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3-10-14刘旭丹

今天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环节

刘旭丹

(石家庄市红星小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抽象复杂和具有逻辑性是数学学科的固有特点,与学生的形象和简单思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无法解决这一矛盾,那学生会有着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应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熟悉和轻松的环境中展开学习,由此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这样的话,小学数学教学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有所实现。

1.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此时教师就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学现状,剖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归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具体有:学习兴趣不足、学习难度较高和缺乏应用意识。然后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符合要求的教学方法,对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与智力因素相关外,还与一些非智力因素相关。智力因素无法改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非智力因素,其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当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他们就会有着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使得自己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有着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是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视数学学习为负担。情境教学法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针对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有所体现,由此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1.2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但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导致存在形象和简单思维的学生无法轻松理解,最终放弃学习,等待小学数学教师的详细讲解。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探究,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学生降低数学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发挥主体性,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通过借助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形象,化复杂的数学知识为简单,使得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数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一来,学生会积极展开思考,在收获了数学知识之后,也收获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1.3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学生缺乏应用意识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应用意识,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除了用其来解决数学习题外,就是将其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如此一来,对于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学生将其与生活隔绝,导致其价值无法充分发挥,也导致对其无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基于此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应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其在教学中引入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的生活场景,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促使学生在应用中提升学习效果。

2.情境教学法的创设类型

在应用教学情境法之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意识到一点,情境教学法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而存在的。基于此,对于情境创设类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综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归纳了四种不同的情境类型,并对它们的作用和创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1 创设表演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表演情境,使得学生沉浸于扮演某个角色的环境中,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就产生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需求。教师要时刻牢记一点,他们创设表演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此一来,在创设表演情境时,为了避免学生因沉浸于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淡化了课堂意识,做出了一些不利于课堂的行为,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前制定课堂规则,并结合奖惩制度一同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使得表演情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2 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存在惰性,在遇到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行动,总是被动地等着教师的详细讲解。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欲,促使学生主动付诸思考行为。教师要明白,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简单,他们首先需要提前围绕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一话题,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而了解学生预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围绕此来设计相关的问题。其次,为了使得学生有着浓浓的思考欲,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用到各种教具,对问题有着生动的呈现。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

2.3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学以致用是学生最终的学习目的。为了引导学生达到这一学习目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得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提升数学实践技能。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联系教学内容,搜集与其相关的生活元素;二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对这些生活元素有着趣味的呈现。这样的话,教师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完全沉浸在生活情境中,对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展开积极的学习和深刻的理解。

2.4 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结合这一性格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竞争情境,促使学生在好胜心的趋使下,有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作为学生学习路人的引导者,在创设竞争情境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竞争的度,促使学生有着良性的竞争,在收获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竞争意识,进而在未来更好地立足和服务社会。如此一来,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就是有意义的。

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教学中对情境教学法进行应用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环节的教学目的,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促使学生始终存在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1 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将教学的过程比喻为弹奏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充满趣味的课堂导入形式,弹奏出美妙的前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课间散漫的心思引回课堂,加入教师的教学过程。基于此种情况,当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由此为学生营造愉悦和自由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对《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展开教学之前,笔者剖析了课本教材,为学生归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具体如下所示:(1)对折线统计图反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三)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和技巧。为了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笔者不光自己要努力,还需要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基于此,笔者在教授该节内容时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活泼性格特征,为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首先,笔者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一家人相处时的各种场景,然后鼓励学生去扮演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关注孩子的身高、孩子每次月考的成绩、每个月家庭的总收入和总支出等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沉浸在扮演角色的乐趣中,他们会尽职尽责,从而收获诸多数据,并由此产生了如下疑问:该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使得其一目了然呢?当学生将这一疑问告知笔者时,笔者就会抓住时机,为学生引入折线统计图,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

3.2 应用于知识讲解环节

在知识讲解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对自己和学生有着正确的定位。在教师发挥引导性的同时,学生也需要发挥主体性。基于此种情况,当小学数学教师在知识讲解环节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作为连接自身和学生的桥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促使学生有着较为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围绕《正比例、反比例》这一内容展开教学之前,笔者会进行精心备课,也会鼓励学生进行预习。然后笔者与学生约定了一个时间,到达该时间之后,笔者和学生会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沟通,向学生询问预习情况。笔者的这一做法为学生带来了预习的动力,学生需要在该时间到达之前完成预习,这样才能与笔者进行融洽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询问了如下问题: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呢?对哪些知识又存在困惑呢?每一名学生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笔者会归纳学生的答案,由此找出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围绕其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如有些学生了解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出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关系,但却对生活中的哪些量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缺乏思考和探究,因而存在疑惑。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就搜集了生活中存在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场景,在教学中的知识讲解环节,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了呈现,然后为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观察和分析这些生活场景,你们找出了哪些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量呢?你们能否总结出,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一般出现在哪些生活场景中呢?由此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3.3 应用于课堂练习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不意味着学会了知识。从学到到学会,中间需要经历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课堂练习环节就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保证学生在该环节的参与度。基于此种情况,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环节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一道道需要学生练习的习题,以生活场景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练习过程从枯燥无味变得充满趣味,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的教学课堂上,笔者应用了情境教学法。首先,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讨论,使得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旨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可能性知识展开应用,因而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笔者融入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玩游戏的场景,对学生的视觉形成刺激,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该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呢?为什么呢?你们能否为该游戏设计出另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呢?这样的习题对学生而言是有趣的,学生会认真思考。除此之外,笔者还选择了日常生活学生喜欢做的一些事情,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并挖掘其中出现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的话,在课堂练习环节,笔者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促进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3.4 应用于课堂小结环节

在课堂小结环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构造、掌握内在联系。由此可见,课堂小结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课堂小结环节临近下课,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分散或者转移,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该环节的价值。基于此种情况,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竞争情境,促使学生在好胜心的趋使下,积极参与到课堂小结环节中,进而成功构建具有逻辑性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运动(二)》这一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使得学生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九十度,就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判断和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关于旋转的知识,但却在他们的脑海中有着零散的分布。基于此,在课堂小结环节,笔者会带领学生以“旋转”为中心词汇,结合以前和该节课所学的旋转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为了提高学生在该环节的参与度,笔者为学生创设了竞争情境,看哪一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形象,也更全面。笔者会邀请学生担任评委,一起选出思维导图绘制得形象和全面的学生,对他们予以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好胜心就会被激发,他们会在课堂小结环节认真回忆学习的过程,积极绘制思维导图。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之后,笔者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使得学生修改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出现的错误,填补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不足,最终扎实自己的数学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契合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当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发挥了情境教学法的教育价值,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终促使学生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全面的数学发展。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探究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这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环节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