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便血到底是痔疮还是肠癌
2023-10-16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小衡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小衡
目前仍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对较长时间的便血、大便异常不当一回事。直到现在,临床上将肠癌误诊为痔疮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甚至一直当作痔疮来治疗而延误了病情。现举例如下:
案例一
人到中年的张女士,最近发现大便形状异常,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前天她洗澡时在右下腹摸到了一个小的包块,十分警惕,立即到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结肠癌早期,收住院经手术切除肿瘤后,继续做化疗,现在身体恢复良好。
案例二
退休半年的罗先生,近期发现他的大便次数增多,每天4~5次,但每次大便量不多,只有一些稀水,每次大便后,手纸上有点鲜血,自以为是“痔疮出血”而没有引起重视。前些日子他感觉下腹部胀痛,逐渐加重,便血也多一些,到医院做肠镜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只好做手术治疗,目前还在化疗中。
医生解析
俗话说“十人九痔”,中老年人更容易患痔疮。从医学角度来讲,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黏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柔软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临床上多见于久坐少动的“上班族”。如厕时间过长而引起痔疮的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长时间坐在马桶上,造成腹压持续增加,导致肛门直肠部位静脉血液回流困难,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痔疮。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目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除去遗传因素,大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热衷于抽烟、饮酒,以及体重超标等,这都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大肠癌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判定风险因素的癌症。早期的大肠癌没有什么特别症状,很可能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临床上,便血是痔疮和大肠癌共同的常见症状,究竟如何鉴别呢?
一问
痔疮患者表现为大便后肛门有点疼痛,便后手纸上还有点鲜血。内痔早期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症状就是无痛性便血,特点是间断性便血,色鲜红,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大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是大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但也容易被忽视。问诊时患者会告诉医生近半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以往一天一次,现在一天多次或几天一次;以前排便很快,现在变慢;以前是正常软便,现在便秘或排稀便;气味改变如臭味重,形状改变如变细变长等。由于大肠癌早期出血量很少,多在大便的一侧有新鲜的血痕。少数患者在粪便排出后有较多的鲜血。重者会出现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溃疡或感染,有排便时剧烈疼痛。
二观
痔疮患者肉眼可见位于肛门旁的外痔或混合痔,患者排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轻者便后自行还纳回肛门,重者掉在肛门外。大肠癌(如结肠癌)患者,外观大便颜色正常或呈暗红色,甚至发黑,是因为大便在体内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如平日发现有经常便血、大便发黑或大便形态改变,一定要引起足够警惕。
三查
痔疮的便血往往留在卫生纸上,或者直接滴到大便上,甚至把便器染红,喷出来的都是新鲜血;而大肠癌的出血一般是混在大便之中,没有大量的出血,只是带一点褐色或者呈暗红色。
四检
痔疮患者除反复便血、贫血等症状外,体检摸不到腹部包块。很多大肠癌患者来医院就诊是因为自己摸到了腹部的包块,这些包块多见于右腹部,是右侧结肠癌的常见体征。
在中国有5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就可以检查出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性质和范围。然而,确诊大肠癌最可靠的办法是进行肠镜检查(分为纤维结肠镜和乙状结肠镜两种),可以发现结肠、直肠肿瘤,并且可以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以快速确定诊断。
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目前我国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诊断率为10%~15%,有超过80%的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往往会延误治疗,预后很差。
为尽早发现本病,有关专家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肠息肉的患者,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饮食偏好高动物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人,年龄超过40 岁的人。这些高危人群应每3~5 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普通人健康体检应加入肛检内容,就可鉴别50%~60%的直肠癌;至50岁后,则可接受肠镜检查,之后平均每5~10年进行一次复查。
扫码收听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