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研究*

2023-10-14吴海英

运动精品 2023年4期
关键词:工科俱乐部教练

吴海英

(太原工业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08)

随着高校作息时间的调整,大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加之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体育俱乐部不仅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而且还能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提供专业的指导以及贴心的服务,加入体育俱乐部已然成为大学生健康投资的最佳途径。文章从体育俱乐部现状、环境、社会因素等多角度调研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的实际情况,以期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持续发展规避风险,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提供对策与措施,为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太原工业学院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以体育俱乐部发展为关键词进行查找,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为文章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判断抽样法和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山西4所工科院校,先后向4 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发放1600 份问卷。问卷发放采用现场发放形式,回收有效问卷1576 份(男1193 人,女383 人),有效回收率98.50%。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练(8 人)与管理者(4 人)及教师(8 人)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组织架构、运行特点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为本论文提供实际有效的论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运用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获得真实的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基本情况

2.1.1 性别、年级

体育俱乐部是指具有相同体育运动兴趣的人群聚集在一起进行运动、训练、表演或比赛的组织团体[1]。体育俱乐部不仅为大学生健身提供场地,也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锻炼的场所。本次调研的是工科院校,从调查中可知女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比例为24.30%,这说明工科院校女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锻炼的积极性很高。“健康之心智存在于健康之体魄之中”[2]。近些年随着就业压力、考研比例的攀升,大学生身心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参加体育俱乐部作为释放压力的路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所需。从表1 得知随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人数的比例逐渐降低,这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动机的改变以及大学生对自我时间、空间的分配有关。在与学生交谈得知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因在校上课、生活等,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情况较好,四年级的学生因就业、实习、考研等原因,在体育俱乐部投入的时间相对有限。

表1 工科院校参加体育俱乐部学生年级、性别调查表(N=1576)

2.1.2 运动项目

从表2、表3 可知,男大学生大多参与强度大、对抗性强的项目;女大学生多参与强度可控、对抗性可控的项目。这与男女大学生锻炼目的有一定的关系,对抗对男大学生是一种挑战欲的展示,对女大学生而言就会逃避这种挑战。男大学生多关注身形的强健,体型的健美,追求肌肉力量之美;女大学生多关注身材的苗条、健美,体型的灵活,目的是通过体育俱乐部锻炼达到减脂和改善体形体态,追求肌肉形体之美。

表2 工科院校男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项目调查表(前六位)

表3 工科院校女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项目调查表(前六位)

2.1.3 锻炼时间

由表4 可知工科院校学生在体育俱乐部每次锻炼的时长在0.5~1 小时的人数最多;21.19%的大学生锻炼时长在半小时以内;超过2 小时锻炼的学生,基本属于锻炼达人,时间观念很强。访谈得知大多数学生由于学习或参加其他活动的原因,较少能长时间在体育俱乐部进行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锻炼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下午。这是因为大学生习惯在下午上完课之后到体育俱乐部参加锻炼,这样既有充足的时间,又可以在忙完一天的学习后,疲惫的身心可以通过在体育俱乐部参加锻炼得到放松。下午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从生理角度来讲是最科学的,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最快,运动时柔韧性好,脂肪的代谢速度也快[3]。

表4 工科院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每次锻炼时长调查表(N=1576)

2.1.4 锻炼频率

由表5 可以看出工科院校学生一周锻炼2 次及以上比例为67.07%。大学生的锻炼次数与其锻炼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刚入校的大学生会按照体育俱乐部的建议一周进行3~5 次锻炼,久而久之养成好的锻炼习惯;17.87%的大学生空闲时间较多,到体育俱乐部锻炼的频率高。综合分析得知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运行现状较好,且大学生贯彻执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情况较好。

表5 工科院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一周锻炼次数调查表(N=1576)

2.1.5 锻炼目的

由表6 可知工科院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锻炼以减脂为目的的人数最多,大学生更在乎自身的外表形象,加入体育俱乐部可系统地练习训练,达到快速、有效地减脂效果;随着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加强,以增强体质和增肌为锻炼目的的学生比例较大。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没有健康的身体,无法应对来自生活上、工作上的压力。这一点在与大学生访谈交流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表6 工科院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锻炼目的调查表(N=1576)

2.2 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运行环境优势

2.2.1 学生优势

调研的4 所工科院校的体育俱乐部都在校园内,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锻炼既安全便利,又有专业教练团队指导;既不耽误生活、学习,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通过对各体育俱乐部的实地调查发现56.63%的学生在俱乐部锻炼一年以上,大量的学生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基本保证。

2.2.2 教练优势

据调研访谈得知,各工科院校的体育俱乐部是在各高校教师的带领下,招募了许多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组成的教练团队,且每个项目助教团队都有两位以上教师带领。这样的教练团队不仅使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优势明显,也可以保证教学训练质量。体育俱乐部的教练不仅为大学生提供科学、专业的训练计划,还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社会指导。通过与教练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对大学生的指导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到俱乐部参加锻炼的时间,更多的是教练对大学生锻炼效果的帮助与提升。

2.2.3 项目优势

在走访中了解到,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的项目最多的可达26个,最少的也有22个项目,其中既有传统项目也包括很多新潮运动项目,比如:定向越野、攀岩、轮滑、极限飞盘、高尔夫等;同时各高校还特设特色项目:体育保健、燃脂塑形,旨在为特殊体质的学生提供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内容。体育俱乐部众多的运动项目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锻炼具有导向性的同时也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3 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社会影响因素

2.3.1 体育锻炼观念

伟大的行动来自伟大的目的。在调查的学生中有20.36%的人会选择长期在体育俱乐部锻炼,这部分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俱乐部锻炼对生活的重要性,认为体育俱乐部锻炼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有45.34%学生不打算长久在体育俱乐部锻炼,只是为了短期目的来体育俱乐部参加锻炼活动。若没有坚定的、长久的体育锻炼信念,体育俱乐部的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如何改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是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前提。

2.3.2 国家体育政策

近些年,随着国家各项体育政策的颁布,在一定程度改变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在与管理者的访谈中了解到,在各项体育政策的指导下各工科院校对体育俱乐部的投入力度是很大的,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投入到体育俱乐部锻炼的时间精力却是有限的,如何让国家体育政策落地生根是体育俱乐部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让更多大学生享受到国家体育政策红利是体育俱乐部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影响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

2.4.1 成员比例不协调

学校是社会化的活动场所,交往与协作是学生成长的情感需求和社会化需求。调查发现目前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会员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到了三年级75.03%大学生就会离开俱乐部,这对各体育俱乐部的持续发展很不利。大学生经过一、两年系统的体育俱乐部锻炼,若能继续坚持在体育俱乐部锻炼,就会提升体育俱乐部的成员比例与人数,且带动更多的运动人群;但如若放弃,对自身对俱乐部的发展都是很大的损失。体育俱乐部的发展不仅需要新成员的加入,还需要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增强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的同时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2.4.2 管理服务质量低

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服务质量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37.6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效能低,还需进一步完善,27.78%认为服务有待加强,17.2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俱乐部应更新器材。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作为服务性体育俱乐部,管理服务质量更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与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管理者进行访谈时,所有的管理者认为体育俱乐部目前的管理服务质量还是不够的,对于多数大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锻炼的关注度还是比较低,没有真正做到成为大学生身边的“健身专家”。

2.4.3 教练工作强度大

调研中了解到每一位教练除了每周14~18 课时的基本教学,还有3~4 次的俱乐部教学,这对教练的身心都是很大的考验。此外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练还需对俱乐部内部进行教学培训,其中包括体育理论知识、项目专业知识等,这不仅延长了教练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教练的工作强度。

3 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建立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能

体育俱乐部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仅靠管理人员、教练、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建立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体育俱乐部管理网络,以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效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管理网络中建立体育俱乐部质量评价体系,发挥导向激励效应,让更多的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良性的竞争中发挥优势,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锻炼的过程中体会高效的网络管理优势。

3.2 培养健康信念,多渠道宣传体育俱乐部

培养健康信念、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认同、鼓励,可能是一个促进青少年积极、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4]。首先各工科院校采用多种途径宣传健康理念,培养大学生健康信念,给予其多方支持;其次增加大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认识及了解,把在体育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当成是一种生活习惯,融入生活中,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再次各工科院校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和意义,校园广播进行定时广播;通过在体育俱乐部附近楼宇、街道张贴海报;通过定期举办比赛或赛事;与此同时体育俱乐部要确立正确的责任担当和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普及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大力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提升良好社会影响力。

3.3 增加学生交流机会,实现自我发展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大学生因有共同爱好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5]。大学生这一群体为俱乐部提供稳定发展的基础,也让大学生在群体中获得多方面的情感满足。体育俱乐部可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定期举办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群体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高年级学生担负起帮助和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责任,实现练习上的自助、成长中的互助,改善成员结构;通过高年级的传承,让低年级学生快速融入体育俱乐部,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3.4 增设新兴体育项目,实现智能服务

各工科院校体育俱乐部引进新兴项目来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体育俱乐部锻炼项目多样化,满足大学生体育需要,例如开设攀冰、登山、射击等。在互联网+的时代仅有传统的运动项目和课程模式是不能够满足体育俱乐部持续发展的,可借助网络平台增加线上服务,推出单项体育俱乐部APP、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借助智能科技实现智能管理,如设置不限时长的体育锻炼,延长大学生在体育俱乐部锻炼的时间;增设智能健身器材,通过智能识别对器械进行随时的使用,打破时间约束。

猜你喜欢

工科俱乐部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加油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