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2023-10-14赵淑霞
赵淑霞
(兰州市第十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4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积极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师应注重提升班级管理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以及整体性等等,切实立足学生阶段特征与教育规律推动各项活动的有效统筹。教师要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等,为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落实生本理念,尊重阶段特征与发展规律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班级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作用,就应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推动各项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班级管理工作能够与学生的阶段特征、发展规律相切合,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需要[1]。
在实际班级管理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明确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具有活泼好动、追求个性、心理发展不稳定的特征,且承担着较重的学习压力、家长期望以及人际交往压力等等,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塑造;其次,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学生阶段特征与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班级管理理念的革新,使学生的人格、个性、特征等能够得到关注;再次,教师要明确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意义,切实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根据学生在思维认知、意志品质、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切实推动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优化日常管理,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渗透
日常管理工作是班级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卫生保持、纪律管理、学习活动等多种内容。教师要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就要推动立德树人在卫生保持、纪律管理、学习活动等的全方位渗透,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日常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水平。
在卫生保持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围绕地面、窗台、走廊、窗户、黑板、图书角等区域进行卫生工作的合理分配,依托合理的奖惩激励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学生能够自觉保持班级卫生,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纪律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民主的纪律管理氛围,转变“一言堂”的班级管理现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纪律管理规则制定与执行中,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遵守班规,并引导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纪律氛围,让学生能够成为班级纪律管理的主人公,有效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在学习活动管理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具有德育气息的学习环境,利用名人名言张贴、德育黑板报绘制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坚持不懈、奋勇拼搏、精益求精等精神渗透到学习管理活动中,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德育渗透成效[2]。
3.坚持实践导向,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内化吸收与迁移应用,教师应坚持实践导向,积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管理活动,激活学生配合班级工作的内在动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成效[3]。在实践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需要进行活动主题的合理设计,确保班级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覆盖卫生、利益、纪律、学习等多个领域,保障班级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推动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为学生带来生动趣味的班级管理活动体验,保障班级管理成效。
例如,教师可以强化班级管理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班级管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汲取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有益经验,自觉在实践活动中践行高尚的人格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走进动物救助站”这一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帮助小动物、爱护小动物活动中,并让学生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动物保护主题海报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自身承担的责任,使学生能够主动成为关心、爱护、帮助周围的人,切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共情意识、互助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也能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文化建设,应用文化引领班集体建设
良好的班级文化在提升班级管理成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就要应用文化引领班集体建设,有效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自身在班级建设中承担的责任,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班主任要分析班级的整体特征,立足实际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为班级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高效开展提供参照;其次,教师要注重做好班级环境建设,将班旗、班会、班训、班徽等以文化符号形式融入班级环境中,并充分发挥海报、标语、黑板报等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中得到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升;再次,教师要定期组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依赖名人故事汇、班级文化艺术创作展、特色文化主题班会等活动激活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与宣传中,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自豪感,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长;最后,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选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使学生能够在班干部的影响下自觉反思、提升、发展自我,积极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4]。
5.提升师德师能,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切实提升自身的师德与师能,确保自身能够承担起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教师要依赖常态化教师培养体系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做好思想政治学习、职业理想与道德学习、教学管理学习等工作,切实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渗透,有效提升教师师德,使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承担起锤炼学生品格、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等的任务,保障班级管理成效;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职业能力培训工作中,不断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使教师能够自觉以生为本推动系统管理、分层管理的实现,确保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各项班级管理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主动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将友善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幽默的语言、向上的态度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礼貌待人、公平待事,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切实保障班级管理成效,同时,教师还要定期对自身能力与素养进行反思与诊断,确保教师能够承担起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5]。
6.推进家校协同,发挥学校与家庭育人合力
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家校协同”已经成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实现立德树人,就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感与监督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家长教育指导工作,使家长也能够以落实立德树人为目标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构建家校实时沟通联系平台,推动学生数据、管理决策、活动组织信息的互联互通,切实保障家长的知情权,既推动家长主动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也为家长开通意见反馈渠道,让家长能够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给予对应的建议,有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家长教育指导功能,依赖家长微信群、钉钉平台等及时为家长推送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教育内容,并以生动趣味的形式进行呈现,有效增强家长的教育管理能力,使家长能够自觉进行家风、家教与家规建设,保障家庭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在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帮助家长承担家务”这一班级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家务活动中,切身体会家长的辛劳,使家长能够将学生的活动情况以图片与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和上传,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让家长明白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成长与发展的不良影响,自觉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推动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落实。
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着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想做好学生成长与发展路上的引路人,就要切实立足学生的阶段特征与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班级管理的系统设计,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性、科学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等,推动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活动的有机协调,使学生能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获取终身成长与全面发展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积极适应新时代下教育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