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考古 溯源中华文明
2023-10-15陈发虎
陈发虎
460米的海底一片漆黑,一只古代陶罐被半掩埋在海底。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正缓缓向它靠近。深海勇士号的机械手缓缓地抓住陶罐,并将它装入了前端的样品筐中……
过去,受技术限制,中国水下考古只能局限在水深50米以内的区域。如今,以自然科学为手段、以考古资料为边界条件的科技考古,在发掘考古遗存“潜信息”、诠释文物背后的故事方面,已经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展示出无穷的潜力和魅力。
植物學、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地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与最新技术,纷纷投入到考古的调查、发掘、整理与成果阐释的各个环节,科技与考古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化——通过提取遗存中的古代人类遗骨DNA开展古DNA分析,在“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上,不断给出新的答案;碳、氮、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在作物遗存,人和动物的骨骼、牙齿等不同组织上得到应用,定量或半定量复原了古食谱;对古代石器、陶器等载体上的脂质、蛋白质等有机残留物开展分析,为复原鲜活的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信息;残体、孢粉、植硅体、古环境DNA分析及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信息,助力了解古代人类生存、发展及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文明,如一条汤汤大河。上溯其源头,展示其历史本相,在错综支流间梳理出连续的流动轨迹,从沉积河床上打捞出灿若星辰的文物,辨识器物上或图或文的记载,聆听那些来自遥远时空的诉说……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使命之伟大,任务之艰巨,是毋庸置疑的。1921年,河南仰韶遗址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到20世纪60年代开辟碳十四测定年代、金属器的化学分析等研究,再到今天遥感考古与物探考古、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运用……100多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以田野考古为获取资料的基础,以各种遗迹和遗物的性质形态为切入点,迎难而上,前赴后继,不断尝试和探索。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将聚焦科技考古,了解最新科技如何助力考古学研究。让我们乘着知识的翅膀,跟随考古工作者穿越历史,返回一个个鲜活的文明现场,领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