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23-10-16吴澳琪王晓凯张又水刘少康
蔡 云,陈 森,吴澳琪,王晓凯,张又水,赵 蕾,刘少康
加快推动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蔡 云1,2,陈 森1,吴澳琪1,王晓凯1,张又水1,赵 蕾1,刘少康1
(1.西华大学 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2.汽车测控与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9)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以探索如何加快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在系统分析整车、零部件、产业生态等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夯实整车开发和制造产业基石、推动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汽车雏形”产业生态三大方面的九点针对性措施建议。
转型升级;发展态势;发展基础;措施建议
当下,世界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同时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全球技术变革的叠加期[1-2]。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对抢抓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机遇、分享汽车强国发展红利[3]、塑造新的区域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1 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形势
1.1 整车产业快速转型升级
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快速增长,2022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 702.1万辆和2 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增长、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渗透率达到25.6%,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50%。
自主品牌汽车具备强大发展潜力,根据Mark- lines数据,中国本土汽车产销占全球三分之一、是产销绝对第一大国。我国自主品牌产量已占国内市场规模的45%、但全球市占率仅10.6%,对比日本自主品牌全球市占率26.3%、德国16.3%、美国13.9%仍有较大差距,在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发展中自主品牌将快速发展[4]。
整车企业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整车企业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打造“新汽车”有望成为构成万物互联物联网的母生态。“新汽车”基于数据、场景,并依托于生态,具备自我进化能力[5]。“新汽车”中的“数据、场景、生态”都具有区域性特征,需要整车开发和用户运营本土化。整车企业单纯靠“生产制造一款车”将无法满足“新汽车”时代的区域市场消费需求,构建“区域研发总部+生产制造+区域运营中心”于一体的整车开发模式,将成为整车企业参与“新汽车”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6]。
1.2 新兴零部件迎来大发展
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偏弱,国内零部件企业多为二级供应商(tier2)和三级供应商(tier3),处于产业链末端,规模小而分散、价值量较低[6]。而海外汽车零部件龙头多为跨国型综合型的系统集成商(tier1),主要从事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转向制动等底盘系统总成、汽车电子、车身内外饰等,处于产业链顶端,营收体量大,附加值高。
新兴汽车零部件成为新增长点,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以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tier1核心零部件,成为城市之间争夺布局的焦点。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tier1核心硬件和以系统软件、通用层软件、App软件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tier1核心软件,成为城市之间争夺布局的焦点[7]。
汽车软件配套产业成为大赛道,未来汽车硬件设备将逐渐趋于标准化、模块化,汽车企业生产的不同车型的硬件配置将呈现“大同小异”景象,汽车硬件的创新对整车成本和功能改善的帮助将越来越有限。汽车软件与汽车硬件解耦后可实现独立开发,能够为车主创造丰富的可感知价值和更安逸的驾驶体验、并决定整车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有望诞生万亿级汽车软件产业大赛道[8-9]。
1.3 新汽车促产业生态裂变
全生命周期成为产业生态主线,在“汽车大国”时代,以整车产品自身的全生命周期为脉络,构建了汽车产业生态系统,包含整车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汽车的后服务等核心环节[10]。在这些环节中,“整零产值比”和“整车产值对汽车后服务的带动比例”成为衡量区域汽车产业生态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城市之间通过布局高附加值零部件配套体系、汽车后市场等方式,构建区域性产业生态竞争优势。
万物互联使得产业生态发展裂变,在“汽车强国”时代,相较于围绕“整车产品”自身构建的“内线”产业生态[11],“新汽车”产品作为移动物联网的最大母生态[5],可以实现万物互联,构建开放式的“外线”产业生态[12],例如“新汽车+电力能源”,诞生城市能源互联网产业;“新汽车+交通”,诞生城市智慧交通产业;“新汽车+出行”,诞生无人出租车产业。对于特定城市而言,“新汽车”的一次万物互联将诞生一个产业,意味着将造就无数个新的产业生态,有望裂变式孕育无数个新的商业模式,区域产业经济释放潜力巨大。
2 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基础
2.1 整车产业颇具一定规模
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形成了较大产能规模和较全的整车产品系列格局。2017-2020年期间成都一汽-大众生产基地依靠捷达、速腾车型,实现年产量约60万辆、整车年产值约600亿元,助力成都市整车产业迈进千亿阵营。2022年成都经开区实现整车产量近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约3万辆。从传统燃油整车方面看,成都经开区拥有速腾、捷达、亚洲龙、标致4008、标致5008、凡尔赛C5X、天逸C5、XC60、远景X6等主力车型,其中一汽大众的捷达、速腾实现产量近40万辆。从新能源整车方面看,成都经开区拥有标致4008、天逸C5、XC60、帝豪EV、领克06、雷丁芒果等主力车型[13]。
2.2 部件产业形成配套支撑
整零配套方面已经形成了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气系统、车身系统配套能力,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也有一定布局。2022年成都经开区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超300亿元,从传统燃油车零部件方面看,成都经开区聚集了博世、德尔福、麦格纳、佛吉亚、汉高、伟世通、江森自控、住友、天纳克、宁波华翔、青山实业等众多骨干企业。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看,成都经开区聚集了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凯迈科技、驭势科技等重大项目,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国内重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合计动力电池产能为100 GWh,2023年第一季度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8.01%、市占率持续上升。
2.3 产业生态奠定良好基础
成都经开区在2007年就提出了“造贸娱创服”全业态发展,到目前成都经开区已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整车企业10余家,搭建170万辆燃油整车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涵盖高中低端轿车、大中微客车、重中轻载货汽车以及各类专用汽车的整车产品体系[14];聚集博世底盘、德尔福、麦格纳等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初步形成以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内外饰、电气系统等较为完备的通用零部件配套体系,具备欧系、日系、自主品牌等体系零部件产品的基础配套能力;在工厂、公园、景区、园区等封闭式特定场景开展了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产业生态形成了良好基础。
3 经开区汽车产业面临挑战
3.1 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成都经开区整车产品虽有一定体量,但相比先进地区依然产量产值规模偏小,整车产业带动能力弱,总部引领聚集效应不强,传统燃油车占比约97%,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偏弱。零部件产业未形成联动带动效应,产业呈现“裸核细胞”生态结构,配套产品多为中低端车型或车身饰件等低附加值产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的数量和比例还较低。产业生态发展仍不够健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文化娱乐等比重依然较小。同时,创新主体较匮乏,应对技术迭代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孵化转化效果不佳。
3.2 经开区汽车产业面临机遇挑战
随着双碳目标逐步推进,政府多项政策为汽车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带来了发展新机遇,未来整车产品结构中新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新能源整车渗透率会超过50%,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和智能汽车感知决策执行系统将快速发展。同时,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也面临一定挑战,区域资源约束和成本上升给削弱了本地竞争力,科技快速发展也给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技术路线上的一些不确定性,周边城市同质化发展使得经开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难度加大。
4 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措施建议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前期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变革时期,应进一步壮大整车产量基石,推动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构建“新汽车雏形”产业生态,多渠道加快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和持续健康发展,重塑在国内汽车行业的新发展优势。
4.1 夯实整车开发制造产业基石
一是采用“保产量+建总部”方式,推动经开区外资品牌转型升级,适应“新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需要,“整车生产基地”配备“区域研发总部、运营总部”参与区域市场竞争。建议充分利用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多年积累的制造优势、供应链优势、品牌优势等,一方面在生产经营上给予支持,力争整车产量不出现断崖下跌、实现整车产量缓慢调整,为全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预留“更多窗口期”;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大众、丰田等在成都经开区建立区域性研发总部、运营总部,导入市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在“新汽车”时代重塑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二是采用“择机+择时”的方式,招引自主新能源头部整车,补齐新能源整车发展短板。密切跟踪《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信部2018第50号令)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发改委2018第22号令)的政策调整,建议动态监控头部企业的年销量、现有整车项目建设进度情况、产能利用率等核心数据,储备挖掘出符合经开区新能源整车产业发展的招商目标对象企业,择机、择时招引自主头部整车和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助力区域汽车整车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采用“新能源汽车为本体+智能网联赋能融合”的方式,打造“新汽车”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上半场”,智能网联汽车是“下半场”,建议学习借鉴“华为+赛力斯”合作模式,用国内一流科技企业的软件系统赋能区内汽车整车产品,打造市场“爆款”的智能网联明星车型,提升区域产品市场竞争力。
4.2 推动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保障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的生产经营。基于成都经开区“传统燃油比重大、新能源汽车比重小”的实际特点,建议采用“以保传统燃油车产量为重点目标”的原则,对区内相关的零部件企业的电力、物流等生产要素给予支持保障,力争实现区域汽车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量产值实现柔性“转弯”。
二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建设。结合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40%的发展趋势,建议积极对接省市资源,鼓励支持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采购经开区本土生产的动力电池产品,按照“实际采购总额的一定比例并设置奖励总额上限”方式奖励整车企业,以提升动力电池本地配套率;积极对接省市资源,推动省内储能电池在风电、光电等领域开展示范推广应用,提升企业产业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占有率。
三是大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对整车就近配套需求较低,对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需求较少的特点,建议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汽车服务App等关键领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分享智能网联汽车“下半场”产业发展红利。结合硬件系统发展与智能网联配套车型存在“伴生式”的特点,建议围绕区域重点整车招引项目、重点整车车型升级项目,聚焦高端芯片、图像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控转向等核心硬件领域,精准遴选目标企业,择机、择时启动招商工作。
4.3 构建“新汽车雏形”产业新生态
一是开展无人驾驶运营,构建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建议以成都经开区为先驱示范,打造多种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探索车载智能控制系统在民生公交、共享出行、智能环卫、物流配送、智慧泊车、智慧高速等特定场景的应用。与京东、美团等企业共同打造无人物流配送场景,规模化开展试点示范,与摩捷、T3等企业探索自动驾驶商业化服务场景,营造产业氛围,提升影响力,并逐步将应用示范推广至全市范围。
二是主动实现国际化接轨,着力提升智能网联产业标准话语权。利用中德智能网联测试基地拥有30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基础设施环境、可提供266种封闭测试场景、已完成195个路口改造、城市道路已全域连续覆盖的优势,建议推动中德测试基地场景测试与国际化接轨,利用中德测试基地在场景测试的技术积累,联合骨干企业、行业协会等主体,编制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持续提升中德测试基地的影响力。
三是力争“政策先行先试”,推动区域智能网联发展进程。学习北京、深圳等自动驾驶发展先进城市,建议制定出台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在投资贡献、载体升级、场景打造、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补贴、奖励,吸引智能网联企业落户,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制定《低速无人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乘用车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办法》等自动驾驶相关政策,在成都经开区推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服务落地,进一步加快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
[1] 邹坦永.新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的演化视角[J].企业经济,2021,40(5):22-32.
[2] 吴文劲.绿色转型升级背景下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3(6):66-72.
[3] 乔英俊,延建林,钟志华,等.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3):41-46.
[4] 严义章,肖琼.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策略探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87-92.
[5] 刘宗巍,赵福全.新汽车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性平台与战略性抓手[J].数据,2022(5):54-57.
[6] 俞国军.纵向府际互动与企业空间动态:以Z省Y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23(2): 108-116.
[7] 郗胡平.综合施策,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J].新型工业化,2023,13(7):17-23.
[8] 罗兰贝格.营收规模复苏“双轮”加速驱动: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解读[J].汽车与配件,2023(14):48-53.
[9] 夏治斌,张家振.全国人大代表陈虹:聚焦新赛道布局、大终端带动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N].中国经营报,2022-03-14(T15).
[10] 杨广,谢瑞航,史耀利,等.传统汽油车的全生命周期评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一)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139-148.
[11] 魏岚.决胜下半场,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J].智能网联汽车.2022(6):44-45.
[12] 陈琦.“突围”汽车后市场打造全新生态圈[J].汽车与配件,2018(36):46-47.
[13] 宋学鸿,夏勇.成都: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J].中国信息界,2023(3):56-59.
[14] 李周羲,周书婷,何娜.多链齐全,协同聚变: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阵列解析[J].产城,2022(7):16-33.
Research on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AI Yun1,2, CHEN Sen1, WU Aoqi1, WANG Xiaokai1, ZHANG Youshui1, ZHAO Lei1, LIU Shaokang1
( 1.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9, China; 2.Vehicle Measurement, Control and Safety Key Labo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39, China )
Electrification, intelligence, networking, and sharing a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 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ased 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entire vehicle, components, and industrial ecology,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Chengd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the article proposes nine suggestions in three major areas including conso- lidating the cornerstone of the vehicl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arts industry, and building an industrial ecosystem of "new car prototyp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Development trend;Development foundation;Suggestion
U461.99
A
1671-7988(2023)17-206-05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17.039
蔡云(1979-),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汽车技术、汽车产业分析等,E-mail:0120060008@mail. xhu.edu.cn。
龙泉驿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支持(2023Z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