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2023-10-14候建存
候建存
(民乐县新天镇新天寄宿制小学 甘肃 民乐 7345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管是生字讲解、语句分析,还是篇章学习,教师均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一样的语文资源。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讲解方法来讲,信息技术可让课堂持续处于活跃状态,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不仅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初步培养信息素养,为将来的深度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上语文教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能够生动地为学生呈现各类语文知识,不仅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受,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通过播放有声读物、演示字词搭配的动画或观看文学作品的电影片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借助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和应用程序,能够创设互动性更强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1]。如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学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能够互动交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写作或演示分享,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持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有效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突出优势是能够拓展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是静态的,仅仅依靠阅读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使用信息技术将静态只是转变成动态信息,学生的学习渠道得以扩展。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但很重要的知识,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并下载。例如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创作背景等,教师还可将这些资源上传至师生共享平台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既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又能保证学生获取完整的学习体验,而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语文知识储备会越来越丰富。
1.3 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语文教师通过使用教学软件、学习平台或在线资源,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2]。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有声读物、阅读辅助工具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写作工具、在线写作平台等,展示写作成果。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可以使用图像、图表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对于听觉型学习者,教师提供音频资源和讲解,加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目的。
1.4 提升语文教师执教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整合各类语文资源,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再融合多媒体演示、互动游戏、在线讨论等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多种便捷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资源库等,获取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记录、学生作品分析、教学数据分析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
2.1 构建视听情境,助力学生汉字学习
汉字学习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学习汉字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和规律,培养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和观察力,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学生通过汉字学习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诗词、典故、成语等,不仅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能培养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3]。传统的汉字教学中,教师只带领学生重复认读、不断描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心理,而借助信息技术之后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
以汉字“田”为例,教师在讲解时首先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甲骨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好奇心,接着再为学生演示如何演化至今,以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的写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字体的特点和变化,了解字体的演变历史和艺术美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产生浓厚的汉字学习兴趣,也会对汉字文化赞不绝口。教师继续使用图像、视频或动画,呈现田字在古代语言、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田”字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符号意义。再巩固汉字写法时,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白板,让学生亲自操作汉字的写法,加深对汉字形态的理解和记忆。组织学生开展汉字游戏、拼字挑战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汉字,进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2.2 融合思维导图,提升阅读学习效果
阅读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借助阅读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语文科目,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分析之外,还要立足文本整体角度为学生分析文章结构,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奠定基础。思维导图通过使用图形将信息以结构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更加清晰可见。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的节点和连接线,能够快速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提高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制作好思维导图框架,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进行填充,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教授学生阅读技巧。
以文章“雷雨”为例,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制作出大致框架,以题目为中心词,向外延展三大分支,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生字、生词段落大意之后,就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如何进行填充。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后邀请小组代表展示结果。例如,一些学生在“雷雨前”的填充中,从天空变化以及树叶蝉鸣变化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操作鼠标,一点一点完善思维导图,学生认真参与互动,检测自己的答案。整个过程,学生再一次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巩固文章学习成果。
2.3 优化课后作业,保证双减落地开花
双减政策提出至今已近两年,各种各样优秀的教学成果极大的鼓舞着教师课程改革的信心。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开始减少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娱乐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更加注重关注学生差异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学习方式,以满足学习和兴趣发展[4]。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设计多样的、趣味的、个性化的作业,继续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完“落花生”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闯关类作业。该项作业共分四关,第一关为汉字作业,学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汉字填写或组词。第二关为语句作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关作业内容。第三关为阅读作业,选择一篇与该篇文章有同样价值观的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第四关,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落花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视频形式上传至平台中。四项作业教师要设计成解锁模式,学生每完成一项作业自动解锁第二项,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教师可根据后台数据了解学生的作业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相信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对该篇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2.4 提供优质素材,降低学生写作难度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的作文指导应当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展示多种写作素材,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在每一次作文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读,挖掘其与学生实际生活连接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桥梁中走进精彩纷呈的作文世界,让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探究,主动感悟,体会写作的奥妙。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游记类的作文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共同回忆教材中关于该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使学生温故知新。接着,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最有趣的一次旅游经历,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为作文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教师提前邀请家长分享学生旅游照片,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思绪会一下子飞跃到当时,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愉悦。教师再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视频关键之处,教师可通过暂停,让学生试着用语言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定角度,自己命题,自选材料,完成写作。这一过程为学生搭建相对自由相对开放的写作平台,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一篇篇生动形象的作文也会跃然纸上。
总结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高度认同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性,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快乐的遨游在语文世界中。针对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合理把控使用时机和时间,真正达到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