实行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措施。控制好人流、物流,制定消毒制度和消毒措施,防止病原侵入。
(3) 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制定免疫程序,规范进行免疫注射。可采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灭活苗加入毒素成分制成的类毒素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此苗注射后14 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半年,母源抗体保护期40 ~50 d。
附: 免疫程序
仔猪: 45 ~60 日龄首免,14 ~21 d 加强一次,肌注2 mL。
后备母猪: 6 月龄1 次,14 ~21 d 后加强免疫一次。肌注2 mL。
生产母猪: 生产前1 月免疫一次,肌注2 mL。
公猪: 每年3 月、9 月各免疫一次,肌注2 mL。
定期加药。在发病季节,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药物,可有效预防本病。10%的氟苯尼考1 000 g、多西环素1 000 g、甘草颗粒1 000 g,拌料1 t。每月2 次,每次7 d。
引进种猪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引种时一定要从无本病的猪场引进。先检疫、后引种。猪只到场后要隔离30 d,并再次检疫。阴性按程序做好免疫,方可饲养、生产。
9 结论
通过诊治,对该猪场发病猪圈舍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对症治疗,其他猪临床症状逐步减轻,疾病很快清除。通过半个月之后回访,效果良好,已康复。减少了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