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2023-10-17李欣洁

花卉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园林景观园林绿化景观

李欣洁

(广州市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建筑类型增加,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强调生态环境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向着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时,要融入全新的元素,提高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地被植物建设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和搭配地被植物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还能提高园林绿化的价值,改善空气环境,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提升整体效果。

1 地被植物概述

在裸露的地面或阴暗潮湿环境下生长的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属于地被植物,包括多年生草本、低矮丛生、藤本植物等[1]。地被植物的高度通常不会超过1m,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地被植物主要用于覆盖地表,取代传统草坪,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层次,还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地被植物的适应能力很强,抗逆性出众,无须对其进行精心养护。同时,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应用地被植物可有效减少地面辐射,还能对扬尘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空气净化以及屏蔽噪音的功效。由于地被植物高度不足,因此,通常要将其与其他类型植物搭配,有效提高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

地被植物有其自身特点,首先,种类丰富,多种多样。地被植物类型较多,根据不同划分依据,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被类型。例如,按照观赏部位,可将其划分为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按照生活周期,可将其划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等。其次,观赏性较强。地被植物类型较多,不同类型的植物带来的效益也有所差异,可结合具体场景,科学选择地被植物,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例如,将地被植物用于营造花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也可将地被植物与其他观赏植物相结合,提高造景效果。最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地被植物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生命力比较旺盛,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环保效果,根系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2]。

2 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原则

在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要结合园林艺术的规律,科学选择地被植物,融入自然元素,对地被植物和园林布局之间的关系进行统筹和协调,充分利用地被植物的颜色和形态营造富有层次感、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使周围环境与地被植物彼此协调。要结合园林绿化景观的绿地性质与功能,科学选择地被植物,提高园林景观的综合价值。

2.1 生态性

为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改善生态环境,要融入生态性原则,科学选择地被植物。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且植物形态也有不同,因此,开展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时,要融入生态性原则,全面掌握地被植物的生态习性,对不同类型和色彩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同时,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有效提高地被植物的成活率[3]。

2.2 适应性

开展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时,选择地被植物应融入适应性原则。明确地被植物种类,对其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绿叶期和花果期特点,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光照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分析,提高地被植物的适应能力。

2.3 协调性

地被植物的主要特点是色彩性很强,选择地被植物时,要融入协调性原则,确保植物色彩彼此协调,打造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同时,要根据上层景观确定地被植物的色彩,可进一步提高造景效果。

2.4 经济性

选择地被植物时,要考虑到其经济性。在搭配、种植和养护地被植物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地被植物,降低园林绿化建设成本[4]。

3 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地被植物的选择要点

3.1 科学搭配植物高度

为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与观赏效果,要科学配置地被植物,展现出植物群落的差异性。选择地被植物时,要考虑到景观整体美观,这样才能对主景观进行有效衬托。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应用地被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与整体景观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上层与下层植物群落的具体分布情况,保证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在比较开阔的区域中,需确保上部植物密度不宜过大,设置具有一定高度的分支点,尽量以芍药、金盏菊、金鱼草等植被为主。在并不开阔的区域中,不宜选择高度较高的植物,尽量以生长速度慢的植物为主,如雏菊、虎耳草、夏堇等。

3.2 合理搭配植物色彩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时,要合理选择植物的色彩,确保景观色彩彼此协调。比如,对道路主干道两侧的地被植物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色彩,提高景观的视觉冲击力,使景观更加美观。若将落叶植物作为景观的上方植物,选择地被植物时,可优先选择常绿植物;若将常绿树种作为景观的上层植物,选择地被植物时,优先选择耐阴性较强、花期较长的植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就能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同时,在不同季节,植物的颜色会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地被植物时,也要考虑到其花期与颜色的季节性,通过错落有致的搭配,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5]。

3.3 根据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植物类型

要严格按照园林绿化景观建设的要求,科学选择地被植物,并考虑到地被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景观效果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选择冷水花、竹子等植物时,可进一步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还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可从外地引进地被植物,积极开发新品种。

在面积较大的园林中,要尽量选择冷季型草坪植物和景天等地被植物。选择颜色比较艳丽、色彩丰富的植物,融入大手笔和大色块设计手法,打造自然伸展的植物群落。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景观中,要尽量选择耐寒性良好的地被植物,搭配常绿小乔木,使植物类型更加丰富,满足园林绿化景观建设要求。

3.4 强调地被植物多样化

选择地被植物时,要避免植物类型过于单一,融入多样化理念,在多个地区种植多种类型的地被植物,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还能预防病虫害。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景观的审美性,还要考虑到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改善空气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地被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形态多样,观赏价值很高,可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例如,将地被植物与乔灌木进行纵向层次搭配,也可将其用于疏林草地。对地被植物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科学搭配,发挥植物的优势。同时,善于引进新品种,对地被植物进行开发与利用。例如,到了冬季以后,可选择常绿植物、早春开花植物类型;在常绿树丛下种植地被植物时,可优先选择耐阴性较强的地被植物,且植物能够开花,如虎耳草、玉簪等,以连片栽植的方式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在比较开阔的草地和坡地种植时,通常不会单独种植某一种地被植物,而是采用疏花草地,例如,将虎耳草、白三叶和早熟禾进行混合大面积种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植物枝繁叶茂,还能营造出优美的景观。

4 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中的应用要点

4.1 扩大植物覆盖范围

提高园林绿化景观的效果,要根据空间设施的分布规律,科学选择地被植物,扩大植物的覆盖范围。例如,在转角区域设置转角景观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对其进行科学搭配,丰富空间的内容,弥补空间中存在的不足。在部分高台下方区域,除了设置市政雨水排放系统以外,也可种植相应的地被植物,使植物能够及时对积水进行吸附和排放;同时要充分发挥出地下相关设施的优势,及时将地表雨水排放到市政排水系统之中,保证整个园林绿化区域的湿度适宜。

4.2 对环境空间进行整合

开展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时,要根据地被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制定科学的植物搭配方案,进一步优化园林景观环境。对环境空间进行改善时,要对园林绿化景观的层次合理划分,可将其划分为地面、空间和高层。对地面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需科学搭配地被植物。要考虑到地面的空间面积,可适当增加草坪区域,使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彼此协调。同时要考虑到周围的配套设施,设置完善的地下区域排水防涝设施,使地被植物能够与设施形成良好的互动,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系统的蓄水能力与排水能力,达到理想的防涝效果。

4.3 科学设置地被植物

对地被植物进行种植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品种,结合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美感和生物学特征,实现科学搭配。若园林建设在城市之中,在建设园林中的草坪区域时,除了要应用本地乡土地被植物之外,还要考虑到不同品种的植物根系,明确草坪高度参数,对地被植物的品种进行科学搭配。在建设园林景观期间,涉及多个水源地时,需对各种水景设施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其与地背景观彼此协调。一旦发现地被植物的品种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不足,就要引进其他类型的植物,进一步优化空间区域环境。常见的地被植物有景天、化儿草、鸢尾花等类型,对这些地被植物进行搭配和使用时,需考虑到其与环境是否兼容,进一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要根据园林绿化景观的特点,科学设置植物。

(1)整形地被植物。可将这类型的植物设置在花园景观的边缘位置,以丛生的方式展示园林景观。

(2)空旷地被植物。在比较空旷的位置种植地被植物时,要优先选择喜光性良好的植物。

(3)疏林地被植物。将地被植物种植在稀疏的林木下,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使其与上层景观彼此呼应。例如,优先选择矮牵牛和石蒜等地被植物,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若乔木比较高大,并在这一类乔木下方种植地被植物时,要优先选择具有良好耐阴性的植物,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如八仙花、玉簪和虎耳草等。在配置地被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到上层植物的具体情况,营造出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增加地面绿化面积。

(4)岩山地被植物。将地被植物种植在假山处时,要选择生产速度比较缓慢的地被植物,还要保证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减轻后续的修剪工作量,同时还能保证整体景观布局更加和谐。

4.4 优化地被植物建设

进行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时,需对景观内部的各项设施情况进行分析,对地被植物进行科学栽种。例如,在园林景观中要设置完善的蓄水排涝系统,加强储水池建设,对管道进行合理设计,科学设置草坪以及相关植物,保证灌溉与排水工作更加规范。要考虑到草坪和花卉等地被植物的覆盖土层厚度,以及水分很容易蒸发的特点,对植物进行养护时,要采取多次少量浇水的方式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目前,出水形式比较多,工作人员需对单位出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维持地被植物景观。要融入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对景观地下空间的各类设施关系进行调整,使各项设施与地被植物以此关联和互动,了解地被植物的分布规律,对地被植物的长势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其影响到设施的正常功能。将地被植物栽种在园林管道口附近时,要考虑对地被植物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植物很容易对管道口造成堵塞,产生积水。要根据植物的配置特点和土壤的具体性质,科学选择喷头。

4.5 合理养护地被植物

种植地被植物以后,无须对其进行精心和过度养护,但部分地被植物的繁殖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因此,要定期对地被植物进行修剪和养护,维持景观的美观性和经济性。一旦植物生长速度过快,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修剪,一方面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另一方面要避免其破坏园林景观的生态平衡。对观花类地被植物进行养护时,要及时剪掉其残花和花茎,这样不仅可以维持良好的景观效果,还有助于植物茁壮成长。工作人员要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科学进行施肥。常用的施肥方法是喷施,这种手段不仅操作方便,还可对大面积地被植物进行施肥。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所在季节,以及植物是否处于休眠期,适当进行覆土,施肥程度不宜过大,在寒冷地区就可使用这种方式,帮助植物顺利越冬。要融入因地制宜的思想,充分利用各种肥料与施肥方法。采用堆肥方法时,要做好腐熟、过筛等工作。正式施肥时,需及时剪除植物的枝叶,实现均匀施肥。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在开展园林景观建设时,要科学选择和应用地被植物,进一步扩大植物的覆盖范围,对景观空间进行有效整合,选择各种类型的地被植物,避免种植类型过于单一。同时,要加强对植物色彩和形态的合理搭配,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科学种植,定期施肥,对植物进行有效的养护,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使园林景观更加美观大方。

猜你喜欢

园林景观园林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