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hatGPT对融媒体美术编辑教育的启示

2023-10-14满都拉

新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美术人工智能文本

满都拉

当前,内容生产发布在数字化的助力下步入媒体融合阶段,人工智能的内容生产(AIGC)也在数字化信息的“投喂”中快速发展,并在融媒体中投入使用。如美国《福布斯》杂志在内容管理平台中内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帮助记者优化标题、生成内容和推荐图片;央视在春晚、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报道中推出了数字主播;许多网站采用人工智能绘制的图片配置头条插图等。这些人工智能只是拟人化的科技面孔,通过“人类预设的内容+搜索引擎+数字化转换”进行应用,虽然搜索功能强大,在文本、图像或计算等方面有所擅长,但需要人们在后台添加内容。ChatGPT则不仅拷贝人类文本,而且在与人类对话中进行学习,按照要求生成新内容,包括撰写论文、创作剧本、聚合新闻、书写代码、绘画等,其特别擅长结构性文本、规范化内容的写作,主要胜任程序性、资料性、归纳性的工作,但涉及伦理、审核等更深层次的文本,还需要根据算法和数据标注等方式进一步改进。当人工智能已经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达到了应聘初级岗位的程度,面对人的教育培训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环境与新的竞争呢?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出版中的美术编辑如何面对内容领域与媒介领域充满变数的未来,以及ChatGPT的出现对于融媒体环境下美术编辑教育培训的启示。

视觉与文本

美术编辑既是编辑行为,也是一个职业身份。作为编辑行为,美术编辑是采用美术技法,根据视觉规律,对信息元素进行选择、组织、记录并优化传播的编輯过程,具有艺术性、技术性、记录性。作为职业身份,美术编辑指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是视觉的编辑者、创造者、管理者、培训者。在视觉与文本两种表达方式中,美术编辑更侧重视觉的表达。美术编辑工作是将文本按照视觉规律重新组织起来,用视觉元素去点缀、补充、延伸文本的意义,如文字内容排版,或者更进一步用视觉图像的方式重新表现文本的意义,如网络媒体的头图、平面媒体的封面、电视媒体的片头。具体职能的专业性导致以往美术编辑主要重视美术技法、视觉效果的培养训练,包括掌握文字、图像、数据、色彩等基本视觉元素的特点,思考视觉元素相互配合的作用,理解图文组合规范使信息多元化,了解色彩配置原理打造全彩视觉感受等,这些视觉能力的培训仍然是未来美术编辑培训的主要内容。

但是,随着图像数据库的使用,美术编辑所使用的素材转换为以关键词为检索要素的数字形式,特别是ChatGPT等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科技在媒体平台的应用,使得以文生文、以文生图、以文生视频、以文生音频等技术逐渐成熟,为了更好地采用新技术来扩大美术编辑搜集素材、开拓思路的范围,在美术编辑的培训中也要加入文本、关键词的训练,增加对色彩、视觉元素、图像内容转换为文本的训练,并掌握关键词的联想与拓展,从一个关键词可以链接拓展到更多层级、不同角度的关键词,以更好地扩大素材来源,让技术帮助美术编辑进行素材的搜集与创意的头脑风暴。视觉—文本的转换训练本质是对意义提取与搜索能力的综合训练,是美术编辑的文化底蕴与知识含量在搜索技术中的迁移与应用,既需要培养美术编辑的视觉认知与文字概括能力,增加美术编辑的信息量,也需要培养美术编辑综合运用各种搜索平台,以及对关键词标注与组合的能力。

规范与创意

美术编辑主要分为规范与创意两个层次。规范是将文字、图片、色彩等视觉元素根据文本意义的逻辑组织起来,让内容的呈现形式更好地为读者所注意、浏览甚至记忆;创意是挖掘内容的逻辑关系,创造视觉化的形象。规范性的美术编辑工作主要是为了满足新闻出版物根据出版周期不断更新的需求,保证读者/编辑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发布所需的内容,因而在某些范围包含着许多低层次的、重复性的工作,如当视觉形式模块化后,读者预期在固定的位置浏览到同类的信息,编辑只需要替换不同的文字内容,即可形成新的刊期;创意性的美术编辑工作则是为了吸引新的注意力,打造新的认知体验,让受众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创意性的视觉表达对美术编辑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但当ChatGPT等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科技在融媒体中投入使用后,创意将不再是美术编辑专业壁垒的绝对“护城河”。ChatGPT的智能内容生成可以根据算法“再现”人类已有知识、发现和认知,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造,根据目前的版权认定,ChatGPT还不是独立的著作权人,但是由于其抓取数据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的惊人潜力。尽管人工智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造,但未来仍需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对美术编辑进行培养。首先学习和利用人工智能,帮助美术编辑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时间与生产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优势,扩大规范性内容的借鉴范围。其次学习现有的规避ChatGPT影响的方式,ChatGPT从已有的数字化信息中学习,但并不是一切人类知识都完全进行了数字化,对一些较为稀少的视觉元素的搜集与采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创造性的领先。当然,最为本质的是要求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训练从简单的重组再现加深到深层的逻辑思考,同时加强版权意识和数字签名,保护自身创造力不被免费的数据攫取所剥夺并取代。

打通媒体界限

新闻传播史上每一次新的媒介技术革新都带来了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融媒体打通了不同版面形式的界限,让同一视觉元素可以同时适应报纸的头版视觉、杂志的封面视觉、图书的封皮视觉、电视的活动视觉、网络的链式视觉、手机的单屏滚动视觉等,保持视觉效果的连贯与风格统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科技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媒体组织架构、营销竞争策略等变化。面对内容生产发布的媒体智能化、融合化,美术编辑要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不再受限于某一媒体形式的特点,而是综合考虑多种媒体同时发布的需求。美术编辑传统的工作受编辑流程、发行周期、广告周期的影响,先采后编、先稿后版,文字采编在前,美术设计在后。现代编辑理念则可以先版后稿,即根据主题,美术设计在前,文字采编在后,在版面上明确各元素的位置与呈现方式,将文图的版面位置及空间预留出来,确定文字量、选择图像、制作图表,利用自适应流媒体等技术的特点,让媒体的视觉元素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媒介形态中“流动”,体现平面版面活动化、活动画面立体化、视觉效果感官化、视觉应用触控化的发展趋势。

打通媒介界限首要是深刻认识各种媒体的形态差异,寻找视觉流动的可行性,包括对融媒体发布形式依附的两大途径印刷与显示的差异化认识,在保证融合流动的同时,发挥各媒体优势。新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升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效率,降低重复劳动的成本,融媒体环境下美术编辑培训的未来发展,关注点将同样落在提升美术编辑自身的效率与专业竞争力上。

作者单位:新华社

猜你喜欢

美术人工智能文本
创意美术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2019:人工智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