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学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路径探讨
——以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建设为例
2023-10-16崔海龙
崔海龙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 40133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系列文件,旨在通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公安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职责使命。十八大后,各公安高等院校在外延式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各校抓住教育部自2019年实施的“双万计划”,大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1)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意味着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对该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统计,截止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公安院校有近 70 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9所院校的治安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宋福荣,“双万计划”背景下治安学一流专业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建设——以湖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建设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2,(06).占全国公安本科院校的36%,有12所院校的治安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国公安本科院校48%。在欣喜治安学专业建设成效的同时,更应总结各校一流专业建设经验与成效,整体推进公安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从公开发表的文献内容看,各公安院校教师根据其所在院校治安学专业发展情况,从不同角度对治安学专业内涵式发展进行了探讨。宋福荣(2022)(3)宋福荣,“双万计划”背景下治安学一流专业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建设——以湖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建设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2,(06).以湖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双万计划”背景下该校治安学一流专业的具体做法;展万程、李树礼、王金鑫(2022)(4)展万程,李树礼,王金鑫.新文科建设理念下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2,(03).则基于浙江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的实践探讨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龙艳(2022)(5)龙艳,治安学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警官学院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22,(05).介绍了云南警官学院治安学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公安教育发展不平衡,以及笔者文献获取等因素,本文以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校治安学专业内涵式发展演进脉络与实现路径,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提供重庆样本,丰富公安院校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经验。
一、治安学专业发展现状
重庆警察学院,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的公安本科院校,近年来始终以“西部先进,全国一流”为目标,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治安学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本科专业,“十三五”期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紧紧围绕重庆市经济建设和公安工作的需要开展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办学定位逐步深化,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得以实施,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2015年,治安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批重庆市特色专业,2019年完成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与重庆市江北区委宣传部合作共建了院级科研平台——“老马群众工作研究中心”(2023年更名为“公安群众工作研究中心”),2019年、2020年,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合作举办两届治安学专业“一带一路”卓越型警务人才实验班。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办学合格评估,治安学专业的学生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了规定的标准。2021年,重庆警察学院抓住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的机遇,推动治安学专业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此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合作育人机制、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开展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
治安学专业准确把握重庆公安实战的需要,突出“忠诚铸魂、务实教育”办学特色和“三成”(成人、成警、成专)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教、学、练、战”一体化,形成了“以学生为本,重特色、重实践、重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法制重庆、面向基层公安,凸显警察的忠诚教育和治安管理专业教育,实现培养治安警察在治安管理、专业素养、创新思维三方面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2019年4月,治安学专业通过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合格验收。2019年9月主办全国性“公安群众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2023年5月主办全国性“治安学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经过多年积淀与发展,治安学专业已成为重庆警察学院优势主干专业之一。
(二)实践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目前,治安学专业建有治安管理能力实训室,依托学院在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了可供治安学专业实习的基地17个。同时,还完善了以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为主要环节的集中实践教学体系,以课内实践、独立实验课、创新训练项目、课程竞赛等形式为主体的分散实践教学体系。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为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现有“治安学基础”“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应急管理”4个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中有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人,公安部治安局法制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社科专家库专家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1人,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以院级重点建设课、精品建设课、治安学特色教材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建成了公安部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在线视频精品课程3门,出版特色教材6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在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17篇。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10余项市级教研教改项目,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
(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质量为重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治安学专业四年来先后选派学生1800余人次参加重庆市“三夜”(6)每年12月24日、25日、31日晚间,会有大量人员自发聚集在重庆市主城区各大商圈进行娱乐活动。为维持公共秩序,确保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重庆市各级公安机关会在当天在各大商圈采取安全保卫措施。安保工作,受到了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学生主持或完成创新训练项目30余项,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铜奖、优秀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银奖等。本科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分别达到100%、100%、90%。
二、治安学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和要求,治安系以审核评估实施方案为教育评价指挥棒,总结办学优势,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定性指标中的7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和78个审核重点逐一梳理出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下述问题在公安本科院校各专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同性。
(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需凝练,人才培养机制需完善
升本以来,治安学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不断深化“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个别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输为主,教师仍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主要决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其次,虽然已建立并运行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多年,但个别合作公安机关动能不足,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重视不够,实战教官没有完全融入教学团队,校局长远合作的动力不足;(7)展万程,李树礼,王金鑫.新文科建设理念下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2,(03).最后,人才培养方案特色需进一步凝练。反映时代发展、公安需求的课程尤其是具有高度前瞻性的课程较少(8)陈晓济,俞秋明,郭光芝.新时代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06).,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具有重庆直辖市特色的内容偏少。
(二)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内涵建设不足,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教学成果
2021年,治安学专业成为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近两年的建设,治安学专业在专业定位、专业综合改革、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与同类院校相同专业比较,教师科研教学没有形成合力,专业内涵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缺少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标志性的教学科研成果。
(三)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需进一步激发,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公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以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为例,现有专任教师17人(含部门领导),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3人、硕士(含2名在读博士生)13人,教师平均年龄45岁,无35岁以下教师。且据笔者对全国近十所公安院校的调研结果看,公安院校大多存在教师数量不足,工作任务重,教师教改、科研、实践锻炼积极性有待采取措施予以进一步激发。
三、治安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高等学校办学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办学理念、教学实力、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校园文化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着眼点。(9)李波,彭蕾.基于内涵式发展视角的公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公安教育,2015,(08).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在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内涵式发展的构成要素,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稳步提升治安学专业办学质量。
图1 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一)凸显专业综合改革质量和特色导向,优化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重庆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为更好地服务当地公安实战,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首先,全面优化专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教学、科研、实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将培养目标定位为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能够从事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工作的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次,在“双一流”建设、“四新”建设背景下,紧紧围绕治安人才的理论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从“课程体系科学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师梯队建设复合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学生考评机制多样化”“实践教学实战化”等六个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型治安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路径,进一步优化、完善、充实治安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公安实战需求,不断探索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管理机制上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
(二)以治安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为驱动,进一步强化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首先,创新或构建治安学基础理论和每门专业课程的理论,使每门专业课程都具有自己的课程理论,满足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其次,探索打造反映时代发展、公安需求的课程,尤其是具有高度前瞻性的课程,拓宽学生眼界视野。根据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导教学和科研成果突出、与公安实战部门合作基础良好的教学团队编写、出版符合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的教材、教参,并建立常态化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将治安实践中“鲜活”的案例和反映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情况”融入课程,与时俱进;然后,根据“新文科”建设要求,整合课程资源,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并逐步打通公安学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步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同时注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高水平、高质量微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校局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实施精品课程建设,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校局合作开放性需要的多样化课程,丰富并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教师是教育之本,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是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重庆警察学院治安学专业在此方面做了如下探索与尝试。第一,加强专业带头人建设,发挥其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第二,注重人才梯队建设,自主培养或从公安政法院校、公安实战部门引进专业教师。鼓励教师有计划赴基层公安机关实践锻炼、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和参加各类进修培训,鼓励教师结合治安学专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和改革实践;第三,实施教师科研奖惩制度,完善和优化科研奖惩方案,引导教师以课题项目为单位建立科研(教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
(四)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公安院校作为预备警官的摇篮、公安民警来源的主阵地,各级公安机关应与公安院校一道做好公安院校学生的育人工作。考虑到公安院校教学工作的实际,各公安院校应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与公安实战部门的合作。首先,建设高质量的治安学专业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逐步形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符合重庆市直辖体制的“市级公安机关——区(县)级公安机关——公安派出所”三级治安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分配机制,着力推进校内外各类教学科研平台开放共享;其次,系统设计各类创新实验项目,激励全体学生尽早参与创新训练活动,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或实训,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或实训课时占实训实习总课时的30%以上;再次,组建学生科研团队,申报并立项学校和市级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和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竞赛活动;最后,在教师(教官)中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改革,积极开设讨论和分析课,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库、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最终达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
(五)以市级“治安学应用型人才校局合作培养示范基地”为基础,探索创新合作育人机制
以市级“治安学应用型人才校局合作培养示范基地”为基础,探索产、教融合、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治安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治安工作过程对接,建立、创新校局合作的新机制。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与区县公安局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并建立“理论引领、校局联动、资源共享、合作育人”的校局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第二,依托校局合作培养平台,以区县公安局为实验点,联合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开展治安学专业标准以及治安民警职业标准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治安民警职业标准、职业标准认证及评估体系;第三,以校局合作为依托,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支撑,加大“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和研究力度,提高立项数目和学生参与项目比例,并广泛发动和吸收学生参加校局合作单位或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专业实践与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锻炼成长。
(六)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在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需要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重庆警察学院治安系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以下实践。一是,在继续实施院系两级质量监控机制的框架下,开展以校局合作为基础的专业教学评价制度研究,建立健全试点专业的教学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备课、授课、教材、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控制标准,实行教学运行的动态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着力抓好考风考纪,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二是,制定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完善教学评估手段,实行教学督导团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官评价、学生座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学生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开展对教师的周评、月评、学期评的多阶段评价;三是,积极探讨和逐步推行与其他公安院校治安学专业之间开展“学生互换、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专业人才新模式。(10)重庆警察学院、四川警察学院为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川渝警院交流合作,于2021年3月开展校际交换生项目。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修读在线开放课程和参加校外素质拓展等折算为学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探讨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专业见习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的方法和机制。
四、结语
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重任。各公安院校应继续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和公安工作要求,以数字化、教育信息化引领公安教育未来发展,持续在现有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专业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合作育人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公安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