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2023-10-14邓小军
邓小军
(陇南市西和县十里镇仁义小学 甘肃 陇南 742100)
引言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立德树人包括了很多的内容,拥有很多新的内涵,明确了小学培养的目标,丰富了小学的教育内容。新时代小学思政课应该更重视这一部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这项工作。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师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认识思政课程,解决其中的难题,这拥有重要的意义。
1.新时代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1.1 明确社会立场,强化政治认同
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明确了教书育人的社会定位,强调要为祖国培养一个坚定信念的接班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记党的教育使命。由此,小学思政课要转变教育方向,落实立德树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新的人才。小学阶段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引导,提供生命发展所必需的精神食粮,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把握现状,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使学生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必要性,将立德树人融入小学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提高立德树人水平。
1.2 推进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应以学生为教育出发点,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教育中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思政教育深入渗透到思政教育中。把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以服务人民为根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全面优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符合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要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传承给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开展立德树人专项思政教育,通过教育过程,使学生树立思政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和发展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此外,还要强调意识领域的形成和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专业课程立德树人和学生教育的不足,最终培育出具有成就感的立德树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是加快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迫切需要。
1.3 促进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新时代的人文教育理念,不仅强调“育人”的社会地位,更强调“育人”的基本性质,即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培养知识丰富、较高的道德素质、拥有勇于上进的精神的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育体系小学思政学科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所必需的人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高质量教育[1]。
2.新时代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现状
2.1 教学目标落实“窄化”
现阶段,我国小学思政课教育不能反映教育的目的,也不能指示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思政教育目标的设计是要实现智育与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统一,是立德树人在思政教育目标中的体现,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然而,近年来的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在教育计划中只列出了较为模糊的教育目标,主要以背诵、抄写、习题的形式呈现,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更关注学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升华、观念形成。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很少主动思考自身、思考群体、思考与国家的关系,难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新时代下,在小学思政课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教学,紧跟教育目标,减少教育中的模糊性和片面性,促进立德树人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获得目标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提高教育的目的性和包容性[2]。
2.2 单一的教育形式
教育组织形式结合了“立德”和“育人”的理念,包括以课堂为基础,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组合来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育系统和以家庭作业为主的参观或讲座作为一种补充的组织形式,将两种教育组织形式结合起来,可以优化教育效果。目前,我国小学思政课的教育形式还比较传统和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作业为辅,很少采用其他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的培养难以直接体现在教育内容中,学生无法获得直接的体验和认识,不能具体地感知新时代道德教养观念的影响,难以获得成就感,教育效果得不到保证[3]。
2.3 教师主导作用“失能”
新时代小学思政课程要求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需要依靠热爱教育事业、为学生成长着想的优秀教师进行协助。新时期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主动将教育内容与立德树人理念相结合,更好地把握教育内容与实践教育的关系。目前,小学思政教师已经接受了高等教育,受到了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但仍有不少教师对新时代的立德树人理念、立德树人的地位和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道德修养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无法很好的教育学生,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难以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与进行[4]。
2.4 开放式网络的影响
互联网的开放性让不同的意识形态得以交流碰撞,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信息的多样性对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上,互联网上有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空闲时间获取广泛的知识,发展和增长他们的能力。但由于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业务不佳、审核不严等原因,信息低俗不实,危害学生心理健康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此外,大多数学生缺乏经验和好奇心,多元价值文化影响着思政教育话语的权威性,通过网络传播的错误思潮,直接影响和威胁了我国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难度[5]。
3.新时代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策略
3.1 建设一支高素质、过硬技能的思政教师队伍
第一,建立严格的选拔任用机制。教师的思政素质直接影响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其课堂行为对学生价值观的传授和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国要注重严格思政教育队伍管理,切实选拔任用思政信念坚定、信念清晰、作风正派、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思政教育人才参加思政教育队伍,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素质。第二,加强思政教师技能建设,完善培训机制。为进一步充实小学思政教师队伍,部分小学鼓励有条件、有素质的辅导员参与。毫无疑问,新鲜血液的融入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师的年轻化水平,增加团队活力,但如果相关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培养,无法高效推进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思政教师培训,完善培训机制。首先加强职前培训,引导新入职人员了解思政课程的办学目标、课程体系、学生特点等基本要素。其次加强教育技术培训,适时举办必要的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教育内容、方法和职业应用水平,提高思政教育的教育实效。最后是坚定了思政教师的信念,增强了思政教师的责任感。一名思政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此外,还要深化思政带头人对人文道德教育使命的认识,明确思政带头人是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更要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精神,使学生对立德树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思政课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领学生从政治上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内涵,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此外,思政教师应具有积极向上的品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自省自律,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平等对待学生,以个人魅力结成亲和力,为学生树立自身的信仰。
3.2 加强互动,创建特色鲜明的思政课程
在网络信息时代,课堂教育仍然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从这个角度看,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新鲜案例进行思政理论教育,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趣味性,需要寻找提高信度的途径。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践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两者相互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思政课对学生的价值培养功能。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思政教师一方面要从思想层面分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来教学生。分析、小组讨论、场景重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和立德树人的培养与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实现自我提高,融入教育过程,发展自我能力。另外,为了强化自我教育的教育意识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理念,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把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积极主体,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立德树人实效为目标,积极推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全面提升[6]。
3.3 取长补短,建立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政教育体系
首先是开展思政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引导。思政课是小学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小学思政课以大班为主,课时少,单纯依靠思政课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难度。因此,为更好地实施面向全体教师、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需要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加快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有必要利用激励和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有效地贯彻课程理念。此外,指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提高小学立德树人实效,实现互利共赢。其次,突出网课的地位,强化主动指导。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教学。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价值体系的正面引导,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构建教育体系,对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有帮助。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搭建思政网络平台,通过视频播放或纯文本输出等方式解读思政理论、国家政策方针,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另外,可以利用论坛、QQ 等自媒体聊天工具,帮助师生就课外特定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和交流。最后,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建立文化信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3.4 注重全面性,转变评价方向
教育评价的走向影响甚至决定教育目标的实现。目前,小学思政教育目标的落实还比较“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评价的定位不科学,我国教育评价方向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和知识评价,教育评价的评价指标缺乏过程评价和立德树人评价。为将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有机融入小学思政课教育体系,要注重包容性,兼顾立体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包容性,确立教育评价的科学定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的接力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主义思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有必要从以下方面转变教育评价的方向。首先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树立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注重全程评价和动态评价,将形成性评价法与最终性评价法相结合,学习状态取决于分数和最终结果,教育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而应扩大到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相关社会角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主体作用,促进教育的发展。其次是采用多种教育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外,还要引入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完整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自身的特点不同,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结合评价学生的成长。通过以上几点,推动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向,全面落实“以评价促教育”的教育目标,将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引入到思政建设中,进一步有机推进我国立德树人工作的进行。此外,思政教育的过程也应该体现教育的生活性。生活化教育要充实教育内容,构建教育体系,落实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以小学新政治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当前政治社会热点和学生需求,选取生活教材,补充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案例,充实课堂内容,增进学生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挖掘生活经历中的教育因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思政课教学最终目标是做好思政课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小学思政课程中,教师要认真开展思政教学,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道德现象,通过小学思政教学引领学生快乐成长,解决学生的烦恼。新时代下,落实小学思政课是党、国家、小学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期待,同时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