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校联动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2023-10-14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734000
李 琪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 734000)
德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塑造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在未来社会中,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将得到更多的需求,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通过德育工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概述
1.小学德育内容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该阶段德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民族精神教育,包括爱国主义、传承我国传统美德、培养创新精神等;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基本的政治和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了解唯物主义等;三是遵纪守法教育,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纪律;四是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教师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援助等;五是文明行为和道德品质教育,包括培养集体主义意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环境保护、珍爱生命等方面。
2.班主任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第一负责人。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将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德育工作的主体中,包括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和教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最为亲密,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性也较强。班主任既是专业教师,又是班级管理者,这两重身份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使班主任成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是家校合作的桥梁和纽带。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大量实践证明,缺乏家庭的配合,德育工作是不完善的。因此,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上具有互补性,两者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与家长是相互合作的关系,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和纽带,有助于处理好学生与家长、家长与任课教师以及不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相处,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在学生的信任和崇拜心理作用下,学生会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因此,班主任是学生的德育榜样,这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学生认可、接受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观念落后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少数班主任的德育观念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班主任仍过于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而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德育仅停留在口头和书本上。实际上,小学生通过互联网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和道德观念。二是少数班主任单方面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而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这对德育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影响。例如,一些标语本应是为德育工作服务的,但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的标语成为了摆设,无法发挥出德育的价值。
2.与现实生活脱节
部分班主任认为德育工作只是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没有意识到德育与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导致德育工作与现实生活脱节。他们主要以讲授道德知识为主,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结果导致学生只是空有理论而无法将其付诸实践,做不到知行统一,与德育工作的目标不符。
3.师生沟通不足
在德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基础,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德育工作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然而,现实中师生之间沟通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原因是班主任的沟通方法不当,影响了沟通效果。举例来说,一些班主任喜欢摆架子,与学生的沟通并不平等,导致学生在交谈中产生紧张、恐惧和抵触等情绪,班主任无法掌握学生实际情况,进而影响德育工作实施。
4.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明确成果,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程序、结果反馈和约束激励等要素。只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才能不断提升德育质量。然而,现在的德育评价较为简单,通常只集中在一张纸或几句话中。这种情况带来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不够多样化,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二是评价指标不够完善,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三、基于家校联动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德育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强调实践性,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树立家校联动理念。
1.整合德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德育工作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获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应从多个方面整合德育资源,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与家长紧密联系。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德育工作效率。
以培养小学生法治观念为例,可以从与学生较为相关的交通法规入手,开展主题活动“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交通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其次,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邀请交警队负责人结合案例,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学生看到交警人员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能调动学习热情。最后,在交警队和家长的配合下,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看交警人员现场指挥交通,甚至让学生换上制服与交警人员共同指挥交通。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不仅能掌握法规知识,还能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符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2.以课程为核心推进德育工作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以课程为核心,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设计和实施等环节中,共同讨论学生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例,在教学准备环节,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与家长交谈。有些家长认为雷锋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直接讲解雷锋故事可能难以理解现实意义。建议在课下,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有关雷锋的影视作品,了解雷锋真实的事迹。家长还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举例身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好人好事,成为当代的“雷锋”。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符合“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灵感,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3.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德育网络
家校联动需要适当的技术支持,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表现,有利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向班主任报告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有助于班主任因材施教,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快乐劳动教育活动为例,班主任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假期,要求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与家长一起进行卫生扫除,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家长可以使用手机拍照或录像,然后上传至微信群。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表现展示给班主任,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班主任布置的活动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增进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
4.家校互动实现全面激励评价
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激励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家校联动的背景下,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以及家长评价教师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改进提供依据。首先,学生自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不能虚假,通过学生自评,可以了解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班主任调整后续的教育方案,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家长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补充,从另一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表现,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日常生活中的践行情况,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最后,家长评价教师。家长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是传统教学评价的一种创新,也是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沟通互动的一种体现。根据家长的评价结果,可以帮助班主任明确未来工作的改进方向,以家长的建议和愿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