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疑似肉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诊疗体会

2023-10-14魏雨欣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鸭坦布苏雏鸭

魏雨欣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鸭坦布苏病毒病又称黄病毒病,是肉鸭常见疾病,10~20 日龄雏鸭多发,产蛋鸭也常见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多发。以突然发病,精神沉郁,口鼻充满分泌物,采食量和产蛋量大幅下降为主要特征,发病后期会导致共济失调和瘫痪,但该病致死率不高[1]。鸭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发的病毒病,主要特征为张口呼吸、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也可见鼻腔内有粘性或卡他性鼻液。高致病性禽流感表现神经症状并发生急性死亡。鸭腺病毒病是近几年雏鸭常发疾病,易与坦布苏病毒病、流感发生混淆或存在混合感染。鸭从1~40 日龄均可发病,且4 周龄为发病高峰。感染病禽死亡率低,但生长发育不良,且终身带毒。

三种疾病临床特征相似,且易继发大肠杆菌、里莫氏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对山东省肉鸭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笔者对一例13 日龄肉鸭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变进行分析,结合进一步的实验室分子生物学诊断及细菌培养鉴定,病鸭确诊为鸭坦布苏病毒与沙门氏菌混合感染。

1 病例介绍

2022 年11 月,山东某肉鸭养殖场突然发病,其中以2 周龄雏鸭较为严重。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羽毛松散,腹泻,共济失调,眼鼻周围有粘稠分泌物,采食量大幅下降,并有肉鸭死亡。养殖场怀疑鸭群发生禽流感、腺病毒病、鸭坦布苏病毒病或沙门氏菌病,紧急送检,要求对上述疾病进行检测[2]。11 月19 日收录该养殖场病鸭,13 日龄,编号H221118D1。

2 诊断

2.1 病理剖检病变

剖检一只13 日龄肉鸭后,发现雏鸭肝脏肿大发黄,表面有大量出血点、出血斑和针尖样灰白色坏死灶,心内膜条纹状出血且伴随轻微水肿,脾脏肿大变硬。肉鸭鼻腔黏膜上有少量出血点,鼻腔内凝结大量淡黄色粘稠分泌物,少部分析出鼻腔形成结晶,肠道黏膜附有大量粘液且肠黏膜肿胀充血,肠道内有黄绿色内容物,味腥臭。

2.2 坦布苏病毒RT-PCR 检测

取病鸭气管分泌物、肝、脾等组织病料保存备用。将采集病料加入生理盐水后放入高通量组织研磨仪中充分研磨后,置于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中离心处理,取上清液用以提取核酸。使用FineMag 快速磁珠法病毒DNA/RNA 共提取试剂盒,第二孔加入200 μL 上清液以及20 μL 蛋白酶K,启动核酸提取仪程序 Gf-Y503-G16-VIR,25 min 后从最后一孔中取核酸。配置对应PCR体系后,将体系分为三份,分别加入样品核酸、阴性及阳性对照,通过RT-PCR/PCR 仪扩增,产物通过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凝胶成像仪照相。结果显示,坦布苏病毒(DTMUV)检测结果判定为阳性,片段大小483 bp,确诊感染坦布苏病毒。

2.3 腺病毒和禽流感qPCR 检测

与坦布苏病毒核酸提取方法相同,利用快速磁珠法病毒DNA/RNA 共提取试剂盒,加入对应荧光PCR 试剂,通过light cycle 96 型荧光定量PCR 仪扩增,检测CT 值及S 形曲线。结果显示,AIV-H9 及FADV-4 检测结果为阴性,CT 值>40,且无典型增值曲线。

2.4 细菌分离与培养

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取病料肝脏组织研磨液,使用三Z 法将接种环涂抹于DHI 培养基上。将培养基放置于37.5 ℃ 恒温培养箱内恒温培养24~36 h,观察是否生长黑色菌落[3]。

图1 结果初步表明此肉鸭感染沙门氏菌。取细菌在胆盐硫乳琼脂平皿培养24 h 后,生长出光滑针尖样大小黑色菌落,符合沙门氏菌特点。取黑色菌落接种于沙门氏菌属显色培养基上,混合色素分别与沙门氏菌和大肠菌群所对应的酶发生特异性反应,水解底物,释放出显色基团,在淡黄色平板上沙门氏菌产生品红色的菌落,进一步确定为沙门氏菌感染。

图1 沙门氏菌在DHI 培养基上培养结果

2.5 药敏试验

接种单菌落于生理盐水中混匀,吸取100 μL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用涂布棒涂抹均匀,用K-B 纸片法进行试验[4],选取氟氧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新霉素、头孢喹肟、林可霉素、四环菌素、链霉素八种常用抗生素做药敏试验,测定抑菌环直径。

测定结显示,氟氧沙星抑菌环直径21 mm、恩诺沙星 15 mm、氯霉素 12 mm、新霉素13 mm、头孢喹肟20 mm、林可霉素12 mm、四环菌素3 mm、链霉素2 mm,表明分离细菌对氟苯尼考和头孢喹肟高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氯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四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四环菌素、链霉素不敏感。

3 分析与防治

3.1 病因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诊断该病例确诊为鸭坦布苏病毒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5],分析该病发生原因,主要是雏鸭早期未进行鸭坦布苏病毒疫苗免疫,同时秋季气温骤降,导致雏鸭抵抗力下降。除此之外,养殖场进一步检测后发现,雏鸭存在沙门氏菌垂直感染。

3.2 加强管理

鸭坦布苏病毒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6~8 月的夏季发病较少,9~11 月的秋季发病较多。主要原因是鸭坦布苏病毒靠节肢动物(蚊子、蜱)传播,秋天正是蚊子和蜱繁殖生长的高峰期,鸭坦布苏病毒喜冷,病毒繁殖力增强,以致病原多、传播能力强[7]。为预防秋季禽类发病,各地应加强保暖措施,及时通风,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动物抵抗力,同时严格进行消毒,杀灭养殖场周围蚊虫及野鸟野鼠,防止野生动物将病毒传染给鸭群。针对发病养殖场,建议采用鸭坦布苏病毒灭活疫苗或活疫苗紧急免疫,对发病鸭群隔离,及时淘汰病残鸭、重症鸭,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卫生消毒,可以采用0.025%的百毒杀、0.3%的过氧乙酸、0.1%的新洁儿灭或0.1%~0.2%的聚维酮碘带禽消毒。

3.3 药物治疗

对未感染及轻度病症的鸭进行紧急免疫,雏鸭接种病毒后能快速产生中和抗体以抵抗感染并迅速清除病毒。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和黄芪多糖治疗[6],抗生素建议使用氧氟沙星和头孢喹肟。5 d 后回访得知,养殖场及时对病残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并隔离,使用氟氧沙星治疗轻、中度症状鸭群。经过紧急免疫,鸭群病情已明显好转,未造成重大损失。

4 体会

近年来,鸭坦布苏病毒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呈现发展蔓延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研究结果表明,坦布苏病毒对雏鸭危害很大,雏鸭感染病毒后食欲明显下降,腹泻,排黄白色稀粪,第5天时出现神经症状,部分雏鸭急性死亡,死亡率高达22.5%[8]。除此之外,鸭坦布苏病毒也对蛋鸭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据统计,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高产蛋鸭平均产蛋量下降至原产蛋量的20%~30%[9],经过治疗也难以达到之前水平,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建议早期进行免疫,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尽早发现,尽早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导致鸭群免疫力大幅下降,从而继发感染其他病菌。

对已经继发感染其他病菌的群体,一定要结合实际生产经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并定期更换药物,以防产生耐药性。药物防治只能减少发病情况,无法清除病原,存在垂直感染的鸭场应尽量选择全群淘汰,减少后续损失。对病禽及其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需要对禽舍喷淋消毒;淘汰畜禽时使用的转运车、转运筐等也要清洗后彻底消毒或废弃,以防病原传播造成传染病暴发。

猜你喜欢

鸭坦布苏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鹅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鸭、鹅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
安徽农业大学王桂军教授课题组首次在我国鹅群中发现新型鸭坦布苏病毒变异株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
鸭坦布苏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中国农科院研制成功“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