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及对策建议
2023-10-16金哲权李成国
金哲权,李成国
(1.延边州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延吉 133000;2.延边大学,吉林延吉 133002)
农业科技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应坚持以农村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良性竞争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粗放式发展的弊病,导致农业产能效益不高。此外,城市“虹吸效应”迫使农村不断地向城市输送各种资源要素,更多的资源向城市靠拢,传统增长方式已然难以继续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事实上,科技创新的精准供给是当下乡村振兴具体实践的重要特征,也是与过去乡村发展最大的不同。因此,本文以地处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对其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行模式化提炼,并探讨科技创新有效驱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参考。
1 实践模式
1.1 科技小院模式
科技小院模式基于农业科研人员和常驻研究生的现实需求打造,是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该模式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作物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推动了乡村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当前,延边州和龙市八家子镇依托“科技小院”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成为延边州实现“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典型。在科技小院模式的辐射下,八家子镇已形成“公司+村集体+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产业结构,持续推进桑黄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和龙市周边乡镇桑黄产业规模,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农业科技创新作用。八家子镇已有6个乡镇实现规模化栽培,桑黄基地面积达到133 hm2,桑黄大棚已超过2 000栋,种植规模约600 万段。同时,科技小院围绕龙头企业建设标准,严格把控桑黄产业链两端,负责前端的菌种生产、菌棒加工和后端的产品回收加工销售,解决了农户“愁技术、愁销路”的难题。
1.2 现代农业园区模式
现代农业园区模式以科技研发、实践和技术密集为核心内容,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资源优势、农耕文化,引入相应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农工科贸于一体,建设产业化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园区,进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延边州龙井市东明村的良田百世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通过科技创新,采用了无线传感器和实时监测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实现了种植环境自动化控制,成为科技供给乡村振兴的又一典型。同时,良田百世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通过对传统农业养殖方法的改进,利用信息技术对畜禽的生产环境、光照指数、健康程度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整,进一步实现智慧农场数字化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园区模式向延边州推广和输出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逐渐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途径。
1.3 农村电商模式
农村电商模式是以农村资源为核心,基于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购物体验,打破地域的局限,减少中间经销商环节,拓宽农产品的销售路径,切实为农户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当前,延边州汪清县在农业科技创新探索中依托当地的木耳资源优势,将其打造成有口皆碑的大品牌。1)利用技术赋能改变落后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方式,大幅提升生产线的工作效率,保证产品干净、卫生,并将流程系统化、数据化。2)围绕技术赋能不断创新农村电商模式,统筹特色农产品品牌塑造,充分发挥电商连接和匹配功能,提高消费便捷性和供求互联性,强化农村边缘化市场供求衔接。
2020 年9 月,两场消费扶贫电商活动的开展,使汪清木耳、松子的单日单品销售额分别达到120万元、110 万元,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农村产业振兴的“样板间”。同时,阿里巴巴集团派遣入驻汪清县的资历丰富的“乡村振兴特派员”,让农户及时了解电商经营模式。农村电商模式不仅拓宽了汪清县农民收入来源渠道,还持续完善了县域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
1.4 巾帼行动模式
巾帼行动模式充分发挥了妇女在农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鼓励妇女加入农村建设,加强对农村妇女权利的保护,增强妇女的经济能力和维权意识,向妇女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从而提升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效能。当前,延边州敦化市深入推进“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进乡村活动,成为巾帼行动模式的典型。“巾帼科技助农服务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女科技工作者在备春耕生产中的积极作用,举办畜禽养殖疾病预防专题讲座,架起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此外,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个需求主体,长期提供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助推女性农业科技工作者、女性创业者和投资商与小微企业、合作社,以及广大妇女之间的供需信息及时传递。
2 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
1)科技创新成果与实际诉求不匹配,研发出的新技术无法充分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需求高效对接[1]。再加上科技成果的跟踪指导不足,经营主体与科技研发者之间缺乏联动机制等,导致农业科技研发产品无法高效应用到实际生产中。2)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对农业科研成效的预期,对科技创新与其他要素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消极影响。
2.2 科技创新型人才能力有待提升
1)部分科研人员将重心放在科技项目的转化数量,未从产业整体升级的视角看待问题,只注重短期内的农村经济发展,忽视了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当下延边州面临着人才流失严重、青年劳动力逐年减少、人才引进政策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民在生产中思想固化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科技创新型人才全面发展。3)复合型人才匮乏是延边州科技创新型人才缺失的重要特点[2]。错综复杂的农业窘境,使专业型人才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科技创新产品的普及和落实工作。
2.3 乡村“空心化”导致科技振兴主体缺失
1)乡村振兴战略使延边州周边村庄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收入的增加让农户选择在城市安家落户以享受更好的公共资源,举家搬迁的例子并不少见。2)在外学习的学子毕业后选择返乡致力于农村建设的屈指可数,农村居民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久而久之形成了“空心化”和老龄化的局面,乡村社会结构迫切需要加速转变[3]。3)由于振兴主体缺失,投入乡村的科技、资金、基建等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此现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将会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2.4 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作用有限
1)政府型农业科技组织由政府直接进行干预,技术方面承接上级部门的指导,在建立初期职能划分详细,充分对接了当时规模小、一定范围内的种植养殖农户。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合作社及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散户逐渐退出,形成了良好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大规模、多学科的技术推广要求多部门协同合作,此时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单一性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匹配度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技术推广效率。2)现阶段科技服务需求存在多元化特点,对农产品生产销售反馈环节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难以对多元化的需求进行分类整合。
3 对策建议
3.1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对农业的精准供给
农业科技的精准供给以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依托,在动态视角下满足科技创新供求关系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当科技能够达到有效供应时,产业振兴的实施就能得到保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切实考虑农户的根本利益,降低风险带来的冲击,使资金倒逼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帕累托改进。1)在科技成果与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对接时,应考虑接受主体的经济实力,为那些规模小、收效甚微、收入不济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降低转让费用、分期无息贷款等便利,并尽可能降低产品研发成本。2)充分考虑技术成果在投入使用后可能出现的风险[4]。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须及时建立风险保障的合作机制,当科技产品的应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时,给予经济补偿,让使用者没有后顾之忧,为科技产品精准供给农业领域提供保障。
3.2 搞好农业专业人才培养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仍应汲取有效经验,在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时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创新培养模式。1)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要积极主动适应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需求,依托现代化产业链打造学科链,优化教学体系,鼓励高校师生定期参观生产一线,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5]。2)在人才引进方面,不仅要考虑农业知识过硬的人才,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引进多元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奠定人才基础。3)加强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培养,注重新型农业专家培训,打造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农民技术职称”品牌,充分发挥青年群体对新兴科技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加快促进科技推广。通过培养复合实践型人才,为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3 充分了解乡村振兴对科技创新的实际诉求
农村建设主体的缺失,使得科技的操作性下沉到乡镇时需更加直观简洁。基于老龄化人群的教育程度偏低、接受能力差等实际情况,在产品研发时要以操作简单为主要目标,便于使用者掌控,及时将产品转化为生产力,满足乡村振兴对科技创新的实际诉求。以信息传播手段为例,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高音喇叭等信息传播手段的迭代和谢幕已成定局,建设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乡村服务体系成为推广农业种植养殖相关信息的必然选择。迭代后的高音喇叭有着较大幅度的改造和提升,实现了智能手机的远程定时广播、循环广播,同时具有功率小、省电、音质清晰、功能多样等优点,能够满足村落内部信息传递的需求。通过高音喇叭对农户进行农业科技信息的宣传,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提起农户对新兴技术的兴趣,使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内容,进一步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3.4 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在农业中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其主要功能是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咨询、科技指导等服务,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体系,主要应做到以下2点。1)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划分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根据延边州各县(市)农业生产的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组织人员的合理配置,可以借鉴日本颁布的《农业改良助长法》,实行弹性管理,按当下产业动态需求培养科技服务人员,促进科技服务组织制度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效率,为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奠定稳固基础。2)定期对投入农业的科技资源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农业科技的投入分布情况是否符合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需求,对闲置和淘汰的科技资源进行回收或跨行业转移,保证科技资源高效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