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活血行气散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骨折临床研究

2023-10-16苟永贵范小春刘俊锋

陕西中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行气症候腕关节

赵 红,苟永贵,刘 巍,范小春,罗 波,何 杨,刘俊锋

(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尺桡骨骨折是前臂骨折中的常见类型,好发于学龄期儿童[1],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和压痛,伴有骨擦音、前臂活动受限[2],有时可合并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损伤[3]。直接或间接暴力均可导致儿童尺桡骨骨折,骨折部位多为前臂中1/3和下1/3处[4-5]。由于儿童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与成人相比,具有强大生长潜力,故儿童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成人明显不同,对于儿童骨折复位,允许存在一定的成角或短缩畸形,但对于旋转畸形则必须矫正。大多数儿童尺桡骨骨折可行保守治疗,而手法复位是常用方法[6],有利于促进骨折尽快愈合。但原本尺桡骨骨折可引起前臂肿胀、疼痛,而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有可能进一步加重肿胀、疼痛[7],影响康复进程。有研究[8]表明中医药治疗骨折具有明显优势,效果显著,而活血行气散具有活血化瘀、利水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故本研究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活血行气散应用于儿童尺桡骨中段骨折,以探讨其对术后肿胀、疼痛和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至我院就诊的157例尺桡骨中段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9]中相关诊断标准;有前臂外伤史;表现为受伤侧前臂或腕部肿胀、疼痛,行手腕屈曲或前臂旋转活动时明显受限;骨折移位明显者表现为畸形,骨折断端可闻及骨擦音;经正侧位X线片检查提示尺、桡骨中段骨皮质断裂,伴有明显成角或断端移位。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辨证为气滞血瘀型,主症:局部肿胀、持续性刺痛、痛处固定、活动受限;次症:活动时加重、四肢疲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沉细涩。需具备至少3项主症、1项次症,结合舌脉特征,即可诊断。

病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6~14岁;③均为闭合性骨折,皮肤及软组织完好,未见破裂;④受伤到入院时间≤24 h;⑤经X线检查提示为单肢骨折;⑥经手法复位后达到解剖对线对位,无需再行手术治疗;⑦无认知障碍及精神类疾病,可配合治疗及随访;⑧患儿家长均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类型上肢骨折者;②存在心、脑、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③皮肤存在破损、感染者;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严重过敏者;⑤对本研究治疗方案不能耐受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立即中止者;⑥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⑦临床资料缺失者。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侧及骨折类型方面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在术后进行患肢功能锻炼,由同一组康复师负责,使用患肢进行握拳-张掌训练,需在康复师指导和家长配合下完成,行用力握拳-张掌训练100次为一组,每次所需时间约为5 s,除去无效动作,每天需完成三组。患儿卧床休息时,嘱其垫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起床时患肢屈肘90°以三角巾悬吊于胸前。

1.2.1 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和夹板外固定。两组患儿均由同一组主治医师级别以上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予夹板外固定、包扎,使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并立即行X线复查;若成角畸形≤10°、旋转畸形≤30°,且解剖对位超过1/3,则视为复位效果理想,若复位效果不理想,则拆除三角巾、夹板再次进行复位,直至复位理想。

1.2.2 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予活血行气散治疗,方药组成如下:炒麦芽 10 g,当归、川芎、赤芍、陈皮、黄芪、茯苓、紫苏叶、炒山楂各6 g,甘草、醋延胡索各3 g,上述药物均由我院药房提供,并予以统一代煎,中药汤剂均为50 ml/袋,每日早晚两次温服,每次1袋,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肿胀程度:取患肢远腕横纹与肘横纹连线中点,并在皮肤表面做标记,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测量此处周径,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患侧肿胀周径,再使用同样方法测量健侧作为健侧周径,最后计算肿胀程度,其公式为(患侧周径-健侧周径)/健侧周径×100%。测量过程中应将皮尺轻贴于皮肤表面,无需额外施加拉力。

1.3.2 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1]对患肢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按照疼痛程度从0~10分进行评分,分数与疼痛轻重程度成正比,即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0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每次评估需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3 腕关节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使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12]对患肢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主要包括疼痛、握力、功能状态及活动范围4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与腕关节功能成正比,即分数越高,腕关节功能越好。

1.3.4 炎症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 d后,清晨抽取两组患儿空腹肘静脉血3 ml,经低温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3.5 中医症候积分:根据气虚血瘀型病证特点,对肿胀、刺痛、活动受限、瘀斑等症状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分数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标准 治疗后1个月,参考相关标准[13],根据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症候积分变化评定疗效。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均好转,症候积分下降幅度>70%,为显效;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较前改善,症候积分下降幅度30%~70%,为有效;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均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者,为无效。其中显效、有效均计入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肿胀程度、VAS及Mayo评分比较 见表2。经比较可知,两组患儿治疗前肿胀程度、VAS及改良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Mayo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儿肿胀程度、VAS及Mayo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经比较可知,两组患儿治疗前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见表4。经比较可知,两组患儿治疗前肿胀、刺痛、活动受限及瘀斑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肿胀、刺痛、活动受限及瘀斑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14%,对照组为76.92%,经比较中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在儿童上肢骨折中,尺桡骨骨折发生率略低于桡骨远端骨折与肱骨髁上骨折[14]。儿童由于骨骼发育特点,在发生骨折时一般移位较小,且由于其骨骼塑形能力强,在治疗过程中,即使骨折断端尚未达到理想解剖对线对位,最终也不影响其骨折断端愈合,因此,对于大多数尺桡骨骨折患儿来说,手法复位治疗是其首选方式[15]。手术治疗需植入并取出内固定装置[16],可能产生术后并发症。

患儿在骨折及手法复位后,受伤部位可出现炎症反应,局部产生酸性产物并堆积,同时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刺激动、静脉血管,导致局部细动脉扩张,而细静脉内皮细胞收缩,促使血管通透性上升,致使骨折部位持续肿胀状态。由于骨折部位出现微循环变化,且血流速度减缓,导致骨折部位软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对于局部肿胀,西医主要采取冰敷、抬高患肢、制动与加压包扎及使用脱水药物等措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冰敷可导致冻伤;加压包扎影响局部微循环,可增加骨折移位发生风险;长时间使用脱水药易引起肝肾损害。因此,临床需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医理论认为,骨折外伤后,局部脉道受阻,壅塞不通,且人体血不可运行于经脉常道,溢于脉外;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能载气,而气存于血,局部血行不畅,则气滞。气血壅塞,不通则痛,阻滞不行则肿胀、瘀青。《医宗金鉴》提出“人之气血周行不息,稍有奎滞,即作肿矣”。根据“气行则血行”理念,治疗血瘀证时,使用药物须兼具活血与行气功效;同时,瘀可致血虚,进而气虚则推动无力,因此,需加用补法;另外,适当佐以具有养血功效药物,寓消于补,可达祛瘀生新之效,如本方中之当归。外伤后气滞可引起脾胃不和,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加重肿胀,因此,可使用茯苓等健脾渗湿类药物。活血行气散中黄芪旨在补气健脾、行气活血以消肿通络;当归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赤芍活血化瘀,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燥湿,醋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上述药物合用可加强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之功;炒麦芽行气健脾,炒山楂行气散瘀,二药除行气外,兼具消食健胃之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消肿、渗湿、健脾,紫苏叶行气和胃、利水消肿,三药合用可增强行气利水之效;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利水行气、通络止痛之功,有利于缓解患儿骨折术后肿胀、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在本研究中,经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后肿胀程度、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ayo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中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活血行气散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骨折,可有效缓解其术后肿胀程度和疼痛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王凤铭等[17]在研究中指出,使用加减桃红四物汤联合冰硝散外敷治疗尺桡骨骨干双骨折,可显著消退术前肿胀,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伍亮等[18]认为祛风活络丸联合郑氏伤科针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仅可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还能有效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另外,两组患儿治疗后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与张桢阳等[19]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儿治疗后肿胀、刺痛、活动受限及瘀斑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中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谭志韵等[20]使用身痛逐瘀汤内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仅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显著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联合活血行气散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骨折,可有效缓解术后肿胀及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行气症候腕关节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五 “陈抟睡功(一)”“吕祖行气诀”导引法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