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MRT观察配戴离焦镜片后视网膜周边离焦变化
2023-10-15黄瑞琴司静彬魏萨杨雪萍梁慧敏
文 黄瑞琴 司静彬 魏萨 杨雪萍 梁慧敏
1 基本情况
患者,女,12 岁。
主诉视疲劳,视力下降。
裸眼视力:OD:1.0,OS:0.8。
既往病史:3岁确诊左眼弱视,双眼屈光参差。弱视训练6个月后右眼压抑治疗。身体健康,无其他遗传性疾病,无药物过敏史。
外眼及眼底检查:屈光介质清,眼底未见异常。
眼位及眼球运动: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内到正,遮盖去遮盖:内隐斜,眼球运动正常。
视功能检查:
调节反应:+0.50D
正负相对调节:+1.50D/-2.50D
调节幅度:OD:12.00D OS:10.00D
双眼:11.00D
调节灵活度:
OD:20cpm OS:14cpm
双眼:12cpm
Worth-4点检查:4
远眼位:BO:1Δ
近眼位:BO:8Δ,AC/A=2△/D
环戊酮散瞳验光:
OD:+0.25DS=1.2
OS:+3.00DS/-0.25DC×180=1.0
眼压:16/15mmHg
处理方法:
b.加强视觉行为干预,增加户外活动。
c.每 3~6 个月定期复诊。
d.0.05%阿托品每晚右眼一滴。
2 复查
2021年7月6日复查:
环戊酮散瞳验光:
OD:-0.25DS=1.2
OS:+2.75DS=1.2
眼轴:24.20/22.94mm。视功能同前,双眼屈光参差。
2021年12月11日半年后复查:
环戊酮散瞳验光:
OD:-0.50DS=1.2
OS:+2.75DS=1.2
眼轴:24.30/22.99mm,双眼屈光参差加大,MRT检查双眼视网膜周边离焦性质:右眼呈现远视性离焦,左眼近视性离焦(见图1~2)。
图1 右眼配戴离焦镜片MRT
图2 左眼配戴单光镜片MRT
配镜镜片的处方:
OD:-0.50DS=1.2(离焦镜片)
OS:+2.75DS=1.2(单光镜片)。
3个月后复查:
MRT检测双眼视网膜周边离焦性质由远视性离焦状态向近视性离焦状态改变(见图3~5),刺激眼轴增长因素消失,双眼眼轴分别为 24.26/23.01mm,屈光度OD:平光=1.2,OS:+2.75DS=1.2,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缩小屈光参差,促进双眼视功能建立的效果。
图3 右眼配戴离焦镜片6个月MRT
图4 左眼配戴单光镜片6个月MRT
图5 配戴单光及离焦镜片后离焦量变化
3 讨论
动物试验表明,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1],Wallman等通过研究提出:眼球延长依赖视网膜周边离焦,近视眼的视网膜中央呈近视性离焦,而周边呈远视性离焦状态,周边部物像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了与光学物像相匹配,促使局部眼球增长,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反之,周边视网膜相对中心凹呈现近视离焦时,则有助于减缓眼轴的增长[2]。钟兴武等提出“视觉依赖,对焦生长”的机制在正视化过程结束及眼球早期发育之后仍起作用,提示光学离焦可能是人类早发性近视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3]。
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双眼屈光参差增大,是否双眼存在不同的视网膜离焦状态,采用MRT测量双眼的屈光地形图,检测视网膜后到3°范围内各部分的屈光状态。在立体图中将测量区域内对应点位屈光值进行3D形态的转换及颜色化,其中纵轴上方为“+”,即远视性离焦;纵轴下方为“-”,即近视性离焦。横轴代表眼底各方位在水平方向的坐标,TRDV代表MRT测量范围内所有测量点位离焦的平均值,RDV-15代表距离黄斑中心凹15°视场角范围内所有测量点位离焦的平均值,RDV-30、45、S、N、I、T同上均为范围内离焦的平均值。红色代表远视性离焦,蓝色代表近视性离焦。从图1、2中可以看出右眼呈现远视性离焦状态,左眼整体呈现近视性离焦,双眼不同方向离焦量分别为(OD/OS):
双眼显示不同的离焦状态,导致屈光参差不断加大,因此,通过MRT客观检测周边视网膜的离焦性质,可以提前预判近视发生、发展原因,进一步指导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评价近视防控方法的有效性。Lin等对国内中低度近视儿童配框架眼镜后周围视网膜屈光状态的研究表明,用单光框架眼镜矫正近视,可加重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并且远视离焦与被测视野角度增大和中心凹处近视眼度数增加成正相关[4]。改变周边离焦的各类矫治方法,如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接触镜、离焦框架镜等均能够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5~8]。
基于以上原因验配离焦镜片,在配戴半年后,周边视网膜由远视性离焦向近视性离焦转变,从图3、4中可以看出双眼整体均呈现近视性离焦状态,不同方向离焦量分别为(OD/OS):
右眼除鼻侧有少量远视性离焦外,其余方向转变为近视性离焦。刺激眼轴增长的因素消失,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目的,双眼屈光参差减小,促进双眼视功能建立。同时在临床工作中笔者进行了相关观察,远视的儿童青少年视网膜周边是近视性离焦,而近视儿童青少年是远视性离焦,可以通过MRT验证周边远视性离焦导致近视发生与发展,可能为近视防控提供新思路。
综上所述,眼睛的屈光发育与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用眼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屈光矫正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设计离焦镜片可以对眼睛产生近视性离焦作用,达到延缓眼轴增长,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此外通过MRT检测可以预测近视发生、发展以及指导临床个性化近视防控。但由于本研究仅限于个体病例,存在个体差异,在后期的临床工作中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