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传统蜡染纹样的族群差异

2023-10-16雷友梅向娅华

西部皮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榕江支系蜡染

雷友梅,向娅华

(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0 引言

中国的蜡染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在四川东峡江地区的风箱峡崖葬中发现的蜡缬棉布的服饰残片,鉴定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由此可以证实中国的蜡染至少有2 000 多年的历史。中国蜡染大部分都是以蜂蜡绘在布上,然后以蓝靛来染色,因此叫蜡染。还有很多其他的防染料,比如枫香籽掺牛油,松树籽掺牛油,还有直接用水、牛油来画在布上,另外贵州荔波那边的瑶族用粘膏树脂和牛油掺在一起绘在布上。全世界的防染材料五花八门,非洲还用泥巴(胶泥)绘在布上来染的,因此,贵州蜡染也是防染材料的一种。中国蜡染最高峰的时期在唐朝,唐朝的军队都用蜡染的衣服作为军服,唐朝发明了灰染(灰缬),灰染在汉族慢慢消失了,在宋代叫药斑布(即现在的蓝印花布)。到了宋代以后蜡染的高峰移到了贵州、西南地区,贵州成了蜡染重点发展的区域;贵州蜡染工艺主要集中在苗族人这个群体,苗族蜡染有学者将其分为5 个类型:丹寨型、织金型、榕江型、重安江型、川南型(此类型在川南地区)[1-2]。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即便苗族一脉支系就上百种,且地理环境阻隔,每个族群的蜡染纹样背后的故事以及纹样图式都有一些差异性,挖掘贵州蜡染纹样背后的文化异同是传承和保护贵州传统蜡染很重要的一环。

贵州传统蜡染纹样能保存至今有一些背景条件。一是由于贵州大山里面交通非常不便,相互之间文化的交流非常少,例如榕江月亮山地区,虽然以前在榕江大坝,但是迁到月亮山摆贝、高盘等地区已经700 多年的历史,基本上与外面隔绝,榕江月亮山地区也就成了古老蜡染纹样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地区,因为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已经受到汉化的影响还有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二是由于族群的信仰。蜡染纹样的传承主要是苗族,比如服装里面一些程式化的纹样,大家认同以后不能改变,不然死后得不到祖宗的认同。贵州少数民族蜡染的纹样形式多样,多是因地制宜地采用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形象,来描绘苗族的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人们用生动的图案语言表现出蜡染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从这些随意而又不失特色的纹样中体现了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渗透着蜡画者自然朴素的审美追求。贵州大多少数民族没有本族的文字,苗族妇女世代传承的纹样基本上都是苗族口传文化的内容,如苗族创世纪神话、民间故事等。所以传统的民间蜡染纹样不仅仅是为了审美的纯艺术,还饱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义。研究者可以从中发现有关民族历史、神话传说、自然崇拜和两性关系等各方面的信息。

1 生殖纹样象征

贵州平塘、广西南丹妇女服装上面蜡染的十字纹,荔波瑶族的妇女服装背后的背牌也是十字纹,为什么那么相同呢?因为苗族、瑶族、畲族的源头都是上古时期的九黎部落,5000 多年以前都是一个部落,后来到了长江中下游以后才在迁徙的时候分开,但是十字纹这个文化元素还是一直沿用到今天,这个十字就是男女天地阴阳,是一个繁衍的文化。

丹寨三都的白领苗的小包被,中心是万字的十字,旁边是八卦,这个八卦也是以繁衍为核心的,旁边是鸟纹,纹样的走向还是以万字的走向来排列的。丹寨苗族蜡染主要纹样种类可以分为八大类别:蝴蝶纹、梨花纹、蜈蚣纹、龙纹、马蹄纹、鱼、鸟纹、旋涡纹、铜鼓纹等[3]。

白领苗服饰后背上的蜡染是蝴蝶的触须和水泡纹的结合,描述的是蝴蝶妈妈和水泡谈恋爱然后生下12 个蛋如图1 所示,这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图2 榕江鼓藏幡上的蜡染龙纹Fig.2 Batik dragon pattern on Rongjiang Drum Zang banner

苗族画娘对阴阳的表述完全是根据世界万物很多参照来表达的,所以在他们的蜡染纹样当中经常会出现两个相对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阴阳纹样大宇宙的天地之阴阳,被具化成人的阴阳[4]。

织金的蜡染算是全世界最精细的蜡染,从它的图案中心还是以向四方发展的十字,姑娘还没出嫁之前背一张刺绣和蜡染去芦笙场上跳舞,小伙子就看谁的刺绣蜡染好,就是聪明的姑娘,因为以前姑娘是没上学的,现在就看姑娘上没上大学,评价标准不一样了。织金猪场支系的蜡染,用很细的线表现鱼的肚子里有很多鱼卵,生育繁衍崇拜的标志;同时织金的蜡染还将鸟头、蝴蝶的身子、鱼的尾巴复合在一起的,表达的是鸟图腾崇拜、蝴蝶妈妈崇拜和鱼的繁衍。

清代中期雷山西江型蜡染纹样,主要内容也是繁衍。黔西蜡染服饰上的裙腰以前都是以卍字纹的形式来组合,这个组合就是指妇女能生育,能生很多孩子,古时候不生孩子的姑娘是嫁不出去的,卍字纹是不能断头的,断头就预示家里绝种了。

榕江月亮山公鼓支系的蛙纹,也有两个特征:一是祈求风雨的来临,因为在百越民族和苗族的神话传说当中都有一个传说——蛙是雷神的儿子,当蛙叫起来的时候,天就要打雷下雨,庄稼得到灌溉,才能五谷丰登。二是繁衍生息,每一次鼓藏节除了祭祖外也是为了祈求生育繁衍,此蛙纹身上有很多蛙卵,正是此象征。在贵州西部方言区的苗族还将4 对青蛙的复合纹样以蜡染的形式绘在服装上,即青蛙交媾纹,表示生育繁衍崇拜。

2 祖先崇拜纹样

榕江摆贝高盘的鼓藏幡,当地有公鼓社和母鼓社。原本他们一直是一个大的宗族,后来因为他们一直在山顶居住,土地不够才分成了公鼓和母鼓。分法:请一个鬼师来念鬼,因为苗族的文化体系当中没有神只有鬼,他们这个支系的祖先回归到哪一个地方(因为他们迁徙来最早是在车江居住,爷爷和奶奶各葬一个地方)就是什么鼓,爷爷是公鼓,奶奶是母鼓。公鼓支系18 张祭鼓幡中唯一用一张二方连续的纹样,最早是蚯蚓龙,后来有的也画成小鸟龙,但蚯蚓龙是最早的也是它对这个文化表达最清晰的纹样。所有祭鼓幡的纹样都是吉祥纹样,吉祥就要求五谷丰登、五畜兴旺。公鼓社男子的蜡染头帕长度有一丈二,但是用于招祖宗魂的幡大概有5 米到7 米高,立在鼓场上招祖宗的灵魂一起来过鼓藏节,周围也是万字纹。人骑马这个元素是因为古代只有有钱有地位的人才能骑马,象征权势和地位。

西江清代的蜡染,衣服腰后面的那一块,是4 只蝴蝶的组合。为什么说是蝴蝶纹呢?苗族古歌里面说得很清楚,蝴蝶是从枫树心里面出来的,最后跟水泡成为一家,最后生了12 个蛋,后来枫树枝变成了一只鸟为蝴蝶孵蛋,孵了12 年,孵出了人类的始祖姜央,还有老虎、雷公[5]。

一对涡纹是阴阳纹,这个不但布依族有,苗族、彝族都有,这个符号就是男女纹和阴阳纹的组合。这是一个大家族的符号,中间是大宗族,周围是小宗,是团结密集在一个大宗的周围,体现了祖宗的凝聚力。这个现在变成了布依族的程式性符号,妇女必须要这个,蜡染衣袖上必须要它,如果没有这个符号,祖宗就不会接纳。

纳雍衣服里面也有以十字为基础的在变化,变成他们迁徙到当地的十二个寨子,他们要记录下来,也是为了族群的认同。

六枝四印苗的蜡染纹样就是苗王的印章,印章中间还是以繁衍的十字,为什么要用印章呢,因为迁徙的时候怕他们走散,见到纹样就知道是宗族的人。

黔西民国初年的蜡染纹样以万字纹为主,中间是父母,父母繁衍了很多后代,外面的纹样,人不像人,花不像花,因为苗族是认为万物都有灵魂的。人也可以变成动物也可以变成植物,人和动植物之间也是可以融合的,认为他们的灵魂是相互交叉的。

榕江摆贝背带的蜡染纹样是枫树叶,中部方言的苗族认为枫树以前是在天上的,后来种子到了人间以后长得很高大,它旁边的鱼塘长了很多的雨,鹭鸟偷吃了鱼塘的鱼,爬到枫树上把鱼骨吐下来,枫树下面满地都是鱼翅,所以认为枫树偷吃了鱼塘的鱼,苗族古歌里面就传说把枫树砍倒了才飞出一只蝴蝶出来,这只蝴蝶和水泡成为一家才生12 个蛋。这个地方和苗族古歌大体一样,只是增加了禾木树,这个禾木树当地传说有一天一阵大风吹来,禾木树和枫树倒在一块才飞出一只蝴蝶。所以,在榕江吃鼓藏用枫树和一根兜,除了两根枫树干差不多一样大打一个交叉,才把水牛放在交叉的口上,拿一个杠压下去,把水牛的脑袋敲了以后才拿来祭祖。这个水牛用禾木树盖被子,所以枫树和禾木树,因此贵州剪纸艺人杨金秋的剪纸有表现很多这一类主题。为什么要把这个纹样放在背带上?因为这是苗族远古时期的古神,我们说吃鼓藏,苗语叫lownil,Low 是吃,nil 是鼓。在清朝时期人们看到苗族杀水牛,用水牛的肝来祭祖,就把鼓藏节说成是吃内脏,上世纪90 年代贵州苗学会改成“鼓藏”,因为苗族人认为他们祖先的灵魂是在木鼓里面睡觉,13 年过节敲击木鼓唤醒祖先回来过节,然后需要用牛、鱼、鸭去祭祖,吃鼓藏是不会用鸡去祭祖,因为苗族原来在长江中下游是在水边也是吃鸭吃鱼,要改变他们的习惯他们是不愿意的,所以只要老乡给苗族家庭送鱼、鸭是最大的礼仪。因此把元素放在背带上是为了寻求祖先庇佑保护孩子的成长。

3 趋吉纳福象征

歪梳苗的牛头神鸟花,主要是在安顺地区安龙地区。相传歪梳苗在过黄河的时候被其他民族的追兵追杀,他们就坐在黄河岸边哭,这时候水牛就把他们从黄河北岸渡到黄河南岸,把这个支系的人全部运完之后水牛就累死了。他们带的谷种也淹到黄河里,他们又在南岸哭,因为谷种和水牛都没有了。后来蚩尤就派了一个神鸟把谷种捡了起来,然后鸟也死掉了。歪梳苗就用这个抽象的复合纹样还延绵不断,表示他们这个支系的人繁衍生息,用水牛和神鸟的灵魂护佑自己。

白领苗鸡鸡豆纹样,相传是苗族一妇女生病后吃这种草治愈,后村里人都把这种草的纹样作为吉祥纹样,作为老人小孩使用送祝福,保佑其不生病。

纳雍箐苗,是苗族100 多个支系最悲苦的,相传他们是明代以后他们才真正从深山里出来,在被追兵追杀的过程中,他们建造了活死人墓(装老人和小孩),弄一个透气口,年轻的人把追兵带走甚至被追杀差不多殆尽,剩下的人把活死人墓的人救出来,一直在深山,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六枝梭戛。他们说这是他们从深山出来以后以鸟兽虫鱼为食,为了感谢它们对我们的付出,要用他们的眼睛各种神态的样子以蜡染的形式描绘在他们的衣服上,表示感谢同时有护佑自己的意思。

月亮山公鼓支系的蜈蚣龙,把毒牙画得特别夸张,夸张到当举着这个祭鼓幡进场的时候,所有邪魔都不敢靠近祖宗的灵魂,借蜈蚣的灵魂恐吓周边的邪恶。蜈蚣龙作为苗族蜡染的纹样极大体现出苗族文化的不同。蜈蚣龙,又被称为苗龙,是苗族人的图腾。苗族龙与汉族龙虽然一脉相承,其源头在远古中华龙。但由于苗族特殊的历史、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所决定的。苗龙的形成,折射出其深邃的苗族文化背景。

4 结语

贵州传统蜡染工艺历史悠久,从人类学、美学、工艺学等方面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独特的价值。透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蜡纹样的内涵,挖掘纹样背后的故事,是了解其背后各族群文化的窗口,具有非常独特的研究价值,更是建立民族自信的重要一环[6],为传承和发展贵州传统蜡染工艺找寻各族群本源的文化基因,而不是一味同质化的复制。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蜡染,因地域广阔,支系复杂,且因时代流变,寻根传统蜡染纹样的族群差异亦还有待完善之处。

猜你喜欢

榕江支系蜡染
苗族蜡染
黔中访古·榕江客家围屋
蜡染的纹饰探讨
论边疆哈尼族支系语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县为例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榕江“萨玛节”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藏在深山中的蜡花
———榕江苗族蜡染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蜡染手绢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