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陇西著名医家封衡“治未病”养生思想探析
2023-10-16郑访江王嘉鹏庞调芳孙其斌张志明
郑访江 法 强 王嘉鹏 庞调芳 孙其斌 张志明*
(1.甘肃省中医院宣传统战处,甘肃 兰州,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甘肃 兰州,730000)
封衡是东汉末年(约公元116—220年)陇西(今甘肃)著名医学家,字君达,号青牛道士,一说是陇西狄道(今武山县)人,一说是陇西东南渭水东岸(今陇西县三台镇)人。2012年,封衡被甘肃省卫生厅评选为“甘肃省古代十大名中医”[1]。相传他自幼出家,隐居今渭源县鸟鼠山修行当道士,主要活动在今渭源、武山县、陇西县一带。他精通老子、庄子之学,掌握了一套非同寻常的养性之道,并善用医药、针灸等法治疗疾病,行医不计报酬,每每治病药到病除,其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当地各族人民的尊崇和喜爱,被誉为“神医”[2]。封衡与当地名士皇甫隆交谊甚笃。皇甫隆曾问封衡为何坚辞不受曹操封官、赠金,封衡笑曰:“衡志在医术,心在民众。济世医疾,解除民苦,衡平生足矣。岂能为名利而动心乎?”其道德医风可见一斑。著有《灵宝卫生经》《容成养气术》等十余卷,为中医养性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卷五·方士》[3]中记载,公元216年,即汉献帝建安21年,曹操广召名士,封衡等16人应召。曹操见封衡高寿,即问其养性之道。封衡答曰:“体欲常劳,劳无过虚;省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泄泻,秋冬闭藏,以顺其根,以契造化之妙。”并向曹操传授了气功养生方法,曹操依此法练习后行之有效,于是召见封衡,以重金相赠留任朝廷做官,但遭到封衡婉言谢绝。曹操叹曰:“封衡乃神医也![4]”这集中体现了封衡的“治未病”养生思想之有效性。现将其“治未病”养生思想总结探讨如下。
1 体欲常劳,劳无过虚
《黄帝内经》主张生命在于运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才能达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养生目的。但动应有度,动应有节,这个度就是“中和”。适度地运动,可以增强体魄,调畅气血,促进身体健康、身体机能恢复,保持精力旺盛及机体生机勃勃的状态。封衡主张“体欲常劳,劳无过虚”的运动养生观,体现了形体运动的适度性。他并不是提倡人们要一直运动,而是运动要有节制,不可过甚,也不可过分安逸,要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封衡的这一观点,是对《素问·举痛论》中“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和《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不妄作劳”“形劳而不倦”这些运动养生观的延续和发展,是说适度劳作或适度运动可使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有利于人体健康,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素问·宣明五气》中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一观点是说过劳则会耗损人体的气血、皮肉筋骨、五脏六腑,出现劳伤病证,影响健康,祸害生命。不论是运动或劳动,均应讲求“度”,绝不能过度劳累。如果劳累过度,就会使形体和精神非常疲倦,从而使气血受到损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至于积劳成疾。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生病起于过用”。适度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对健康也很有益处。
2 省肥浓,节酸咸
脾胃为后天之本,食物是供给人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使人健康长寿的源动力。在饮食养生方面,封衡主张“省肥浓,节酸咸”,就是说,一要少食肥甘油腻饮食,二要少食酸味和咸味的食物,也就是现代医学强调的要食用清淡和低盐低脂饮食。前者在于维护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保持旺盛生机,后者则强调因饮食五味久偏而扰乱脏腑间的协调关系。脾主运化谷食水饮,是吸收精微物质的主要脏器。因肥腻食物有“滞”的特点,若饮食不节,长期食用肥腻厚味,易导致痰湿阻滞,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发生,甚至减损寿命。浆水、酸菜和咸菜中都具有亚硝酸盐,过量食用可导致中毒或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甘肃武山、渭源、陇西一带自古就有酿制浆水和腌制酸菜、咸菜的饮食习惯,封衡饮食强调的“节酸咸”,旨在改变当地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之一,也是最为简单易行的养生之法。因此也要调和食物寒热温凉“四气”药性与酸苦甘辛咸“五味”性味,从而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保持协调平衡。据史料记载,封衡自服黄连、黄精五十余载,其后又入鸟鼠山修道,服炼水银(汞)数十年,寿命长达百岁有余,容貌却如稚童[3]。贾双保等认为:封衡正是因为常年服用炮制后的黄连,才会百岁如孩童。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湿热泻痢、呕吐反酸、目赤肿痛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以及抗原虫等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治疗糖尿病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5]。长期服用黄连的封衡长命百岁,成为古今中外终养天年的佳话。而李应存[6]认为,《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封衡初服黄连五十余年”和清代《四库全书》中的葛洪《神仙传》载“封衡服用黄精五十余年”相悖,前书中的黄连应为黄精,系作者之笔误。黄精是药食同源食材,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食用历史,质润甘补,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除风湿、安五脏等功效,对肺肾阴虚的久咳劳嗽、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精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的效果[7]。正是由于封衡长期服用黄精等中药而补益五脏,预防了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了健康长寿的目的。
3 减思虑,损喜怒
中医认为,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精神活动的调摄,即调神。若精神情志失调则会直接引起疾病,甚至减损寿命。封衡提出“减思虑,损喜怒”的精神情志养生观,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压力较大的当今社会,人们难免会出现精神情志方面的问题,如思虑过度,会使人的精神情志陷入紧张、焦虑或抑郁的状态。思虑伤脾,郁怒伤肝,必将耗损人体的精气神,导致早衰或易感疾病。中医学认为,过思则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过喜则致心气涣散不收,甚则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过怒则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发生血随气升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
情志养生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净化自我的精神世界,消除欲望,改变不良习惯,调节不良情绪,使自己乐观开朗、心态平和,以达到阴阳平和、情绪畅达之目的。《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营)卫通利,则气机缓和。”在日常养生保健中要高度重视精神情志调摄,合理调节情绪,适度用脑,劳逸结合,发展个人兴趣爱好,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及时释放压抑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4 除驰逐,慎房室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竞争普遍存在,怎样才能在各种目标追求中寻求健康?封衡认为要“除驰逐”,即“少私寡欲”,意思是人们要减少私心杂念,并节制和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等的过分追求。中医认为,内伤包含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是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但是都不能太过,太过就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导致气血逆乱,甚至昏迷。事实上,七情过极皆因过分在乎自身利益所致。少私寡欲可使人内心坦然、心情舒畅,进而心神宁静、气血调和,从而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肾精肾气与生长发育、寿命长短密切相关,是关系到人们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问题,而注意房室、惜精保肾是养生保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封衡“慎房室”的养生观符合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和生理特点,也符合《内经》的要求,并对其进行了发展,这是封衡养生思想提出的以节制房事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养生保健方法。随着人们事务繁重加之身体机能下降,更应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相应减少行房次数,使肾精、肾气充盛,调摄一身的阴阳之气,以达到男女双方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如若房事频繁,就不能调摄一身的阴阳之气,势必伤精耗气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寿命。过度淫欲最易损伤肾精,古代对行房频度也有不同的规定,其中说法各不相同,未有统一标准。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即毕闭精,勿复再施,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
5 春夏泄泻,秋冬闭藏
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人是世界万物集齐天地之精华所长成的,是天地中最有灵性的,也是大自然赐予宇宙天地的产物,人类只有依靠大自然所创造的适宜环境和必须的物质条件才能生存。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封衡时令养生的思想依据《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宜泄泻,秋冬宜闭藏”的观点[8]。春季是自然界阳气生发之时,天人相应,春季亦是人体阳气生发之时。按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春季与肝均属“木”行,夏季与心均属“火”行,所以春季、夏季也就成为调节人体肝、心功能的最佳时节。春夏季是人体阳气升发旺盛的季节。因此,春夏季养生宜适度出汗,使人体阳热之气宣泄,既可降温解暑,又能排出体内浊气、浊物。人们要顺应春夏季天地生长之气而养生,不要压抑自己的情志,应尽情地在合适的地点、时间,通过适宜的方式,将不满情绪表达、宣泄出去,这既有利于精神情志舒畅,脏腑之气调畅,又有利于人体脏腑气血充盈,满足人体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的需求,如此才能安神养性。按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秋季与肺均属“金”行,冬季与肾均属“水”行,所以秋冬季闭藏是季节。秋冬季是自然界阳气收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时内敛,因此,秋冬季一致被认为是强身补益的最佳时机,这是顺应了“冬藏”之性。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养生谚语。后世养生家、医家将其“春夏泄泻,秋冬闭藏”的养生思想多有发挥。同时这也扩大了中医养生的范围,并且还延伸到了临床治疗方面。如王冰、朱丹溪皆借药物寒热温凉之性,以制约春夏秋冬四季体内阴阳之偏盛,通过互制,达到互用,从而取得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也就是说,春夏之季使用寒凉之品以制约阳亢之盛,防止热邪伤人阴精;秋冬之季使用温热之品以制约阴寒之盛,防止寒邪伤人阳气。
6 不欲使人乐,乐人不寿
快乐是养生的法宝,是人们追求的精神状态。封衡说“人不欲使乐,乐人不寿”,是指人们不能过度享乐,安逸过度的人不能长寿[9]。所以,人还是要通过劳动所得换来快乐,但不能强求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封衡认为,人不可以过分逸乐,逸乐的人不会长寿,但也不能勉强人去做他体力所不能负担的事情,比如举重物、拉硬弓、掘土地、干苦力,疲倦了还不休息,这样会导致筋骨疲软、以至于衰竭。狂喜可导致心气涣散,气血运行无力而瘀滞,由此出现身体发软、心悸心痛、失眠健忘等,甚则引起精神失常、错乱或暴亡。所以,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对突然而来的喜事要懂得节制,要时时注意心理平衡。
7 小结
综上所述,封衡深受《黄帝内经》的影响,提出了运动、膳食、情志、房室、四时、心理六个方面的养生观点。具体观点如下:在运动养生方面,他强调人要适度运动锻炼和劳动,这样长期坚持才会达到畅达气机、通利血脉、延年益寿的目的。在膳食养生方面,他主张忌食甘肥油腻之食物,同时要少量摄入酸性和咸味食物,以保证脾胃运化、吸收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以达到营养全身脏腑的目的。在情志养生方面,突出精神情志应保持整体和谐,减少思虑,切勿过喜过怒,以求达到心态平和的健康状态。在房室养生方面,强调人们要减低欲念,减少行房次数,这样才能神气内守、气血调和,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健康长寿的目的。同时,封衡也提出既要行房有度,又要运用得当,这样才能达到耳目聪明,身体利轻的目的。在四时养生方面,封衡主张春夏宜养生、养长以养阳,宜排出陈气浊物,去浊存精;秋冬宜养收、养藏以养阴,宜收敛神气,护卫阳气,抵御寒邪侵袭。要做到四时养生,就必须把握四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日常活动,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而养生保健。若应季调养得当,可使人体与季节相对应的脏腑气机平衡,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在心理养生方面,封衡主张人们安逸享乐要适度,适度喜悦能缓和紧张情绪,使气血调和、心情舒畅。在这些养生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精神调摄,可以达到心情愉悦和健康长寿的目的。
总之,封衡在百余年的长寿生活及诊疗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以上养生思想对后世养生和养性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当今人类“治未病”养生保健仍有重要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