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骨寻踪推理古代动物身份
2023-10-15武仙竹
在河南省新乡市的一座北宋墓(以下简称“新乡宋墓”)中,一枚动物颅骨与墓主人的颅骨并排摆放在一起,呈现出“深情对视”的姿态。这枚颅骨属于什么动物?又为何呈现出如此罕见的姿态?让我们跟随考古工作者的脚步,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手段来解开这些谜团吧!
新乡宋墓墓室示意图(绘图/闫丽芹)
用动物遗存复原古人生活
考古工作者在新乡宋墓中清理出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动物骨骼。那么,研究动物骨骼的意义何在呢?其实,动物考古是科技考古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动物遗存进行科学、系统的采集和研究,考古工作者可以从特定的角度复原古人的生活。
考古工作者将该批动物骨骼运送到科技考古实验室进行清理、拼合。当这些散乱的碎骨被按照生长部位拼合完成后,一具猫骨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是,仅仅认出这是猫骨还不够,这只猫属于什么品种?是野猫还是家猫?它又为何会出现在墓中?
身份初鉴定
野猫是在野外自然生长的群体,其生存环境与人类有重叠,所以可能因为被人类捕食、被其他动物携带或被水流冲击,进入人类活动遗迹。但是,出土的野猫骨骼常有人类捕猎、切割或啃咬的痕迹(其原因可能是野猫被人类捕食后,造成了肢体分离、骨骼破碎),且骨骼数量较少,不够完整。
湖北店子头遗址家猫骨骼对称出土(供图/武仙竹)
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猫骨骼,通常可以将其归入于野猫。图为湖北郧西黄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华猫(野猫)的左上颌骨(供图/武仙竹)
家猫是被人类驯化、饲养的猫,人们会像驯养、利用其他家畜一样对待它。古人最初养猫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们捕鼠。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可确定的家猫遗骸并不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同具遗骸的骨骼数量较为完整。同时,家猫骨骼一般都比较完好,没有人类留下的砍砸、切割或啃咬痕迹。
考古工作者根据各种考古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新乡宋墓中出土的这具猫骨是一只家猫。
中国考古史上第一只宠物猫
考古工作者对这具猫骨仔细观察后发现,该猫左、右侧下颌(hé)骨牙齿磨耗差别很大,尤其是右下颌骨第一下臼(jiù)齿(猫在进食时作用最大的牙齿)齿尖磨耗程度远大于左下颌骨相同齿位的牙齿。这说明它生前经常高频率使用右侧牙齿进行咀嚼。
此现象被称为偏侧咀嚼,在现代人和家养动物中都比较常见。其原因是个體在养成一定饮食癖好后,对喜欢的食物会习惯性使用固定齿位进行咀嚼。这只家猫的这种偏侧咀嚼特征,说明它生前有稳定的喜好食物,养成了长期用固定齿位品尝某种食物的习惯。这种进食喂养,已不同于一般食谱较杂的家猫,而是与人类喂养宠物相符。
至此,新乡宋墓出土的这具猫骨有了一个特殊的身份——它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只宠物猫。墓主与这只猫之间关系亲密,在去世后特意嘱托将猫安放在其棺床上,与墓主人比肩而眠,期望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与它继续相依相伴。
m1为下臼齿,可以看到新乡宋墓出土的宠物猫右侧牙齿磨耗大于左侧牙齿,即偏侧咀嚼现象(供图/武仙竹)
新乡宋墓宠物猫是中国有关“宠物考古”的首次发现。它的鉴定和研究,为中国的动物考古提出了“宠物考古”的新研究内容,也为考古工作者揭示古人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