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构建
2023-10-16徐海霞颜雪琴
徐海霞?颜雪琴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职业院校未来发展状态和成果。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言意义重大,可使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校期间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对其未来发展可谓终身受益。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若想长足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能力,健全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从而使其为职业院校发展作出更多贡献,鉴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分析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构建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院校;教师能力;体系;策略
课题基金: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BZJ-024)、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ZY2021-05)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徐海霞(1979.01-),女,汉族,河南,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
一、引言
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和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了许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行的重要力量。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在“互联网+”的时代,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在教师岗位上做出更多作为,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运用“互联网+”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确保掌握精湛的“互联网+”技能,达到“互联网+”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标准,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及技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二、“互联网+”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构建路径
首先,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的创建,为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与结构提供全新的认知角度与概念框架。在具体建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时,选择在教育理论、实践以及管理等能力的职业院校教师,这些教师普遍对教育理论、实践及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认知,运用德尔菲方法建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反映其对教育能力的认知程度。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从不同维度描述职业教师教学能力,明确其构成要素和能力观测点,体现出职业院校教学的本质属性,为学界研究教学能力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由不同能力项目组成,这些能力项目相互独立,各有其功能和作用,并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能力标准。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可以为评价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教师自我评价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应描述教学能力层次,实现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精准评估。职业院校教学能力评价只注重能力结构,而忽略各项能力内在层次。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不仅注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还对各个指标进行层次划分,从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展现教学能力总体面貌。层次划分与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相一致,具有较强的辨识度。例如,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知能力有着清晰的认知,从低到高分别是知识、思维、应用等。“内容整合”能力,从低到高依次为零散、关联、进阶、系统,“方法选择”能力由低至高依次为单一、多元、个性化及生成性。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将得到准确评估,并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此外,建立与职业院校教师角色定位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反映新时期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从宏观上讲,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要适应时代特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手段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需求。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可忽视职业院校教师的“互联网+”教学、科研及应用能力。德尔菲专家咨询认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需突出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和创新能力在职业院校中的作用。
三、“互联网+”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保障措施
(一)建立知识管理中心,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发展
一方面,运用“互联网+”建立师资队伍的知识管理中心。教师知识管理中心是学校教师知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知识管理中心,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知识管理。“互联网+”知识管理中心应具有较详尽的工作程序及组织管理。要确保知识管理技术人员的配备,持续的软硬件投入,建立专家支持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知识管理绩效。教师知识管理中心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另一方面,创建“互联网+”师资队伍知识管理考核中心。教师知识管理评价是教师认识到知识管理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调整。“互联网+”教师知识管理评价中心的建设必须建立一种动态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要适应学校的发展、学科发展的特征,又要兼顾教师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差别。“互联网+”教师知识管理评价中心对教师进行定期的知识管理评价,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和学习的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推进跨学科整合建设“互联网+”资源库平台
构建优质师资队伍,进行优化组织,实现协调发展。教师各层面的技能训练都离不开专业知识底蕴,而在职业发展进程中,教师既要有足够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经验,要求各学科课程互相融合,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教师教学目标取向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課程目的是使其具备良好的师资素质,从而适应时代、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1]。职业教育中,教师教育将学科课程、教育课程、通识课程和实训课程相结合,从而使教师能在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情况下,在实践课程中全面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此外,高职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构建适合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的“互联网+”资源库平台。“互联网+”资源库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全”,更要注重“特色”的培养。受科技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在发展特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职业能力也呈现出不同水平和层次。建构“互联网+”资源库可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供培训及能力提升途径。
(三)建立虚拟实践基地,提高教学实施的情境性
职业院校教学重点在于实现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的,因此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十分必要,必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际体验,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但目前职业预习阶段的教学大多限于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实际操作的机会甚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只是一味地效仿教师的行为和动作。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把“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虚拟”环境,打破既往教师授课和学生实际操作分开的局面,让学生在“半真实”的环境下,既在“模拟”环境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把知识和理论融会到职业技能中。
(四)建立立体评估指标,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发展
对教师教学建立健全评估制度以保证其执行进度和成效。实践过程中,以能力为核心,将此种教学思想作为基础,建立起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师专业能力评估系统,形成知识、专业以及能力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考虑评估对象和评估的多样性;在评估对象上,重视主体性自我评估、同行相互评估和他人评估。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促使自我反省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教师内部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通过相互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对行为方式的观察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在评估的内容上,既要评估所获得的教育和专业的知识,又要评估其在实际情况下的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用“标准答案”来规范每一个人的教学行为,可以结合“互联网+”手段收集多元化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发展现状,应用“互联网+”手段将各种评价信息进行分类,从而切实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水平[2]。
(五)变革教学观念,使教学科研工作更加清晰
职业院校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要将教书育人理念贯彻到底,既要教学生求生本领,又要使其养成良好品德。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知识上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丰富知识库,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开展研究,不断地向自己提出挑战。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探讨教学规律及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对自身教学方式的反思,使自身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组成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而是要向学校外部扩展,以保障职业院校教师能相互交换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中,学校应为广大教师提供物质保障,如技术平台、图书资料和互联网交流室,并鼓励专家型人才参与其中,帮助更多年轻教师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六)完善外在环境
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良好条件,教学科研活动计划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自愿意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教学科研目标的确定需从现实出发,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公共讲座等。因此,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要使教研工作有效展开,就要积极调动教师参与学校教研工作,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优良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用其他优秀的人作为榜样,给自己施加内在的压力,从而使自己得到不断提高。因而,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和技术的优势,注重改善教学设备,营造舒适的“互联网+”办公环境,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3]。
(七)优化职业院校教师能力评价
一方面,增设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评估机构进行调整。正确的评估对象是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可以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普遍正确、客观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新的评估制度要求在原有的评估主体的基础上,发挥“互联网+”平台功能,引入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评估机构,并对原有的评估主体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优化各项指标的权重。针对当前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忽视“互联网+”应用能力等不合理的问题,结合教师工作实际,构建一套新的评估机制。新的教学能力评估体系主要有常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岗位能力、师德建设、课程思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组织协调与沟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以及创新能力等。通过对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潜力。
(八)职业院校教师需与时俱进,掌握“互联网+”运用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用板书来教授知识,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教授知识,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到“互联网+”技术教学的转变。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互相学习,提高“互联网+”学习的效果。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学,将枯燥的专业课文字教学内容变成图画、视频,将教材中的插图变成动态、立体的视频,即可把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专业教学中,还可以有效地缓解教师教学压力,让师生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及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会运用“互联网+”技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能力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及发展。
(九)做好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开发者
新时期背景下,“四新”是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的重要载体。“四新”的关键在于新教师,核心在新课堂,新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所谓“新教师”,与其工作年限、学历、年龄、性别甚至学历等并无多大关系。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4]。此外,职业院校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身心健康、知识渊博、能力强及纪律严明的创新型人才。因而,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格发展应包含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和情感。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学生的“帮手”。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為中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注重尊重学生及陶冶学生人格。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先,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要树立数据意识,形成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 [5]。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庞大的数据流,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注重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职业院校教师形成数据意识,善于利用资料进行教学反思,加强资料搜集、整理的综合、科学性以及合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记录和行为,使之与具体的课堂行为相结合。同时,要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分析,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提高职业能力发展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及体系构建过程中,要考虑到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突出能力在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的作用。为了确保职业院校教师能积极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对自身职业能力发展带来的冲击以及达到相关职业能力发展要求,则需以未来教师理想能力层次和水平作为核心依据,在课程目标以及内容层面,把每一阶段教师教育课程相互衔接,并且做好任务分工工作,从而共同推进职业院校教师朝向更高阶的方向发展,打造专业化及高质量教师队伍。
作者单位:徐海霞 颜雪琴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刘丽华.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体系建设的中外对比——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1(05):103.
[2]张兆诚.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
[3]郭贇嘉.“互联网+”时代远程教育辅导教师能力标准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33(04):70-73+80.
[4]赵子玉,尚广瑞,王锐,孙甜雨.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制定及培养过程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8,5(29):1-2.
[5].技工院校教师能力标准设定的若干思考[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5:11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