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

2023-10-14文/魏

名师在线 2023年24期
关键词:习题双减分层

文/魏 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优化设计化学分层作业,强化作业实践,既是教师顺应“双减”政策的现实要求,又是真正为学生减负、落实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客观需要。

一、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内涵概述

分层作业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内容,通过研究、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和能力等差异性特征,以及学生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的实际表现等特殊学情,优化学科作业结构,为学生设计的适合不同学习程度、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有助于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形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的重点在于借助丰富多样的作业载体为学生创设多角度的、层次清晰的练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训练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作业项目,通过有效练习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初中化学学科作业设计仍然存在着作业量偏多、作业题型偏怪偏难、作业功能和类型单一、布置作业“一刀切”、缺乏作业目标意识等问题。这些作业问题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不少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完成作业的不良心理。尤其是部分后进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只能疲于应付,或抄袭他人作业,甚至拒交作业;而优秀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分层提升作业,他们亟须丰富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技能,却得不到有效满足。第一,化学学科作业内容仍然以练习题为主。由于受中考的影响,教师只看重作业对巩固基础知识和训练技能的重要功能,强调利用“题海”来帮助学生加强备考成了常用的方式,而应用实践类、分层化的作业设计形式明显缺失。第二,化学作业功能单一。教师设计的许多作业多以纸笔训练为主,能帮助学生及时识记和运用化学知识,但对锻炼和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第三,化学作业的层次性模糊不清。有些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化学作业,但不善于设计分层化作业,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学情的差异性,缺乏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跟踪和统计分析,不注重研究化学作业的类型、目的、数量、频次和效果等。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设计巩固类分层作业,精选习题固基础

巩固类作业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学习训练,夯实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紧扣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整体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把握学生的差异化学情,精心选择作业资料,编设巩固类习题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纸笔练习,能更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巩固已学的化学知识的需求[1]。

教师在选择、编设巩固类习题作业时,对优等生应尽量少布置知识重复呈现的习题,而应该通过巧设一些有利于增进知识理解的习题,来促进优等生更准确地把握化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本质;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要灵活地从教材文本、教学参考资料中适当选择一些基础类习题,有的放矢地设计作业,尽量把化学基础知识和原理融进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索训练,夯实知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课时的内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图像题、计算题等习题类型,分层设计配套作业,帮助学生加强识记和理解,巩固已有认知。例如,在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课中所学,巩固“质量守恒定律”,强化“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教师可先鼓励后进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创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口诀”作业:“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计量数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引导他们记牢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原则和步骤。为中等生精选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选择题作业,融合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归一法等方法的应用,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对学优生,教师可从课本后的配套习题和历年省市中考真题中精选出一些基础的探究实验题、简单的计算题和图表信息题等,选设为作业习题。这样,学生由浅入深地识记了化学基础知识和概念,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知识应用问题,加深理解,有效提高了符号表征和微观表征等能力。

(二)设计操作类分层作业,实操探究激学趣

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通过设计操作类分层作业,指导学生适当开展实操探究活动,锻炼基本操作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使他们亲身参与实验演示,获得真切的实操体验,形成良好的行动自制力、节约意识、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等,健全实操心理,端正实操态度,提升实操技能,在实操探究中实现对创新学习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2]。

设计操作类分层化学作业,教师必须注重实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全面系统地考虑化学操作类作业的目标、难度、区分度、完成时间等方面的因素,杜绝重复机械刷题和“题海”训练方式,从而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操作练习负担,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更“接地气”、富有生活趣味的操作类化学作业,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产生活场景中寻找化学实验材料,实施实验探究,能极大激发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例如,开展九年级第九单元“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教学后,教师设置了具有一定梯度的操作类作业:“(1)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 溶液选种,请试一试利用食盐和水配置出100 g 的溶液;(2)现需要利用一些氮肥对家里的种植花卉进行施肥,请结合科学施肥的需要,配置出恰当浓度的尿素溶液,并施肥;(3)家庭消毒常需要用到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试剂,现有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动手试一试,把酒精溶液稀释成75%。”

上述逐层推进的操作型作业给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动手能力要求。其中,作业(1)难度较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可以简单地记录下实验的各个环节和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和乐趣;作业(2)的难度有所提升,不仅需要学生善于利用已学化学知识,或借助互联网查询科学施肥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置身于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中,懂得选取、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称量工具,在完成操作作业的过程中达成兴趣的培养和技能的进阶;作业(3)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自主探究确定所需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视角,而要逐步提升到能从质量分数推及体积分数的迁移应用高度,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组织规划和自我调控等水平要求更高。

(三)设计实践类分层作业,创新应用提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强调,加强作业训练,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化学课本中“调查与研究”和“探究”等辅助栏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应用实践主题,一般都以“开放过程”或“开放结论”的作业习题呈现,鼓励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深入探索思考各种应用性化学问题,有利于指引学生深度关注化学科学与现实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创新应用能力[3]。同时,教师设计实践类作业,除了要充分整合、利用教材文本中的有益信息资源,还要广泛发掘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开展课外探究和实践的有益作业素材,选用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进步和发展的有价值的作业内容,来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进阶。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后,教师针对课本中“练习与应用”栏目中的要求“通过实验回答,铁钉在部分浸入食盐水中的情况下是否容易生锈?”引领学生围绕“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活动主题,设计了一份实践类课外作业:(1)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液体都能造成铁制品腐蚀吗?腐蚀速率如何?(2)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比较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常见金属的抗腐蚀能力,并针对轮船、飞机、鸟巢体育馆等装配有大量金属制品的物体或场馆,说一说应如何有效做好防腐措施;(3)围绕自己的探究和调查结果进行反思总结,提出一些正确使用铁制物品的防腐建议,并在社区中宣传倡导。在此,教师从课中化学实验探究出发,拓展设计了系列化的实践类作业,丰富了学生课外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形式。通过作业(1),学生紧扣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深入认识到不同环境对铁制品的腐蚀速率的影响。通过作业(2),学生亲历查阅资料、辨析思考、走访调查等过程,将研究目光融进社会生产生活中,了解了各种金属物品的抗腐蚀情况,以及如何科学地做好废旧金属品的回收再利用和防腐措施,进而更全面地理解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问题。通过作业(3),学生能够积极展开反思和总结,合理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防止铁制品腐蚀的建议。可见,形式多样、逐层推进的化学实践作业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价值的认知,而且在作业实践行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设计跨学科分层作业,拓宽视野育素养

随着现代社会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融合日益密切,化学教学中渗透STEAM教育成为必然趋势,创新设计跨学科分层化学作业也成了教师的必然选择。只有拓宽教学视野,引领学生更广泛地关注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前沿课题,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鲜活真实的社会发展环境,尝试运用跨学科知识来有效解决化学问题。

跨学科作业是通过整合各种学科知识而设计的一种综合型作业。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理想等,有意识地设计跨学科综合作业,对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指引学生捕捉社会热点,探索解决问题,开阔认知视野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在开展九年级(上册)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后,学生通过“能源的利用”学习,对氢能这种清洁高效的未来理想能源表现出了极大的研究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已学过关于电解水的化学知识,了解了地球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海水资源,很自然地联想到可否应用电解水的方法来获得氢气。但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理解了水转化成氢气的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因此电解海水的办法是不可行、不现实的。于是,教师以“氢能”为研究主题,为学生设计了课外拓展作业:(1)开展研究学习活动,了解目前氢能未得到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使用氢能亟待克服的障碍是什么?(3)在什么条件下水才可以转化成氢气呢?(4)将水转化成氢气,你了解其中的成本吗?(5)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能否提出一些既经济又环保的方法呢?在此,层层深入的跨学科作业需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点燃了学生的研究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在作业实践中,学生踊跃收集资料,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各学科知识解释问题。有的学生设想出可以寻找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利用太阳能来供能;有的学生设想可以找到一种特殊细菌,来促进水转化成氢气;等等。他们的这些奇思妙想为化学作业增添了无限色彩,让学生在尽情探索的过程中品味化学的魅力,体验到跨学科联动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结束语

优化设计化学分层作业,加强作业应用实践,能激发学生参与作业训练的兴趣,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坚持深入探究丰富多样的化学作业模式,引领学生体验有趣的作业实践过程,让他们真正获得自由学习和训练的时空,实现化学学习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习题双减分层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