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差异显著

2023-10-16关成华

中国经济报告 2023年4期
关键词:指数值泰尔城市群

◎ 关成华 宋 涛

提 要:本文构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五大城市群93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基于城市绿色竞争力测算结果,利用泰尔指数对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绿色竞争力发展不均衡,并且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

我国开展大规模环境治理,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直接原因和主要推动力是国家政策的指引与支持。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要求。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将2012年视为我国进行全面绿色转型的开端,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五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城市群,研究中国开始绿色转型之后各城市群之间以及城市群内部的绿色竞争力的区域差异。

一、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测算

(一)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理论,结合绿色增长的理论内涵,借鉴OECD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1]、“世界经济论坛”国家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2],并结合国内已有研究的评价方法[3-5],本文分别从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资源与环境效率、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四个方面全面设计并最终形成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

具体而言,“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以及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技术进步、教育等因素,体现的是绿色竞争力第一大支柱,即“经济”层面的内容;“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资源与环境效率”主要反映各个城市的资源与环境状况,体现的是绿色竞争力第二大支柱,即“资源环境”层面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资源环境”内容既包括城市本身的资源环境状况,同时也包含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环境的使用状况。且由于绿色竞争力更加注重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如果单纯只设计1个一级指标并不能全面衡量资源环境所涵盖的内容,因此,本文将“资源环境”分解为2个一级指标,即“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和“资源与环境效率”。前者体现城市的自然资本和环境负荷,后者则重点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源环境的生产效率[6]。“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反映政府和社会对环境的投资管理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状况,体现绿色竞争力第三大支柱“社会”层面的内容。最终,本文构建出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以及37个三级指标。

同时,考虑到党的二十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进展,本文最终确定一级指标权重设计的思路为:将“资源与环境效率”“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的指标权重分别定为20%、20%;同时,分别给予“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和“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各30%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确定三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的平均权重,然后“倒推加总”计算出相应的二级指标权重。具体指标体系设置如表1所示。

(二)城市绿色竞争力测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城市绿色竞争力的测算,需要保证评价方法和测度结果客观科学,以更好地反映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探索的实践。为此,本文采用如下的标准化方法对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进行测度。

首先,以2010年为基期对数据进行不变价处理。

之后,若是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有利于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则该指标标准化的计算公式为:

若是逆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不利于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为标准化处理之后的值;为指标原始值;为基期样本最小值;为基期样本最大值。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好处是,以指标数据的极值为参照系,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所得测算结果将会落到0至1的区间内,这样将使得数值之间差异较小、分布紧凑,且无负值产生。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普通标准化法,上述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的纵向比较。

在经过标准化处理之后,按照确定的指标权重将各指标进行加权合成,即可得到上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将四个一级指标加权综合后便可最终得出相应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

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省市经济发展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国泰安数据库-经济研究系列区域经济库》等。

(三)五大城市群城市绿色竞争力测算结果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测算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287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其中,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五个城市群共计93个城市在对应三个年份的绿色竞争力表现如表2所示。

二、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

根据表2中五大城市群93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表现,得到指数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而借助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绿色竞争力在五大城市群维度上存在的区域差异。绿色竞争力指数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描述性统计结果

结合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描述性统计结果,发现如下特征。

第一,五大城市群之间绿色竞争力差距较大。综合2010、2015、2020三个年份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来看,珠三角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最强,成渝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最弱,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绿色竞争力相对较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竞争力相对较弱。根据表3,2010年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珠三角城市群(0.5203),长三角城市群(0.4943),京津冀城市群(0.4753),长江中游城市群(0.4473),成渝城市群(0.4273);2015年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长三角城市群(0.5588),珠三角城市群(0.5526),京津冀城市群(0.5115),成渝城市群(0.4845),长江中游城市群(0.4827);2020年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珠三角城市群(0.6246),长三角城市群(0.6154),京津冀城市群(0.5653),长江中游城市群(0.5304),成渝城市群(0.4962)(如图1所示)。

图1 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

第二,2010-2020年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呈现整体上升的相同发展趋势。结合图1和表3发现,五个城市群在2010-2015-2020年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均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提升速度最快,成渝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提升速度最慢。2010-2020年五个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增加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长三角城市群(0.1211),珠三角城市群(0.1043),京津冀城市群(0.09),长江中游城市群(0.0831),成渝城市群(0.0689)。由于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五个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水平不断接近,为绿色竞争力水平最高的第一层;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水平逐渐趋同,为绿色竞争力水平相对居中的第二层;成渝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发展水平与其他城市群差距逐渐显现,属于绿色竞争力最低的第三层(如图2所示)。

图2 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标准差

第三,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的城市群内部波动情况差异较大。结合图2和表3,发现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2010-2015-2020年的绿色竞争力指数标准差持续提高,说明这两个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差距在不断扩大;成渝城市群的绿色竞争力指数标准差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说明该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差距先下降后上升;珠三角城市群的绿色竞争力指数标准差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说明该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差距先上升后下降。同时注意到,2020年五个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标准差与2010年相比都整体上升,说明五个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绿色竞争力差距变大。

三、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分解与来源

前文通过对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五大城市群的绿色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对区域差异测度的研究中,基尼系数[7-9]和泰尔指数[10-12]是广为使用的成熟方法,同时泰尔指数对于区域差异的分解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13-15]。为了追溯造成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的源头,本文同样采用泰尔指数分析法对整体区域差异进行分解。

(一)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

为了准确反映五大城市群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差异程度,了解总差异中有多少比例是由五个城市群的群间绿色竞争力差异导致,有多少比例是由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导致,采用泰尔指数模型来深入分析城市绿色竞争力的城市群差异情况。

假设表示城市群的泰尔指数值,根据泰尔指数的定义,各个城市群的内部差异计算公式为[16,17]

其中,表示城市群的GDP占五大城市群GDP总额的比重,表示城市群的城市的GDP占五大城市群GDP总额的比重,表示城市群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占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的比重,表示城市群的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值占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的比重,表示各个城市群内部绿色竞争力差异之和。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城市群之间绿色竞争力的差异,将各个城市群的GDP占五大城市群GDP总额的比重为权数,用 表示各个城市群之间的绿色竞争力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泰尔指数的可分解特性,将城市群内部差异与群间差异加总,则可以得到总体差异,即泰尔指数总差异。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五大城市群的群内差异、群间差异和总体差异。

(二)绿色竞争力指数区域差异分解与来源

根据表2中的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测算结果,五个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泰尔指数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分析发现,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图3所示)。

图3 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分解

表4 中国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区域差异的分解

第一,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各城市群群内差异。指数的区域总差异可以分解为城市群群内差异和群间差异,根据表4的分解结果,可以发现2010、2015、2020年群内差异的泰尔指数值均明显大于群间差异的泰尔指数值,在对应三个年份里群内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2.52 %、62.32%、62.39%,所以城市群群内差异是造成绿色竞争力指数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如图4所示)。

图4 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泰尔指数值

第二,五个城市群各自的绿色竞争力内部差异的差距较大。五个城市群各自泰尔指数值的2010、2015、2020三年总值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长江中游城市群(9.1527,28市),长三角城市群(8.8801,27市),成渝城市群(6.4876,16市),京津冀城市群(6.4280,13市),珠三角城市群(5.6659,9市)。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内部差异最大,珠三角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内部差异最小,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的内部差异情况相近。整体来说,五个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内部差异的差距较大。

我们分析认为,各个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内部差异出现较大差距的原因在于各个城市群的规模差异。将五个城市群各自泰尔指数值和城市群内包含的城市数量进行对比,发现城市群的泰尔指数值与城市群所包含城市的数量成正比关系。以泰尔指数值排名第二的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该城市群涉及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7个市,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社会福利和政策水平均存在一定差异,自然导致反映该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内部差异的泰尔指数值较大。

第三,结合表4和图3的结果,发现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群间差异和总差异呈现总体上升、阶段性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群内差异则呈现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上述变化趋势说明2020年与2010年相比,五大城市群群内各城市间的绿色竞争力差异逐渐变小,而五个城市群之间的绿色竞争力差异变大。

此外,本文认为,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总差异总体上升、阶段性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与我国绿色转型的进程相契合。在开展绿色转型的早期,各城市群和各城市的自然禀赋条件、治理思路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速度不同,导致2015年相比2010年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变大;随着绿色转型的不断开展,各区域的治理思路和发展模式逐步完成转变,转变相对缓慢区域通过借鉴成功经验获得后来者优势,得以迅速提升绿色竞争力,所以2020年相比2015年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变小。在此,应该注意到,2020年反映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值仍大于2010年的泰尔指数值,说明五大城市群的绿色竞争力区域差异仍未恢复到我国开始绿色转型之前的水平,反映出我国仍有部分地区绿色转型进展相对缓慢,导致绿色竞争力提升缓慢,我国绿色转型的进程尚未完成。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文对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差异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我国城市绿色竞争力发展不均衡。首先,绿色竞争力发展的不均衡体现在城市群之间发展不均衡。根据2010-2015-2020年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的演变,可以发现五个城市群的绿色竞争力水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层现象,说明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绿色竞争力差距。其次,绿色竞争力发展的不均衡体现在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根据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泰尔指数分解结果,反映出城市群内部存在显著的绿色竞争力差距。

第二,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城市群群内差异。2010-2015-2020年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泰尔指数值显示,群内差异的泰尔指数值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均占据绝对优势,说明城市群群内差异是造成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三,我国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转型深水区。整体来看,2010-2020年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得到了较大提升,反映出我国开始绿色转型以来绿色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应该注意到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2015-2020年的绿色竞争力指数均值提升速度相比2010-2015年的提升速度明显变慢。并且,绿色转型相对缓慢地区随着后来者优势的消失,面临转型和追赶速度下降的挑战。所以,我国的城市绿色竞争力在提升到较高水平之后,继续进行绿色转型的难度变大,转型进入深水区。

根据对五大城市群绿色竞争力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利用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测算结果,将连续三年绿色竞争力排名均为后30名的城市列为绿色转型相对缓慢地区,着力提升这些地区的绿色竞争力水平,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绿色竞争力;绿色转型相对缓慢地区应该充分借助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吸收绿色转型领先地区的经验、人才和技术,借鉴成熟的转型模式,发挥后来者优势,迅速提高绿色竞争力;绿色转型领先地区应发挥引领作用,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探索有利于进一步突破资源、环境、人口等自然禀赋限制的绿色转型新思路、新技术、新机制。

猜你喜欢

指数值泰尔城市群
百忍寺
百忍寺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对?
要控血糖,怎么吃水果才对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