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居家护理
2023-10-16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俞盈曾庆敏刘琳娜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俞盈 曾庆敏 刘琳娜
肠造口又称人工肛门,即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壁,将其开口缝合于腹壁上,排泄物从此开口排出。人们通常形象地把这类手术描述成改道(即改变了粪便的排泄路径)手术,把患者的生活说成带着粪袋生活。在我国,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每年新增约10万人,累计造口患者已超过100 万人,年增长率为4.2%。造口护理的主要场所是家中,护理者大多是患者本人或是家中的主要照顾者。因造口没有括约肌,不能控制粪便排放,患者及家属在居家护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其中护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一旦出现皮肤并发症,可造成皮肤受损,增加造口护理的困难及经济负担,患者的心理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下面介绍常见的几种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帮助患者及家属快速识别、护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刺激性(粪水性)皮炎
表现 造口周围腹壁皮肤接触排泄物,造口底盘上有粪便黏附,患者有烧灼感。接触排泄物的腹壁皮肤初期表现为红斑,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皮肤破溃。
识别 造口底盘处黏附粪便的位置与患者腹壁皮肤有烧灼感的位置一致,并且造口对应位置的皮肤出现红斑甚至破溃。
护理对策 使用不含酒精的湿巾或将软毛巾蘸温水浸湿,清洁并擦拭造口周围皮肤,待干,使用造口粉、皮肤保护剂保护皮肤,减少皮肤与黏胶及粪便的接触机会。如造口周围皮肤高度不一致,可使用防漏膏或防漏贴环填塞凹陷处皮肤。
预防措施
1.术后6~8 周水肿期,每次更换均应测量造口的大小,底盘裁剪的孔径以大于肠造口1~2毫米为宜。已度过水肿期的患者可保留剪得最好的一次的底盘黏胶处的背贴,可将背贴作为剪底盘的模板,每次用记号笔在新的底盘上以背贴为模板画出需剪裁的部分,再用造口剪刀剪出合适的形状和大小。
2.造口袋粘贴后应保持体位10~15 分钟,可用手掌加温使得底盘与皮肤紧密贴合。
3.造口袋及造口底盘保存中避免阳光直射,以防黏胶失去黏性,影响与皮肤的贴合。
4.当造口袋内的粪便为造口袋容量的1/3~1/2 时应及时倒掉排空。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表现 造口周围皮肤瘙痒,伴随出现红斑、丘疹、水肿、脱皮、水疱。
识别 出现上述表现的皮肤范围与所用产品(造口底盘、防漏膏等)的范围一致。
护理对策 更换不同品牌的造口护理用品,使用不含酒精的皮肤保护膜。使用后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亮膜,使得造口产品不直接接触皮肤,接触的是这一层膜,起到了阻隔接触过敏物的作用。
预防措施 出现皮肤瘙痒,要及时查找原因。重新更换造口袋及造口底盘,如未见好转,要及时更换不同品牌的造口产品。仍未见好转要及时就诊。
机械性损伤
表现 造口底盘下部分或全部皮肤发红,皮肤出现破损且破损部位形状不规则。
识别 表皮破损,破损处形状不规则,患者感到对应的破损部位疼痛,破损部位有时会有液体渗出。
护理对策 破损处皮肤使用水胶体敷料及藻酸盐敷料保护,促进破损处皮肤生长,然后再贴造口底盘。待破损处皮肤完全愈合后,再使用常规方法更换造口袋及造口底盘。
预防措施 揭除底盘时,动作要轻柔,切不可强行揭除,以免造成造口周围皮肤破损,可一手固定造口底盘边缘皮肤,一手将底盘慢慢揭除。可使用黏胶去除剂或松节油等溶解底盘黏胶以协助清洁。
真菌感染
表现 皮肤出现红斑,呈卫星状,界限清楚,表面溢脓,皮肤瘙痒。
识别 皮肤红斑分布不均匀但界限清楚,表面有脓性渗出。
护理对策 红斑处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软膏,涂抹10 分钟后洗净皮肤再贴造口袋。
预防措施 造口底盘下皮肤潮湿以致真菌滋生,因此需要及时更换造口袋,防渗漏,避免皮肤潮湿。
假疣性表皮增生
表现 邻近造口周围的皮肤突起,皮肤增生,质硬,色素沉积,呈灰色或红棕色。患者主诉疼痛,易出血。
识别 造口周围皮肤较之前突出几毫米以上,皮肤颜色有改变。
护理对策 使用凸面造口底盘压迫增生处,严重者就医。
预防措施 剪裁合适大小的造口底盘,减少或避免粪便接触造口周边皮肤。
银屑病
表现 造口周围皮肤表面出现银屑,银屑脱落后出现红色斑块,易出血,并伴有皮肤瘙痒。
识别 造口袋粘贴困难,渗漏明显。
护理对策 每次更换造口袋前洗净皮肤,去除银屑,遵医嘱使用外用药膏,药膏涂抹10分钟后清洗掉,再粘贴造口底盘。
预防措施 减少造口底盘成分及揭除底盘对皮肤造成的损伤,忌食海鲜、牛羊肉、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