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房彰显大情怀
2023-10-15刘小兵
刘小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描写的是诗人自己的书房,其环境清幽、景色雅致、朴素简陋,成为许多读书人向往羡慕之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书房不仅是一个人读书、写书、藏书的空间,也是一种文化情怀的象征。《坐拥书城:北大学者书房》,就以书房作为载体,讲述了北京大学各学科具有代表性的15位著名学者读书、爱书的故事,并以书为媒,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了这些达人平凡而隽永的学术人生。
这些学贯中西的学者,从理工到人文社科,从医学到经济金融,虽然研究的方向不同,个人禀赋和兴趣爱好也各有千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书。书房对他们来说,绝不是什么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心灵栖息地,是增智添慧的地方。坐拥一方书城,在他们眼里就是身处知识的殿堂,与古今中外的先贤智者展开心灵的对话,获得精神的教益,收获思想上的成长。本书以15座书房作为“窗口”,真实地记录下这些北大学者们读书治学的经历,特别是他们提供的影响人生的阅读清单,对于我们参透这些学者的治学精神,领略北大的人文风采,都起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
对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来说,书房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世界,精神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在他的书房里,一半是中文书,一半是法文书,可谓名副其实的中西合璧。他的书房还摆满了纸砚笔墨,读书治学之余,他亦喜欢挥毫泼墨,借以调剂紧张的情绪。董强对于读书颇有心得,他主张,阅读要广泛,各个学科的书籍都要涉猎,在读好有形之书的同时,也要阅读好无形之书、阅读好大千世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的书房,则是另一番景观。步入其间,琳琅满目的各式图书摆满了整个书柜,书桌和几案上也整整齐齐码放着书本,这方天地简直就像是一座座书山。韩茂莉如同一个知识的摆渡人,驾着一叶书舟,载着莘莘学子,畅游在浩瀚的书海里,去通往风光无限好的巍峨书山。是阅读给了她无尽的动力,在获得知识滋养的同时,也让更多年轻的学子潜移默化间爱上了学习、爱上了读书。
此外,还有爱旅游读闲书的“贪玩”数学家王诗宬、爱读书更爱藏书的元史研究学者张帆、推崇网络书房的艺术史教授朱青生……他们与书房的真挚相守,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一桌一椅一坐榻,一灯一人一卷书,大凡读书人,都有一个书房情怀。阅读《坐拥书城:北大学者书房》,可以看到这一方方充满着书香茶韵的斗室之间,无疑是其主人的心性与志趣的流露。北大学术工作者们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寓所里修身养性、著述講学、传承家国情怀、赓续中华文脉,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复兴事业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
(本文系原创首发)
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