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的策略研究

2023-10-14文/陆

名师在线 2023年2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教材内容

文/陆 炜

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的素材,教师如何利用好教材,找到契合点,讲好“党的领导”,让学生形成拥护“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体会到“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汲取努力奋进的力量,进而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地跟党走,是教育的焦点和实施的难点所在,亟待教师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1]。《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自信”,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地理课程内容有机融入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念、家国情怀、经济民生、国家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连,这为地理学科教学融入“党的领导”提供了契合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地理教学的角度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精细化,让学生明白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取得的重大成就,体会到“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地跟党走,进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目标。

(二)百年历史新起点的时代需求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百年风雨历程,百年开拓进取,百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相关内容,以多元化的方式设计、组织相关教学活动,让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的高中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悟,这与新时代、新起点、新发展的需求相符。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度融入“党的领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教材的最大特色是注重案例教学,图文并茂,是落实“立德树人”,理论联系实际的理想场所。以“探究”“活动”和“阅读”三个栏目为教材主要内容,形式多样且蕴含着丰富的“党的领导”案例素材,该教材的高质量运用会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栏目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首先,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而课时量又非常有限,教师一般采取比较传统的讲授法,生搬硬套,缺乏实践体验,导致学生接受程度较低,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和理解,加上对新教材的不熟悉,无法把握哪些内容可以融入“党的领导”思想以及如何融入,导致教育行动力有所欠缺,进而没能主动融入,致使栏目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最后,在“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引领下,多数教师会更注重地理考点,注重教会学生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忽视“党的领导”思想观念。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党的领导”思想的融入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1.融入环节的多元化

地理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是融入“党的领导”的理想平台。教师可以寻找契机在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四个环节加以融入。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根据新课内容和教学重点,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如视频图片导入、时事新闻导入、情境故事导入等,并合理融入“党的领导”。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探究”“阅读”“活动”等栏目,也可以从网络上收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素材,也可以从身边挖掘乡情国情,然后进行整合,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巧妙地将“党的领导”融入新课教学,让学生提升对“党的领导”的认知和认同。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除了利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概括,还可以对“党的领导”情感进行升华。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探究或实践作业,如参观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让学生真切感知到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儿女追求真理、富国强民的复兴之路,使学生对“党的领导”化抽象为具体。

2.融入内容的多元化

湘教版教材的“探究”“活动”和“阅读”三个栏目中蕴含着丰富的“党的领导”内容。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让学生对“党的领导”有更深刻的感悟。如牢记宗旨,一意为民——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为例,让学生感悟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眼全球,合作共赢——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让学生感悟到党的卓越领导力;绿进沙退,生态逆袭——以“毛乌素沙地的治理”为例,让学生感悟到党领导下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一国两制”,大桥连心——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例,让学生感悟到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太空强国,志在必得——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为例,让学生感悟到党的先进性和对太空的探索、拼搏精神。

3.融入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难以真正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多元化的融入方式能保护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融入“党的领导”相关内容时,多元化的方式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融入方式,如进行小组合作,观看红色电影,举办知识竞赛或演讲,进行社会实践考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党的领导”,进而真正实现“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转变。

(二)科学性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坚持科学论证的基本原则[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相关内容时,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首先,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认知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案例,利用科学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其次,在利用地理教材融入“党的领导”时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例如,在讲授科尔沁沙地治沙成果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区域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学理论。“知行统一”理念要求教育者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是让学生“闻知”,更应让学生“亲知”。教师要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实际生活,亲身感悟、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思想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党的领导”的更深入的感悟和认识,并逐渐将内心对“党的领导”模糊的情感内化为稳定的信念和情怀,最终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学以致用[2]。在评价和要求学生时也要遵循知行统一原则,既要评价学生在知识层面对“党的领导”的认知,也要评价学生在情感层面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更要评价学生在行动方面对“党的领导”的落实。教师也要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以身作则,发挥先锋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养,形成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教育教学效果密不可分。“党的领导”融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只有加强对教材中“党的领导”素材的辨识度,并加强自我认识和理解,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形成教育理念,提高利用教材融入“党的领导”的意识。首先,教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其次,笔者所在地区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使用时间较短,一些教师对新教材不够熟悉,加上教师利用教材融入“党的领导”思想的经验不足,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合作,让教师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融入效果。最后,多数地理教师表示在国家取得伟大成就时,在观看新闻、影视剧等受到感染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将其代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的成功概率。

(二)深入挖掘教材,发挥教育功能

1.因时因地,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在利用教材融入“党的领导”思想时,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对教材素材进行深耕优化,找准“党的领导”融入的时机、内容、方法,因时因地引导学生阅读、活动、探究,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的主题为“区域发展”。教材中阅读材料“十八洞村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800 多个贫困县摘帽,近13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2.深度拓展,融合多门学科

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是融入“党的领导”思想的“主力军”。地理教师在融入“党的领导”时,要向政治、历史教师多请教,保证“党的领导”基本内容、价值导向的精准性与科学性。同时,地理教师要勇于创新,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和交流,打破学科壁垒,拓展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而体现教育的灵活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开展地理实践,巩固融入效果

融入“党的领导”思想及相关内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因此,除了在平时的地理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识。

1.开设地理校本课程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进而夯实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识,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地理学习社团,给学生每周开设校本课程。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舌尖上的地理”“电影与地理”“最美启东”“军事地理”等课程。在教学“舌尖上的地理”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背后的地理原因,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党在促进、维护民族团结中起到的引领作用。在“电影与地理”校本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建军大业》《建国大业》《我的长征》等电影片段,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而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让学生汲取到奋进的力量,加深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2.落实地理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地理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调查能更好地激发求知欲,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党的领导”。而地方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红色基地,如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革命先辈抗日救国的赤胆忠心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追求真理、富国强民的复兴之路。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了解本地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认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党的内涵实质、初心本色和奋斗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理想,锤炼品格,增长知识,付诸行动,让“党的领导”潜移默化地融入地理教学,融入学生的内心。

四、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党的领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价值观的关键,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在对学生融入“党的领导”思想及相关内容时,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素养,深入挖掘教材,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坚持党的领导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