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少儿阅读能力

2023-10-14王蕾张建国胡苗宁毅

新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儿童读物童书分级

王蕾 张建国 胡苗 宁毅

2023年3月,《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归口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学校图书装备分会牵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和教育机构参与编写。

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早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首次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在2016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具体细化指出要“加强对少兒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

标准的目的在于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关于探索建立中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要求。根据3—8岁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基于少年儿童核心素养和阅读能力提升,划分不同年龄儿童对图书内容和形态的阅读需求,为图书发行机构供应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推动儿童阅读推广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标准化参考依据。

制订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儿童读物分级特征的了解,童书推广发行工作将有据可依,对童书进行适龄适宜地推荐推广,切实解决当前儿童阅读“哪个阶段到底该读什么”的现实难题。同时,本文件亦适用于儿童阅读推广指导工作,为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重要依据。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旨在引导童书发行推广在关注“读什么”的同时也关注“怎么读”,为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标准编制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以深厚的学理基础支撑该标准,特别是将近年来学界研究少年儿童阅读的丰硕成果汇集和应用到该标准的研制中。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借鉴了童书出版与发行、儿童阅读、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儿童美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确保标准研制的科学性。

实践性原则。标准的研制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项目组通过对大量儿童读物的综合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需要进行相应标准分级内容的编写。标准主要内容图表形式的设计、应用指南的附录等都有利于发行单位参照标准“拿来就能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稳定性原则。标准的研制与推广执行需要比较长的过程,因此,研制工作要把眼光放在基础性、基本性问题上,把稳定性放在首位。同时也兼顾延展性,为后续扩展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标准升级留有余地。

阶段性原则。少年儿童分级分类阅读标准化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本次编制带有补白性质,因此该标准的编制要体现先进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但同时也要考虑该标准是填补空白的项目,要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具有阶段性,设定的目标要符合现阶段的研究和应用实际。

本土化原则。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同时注意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丰富其内涵,做到兼收并蓄。要借鉴国外英文分级阅读体系的成功经验,同时更要注意中文分级阅读的本土化研究。

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

本标准遵循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本项目以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政策依据进行编制。同时广泛借鉴了童书出版与发行、儿童阅读、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儿童美术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对大量儿童读物的综合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需要进行相应标准分级内容的编写。基于3—8岁儿童的发展特点,基于对市场上常见儿童图画书的种类、内容、形式特点的分析,开展3—8岁儿童读物分级要素、读物分级特征的研究和内容编写工作。基于教育心理学和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成果,借鉴加涅、布卢姆、马扎诺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以及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对于阅读能力层次的建构,吸收PISA、PIRLS、NAEP的阅读能力框架,结合儿童阅读的能力发展特点,构建了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体系。

因3—6岁儿童与6—8岁儿童同处于基础阅读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故在编写年龄段上合并为3—8岁。为了与政策文件的表述形式保持一致,与传统儿童读物的推广方式保持一致,文件中关于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和阅读能力指导目标的编制,全部以年龄段为单位进行划分,围绕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五个年龄段进行具体描述。

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衡量其阅读难度的要素和特征往往不同,3—8岁儿童读物以图画书(即绘本)为主,包含故事类与非故事类内容。本标准中的儿童读物专指图画书,优先针对图画书进行分级要素和分级特征的规范,未来修订时再兼顾6—8岁儿童的特殊读物形式,如桥梁书等其他类型图书的分级需求。

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中,我们将不断征集一线应用的经验和意见,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不断完善和优化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要素与分级特征,不断调整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同时,启动了应用指南的下一步深度编写工作,围绕“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立足于图书发行和阅读推广的实践操作需要,为团体标准的落地实施提供方法策略的指引,提出明确的操作方法和参考案例。

标准编制的过程

前期调研。2019年初,进行了本项工作的前期论证、研讨工作,明确了具体的方向和操作思路。项目起草单位成立专家团队,开始与编写相关的各类学术调研和研讨工作。开展了大量的文献、理论研究,并从图书发行和阅读推广这两者的融合视角,进行编写框架的研究。

标准立项。2019年9月,完成标准立项、论证等系列工作。召开标准启动暨标准大纲研讨会,详细研讨了前期调研的结果,进一步确立了项目实施思路和编写思路。

编制工作组稿。2019年9月—2020年8月,开展工作组稿工作。具体包括儿童读物分级要素的确定、读物分级特征的研究和编写、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的编制、框架制定等具体编写工作。2020年8月,完成討论稿的编写工作。

专家论证和研讨会。2020年8月28日,召开了标准编制工作的专家论证和研讨会。由标准起草组详细汇报了项目调研、编写工作,并就稿件内容组织研讨。邀约了图书发行、阅读推广、童书出版、儿童教育、图书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专家,广泛征求行业意见。评审专家对讨论稿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标准起草组对标准文本再次进行修改完善,2020年11月,形成工作组稿。

形成征求意见稿。2020年11月6日,召开标准工作组稿审查会。通过研讨,一致通过了标准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了细化、完善要求。基于专家意见,标准起草组再次对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报批稿形成

2021年3月19日,召开“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征求意见稿中期专家评审会。专家围绕修改内容进行了重点研讨,对主要内容一致予以认可,并就部分文本细节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要求。编写组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和细节要求,进一步做修改。

2021年3月—5月,进一步广泛收集出版发行单位的修改意见,发出41份征求意见表。截至2021年5月20日,回收9家单位共31条建议,其中大部分建议已采纳。对于采纳的建议,在标准内容中进行了完善修改;对于部分采纳和未采纳的建议,逐条编写了意见采纳情况说明。通过修改完善,最终形成送审稿。

2021年6月28日,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送审稿专家审查会。标准编制工作组汇报了标准编制情况,专家审阅了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经质询与讨论,形成标准审查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会上专家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

2022年7月7日、2022年8月24日、2022年10月19日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后在京组织召开了“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报批稿修订工作专家审查会。标准编制工作组汇报了根据中宣部图书处反馈意见进行的报批稿修改情况,专家审阅了标准报批修改稿、编制说明修改稿,经质询与讨论,形成标准报批稿修订工作审查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会上专家意见对标准报批稿进行多次修改,形成报批征求意见稿。2023年初通过专家审定,正式报批。

在上述过程中,按照工作组研制的读物分级特征与阅读能力指导目标草案,以分级书单资源的形式提供给北京、江苏、广东、重庆、安徽、湖北、河北、辽宁、甘肃等地区的试验单位,如图书发行机构、幼儿园、小学等,搜集反馈信息,再对标准进行反复修改调整。

2023年3月,《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报批通过,正式颁布实施,发布平台为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标准的主要编写内容

标准给出了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与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为了表征清晰,文件采用图表形式,将3—4岁、4—5岁、5—6岁、6—7岁、7—8岁儿童读物的特征及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予以分级分类说明。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基于图画书基本构成,针对图画、文字、主题、角色、故事等元素编制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要素,规范儿童读物分级特征。通过对儿童读物分级特征的了解,童书推广发行工作将有据可依,对童书进行适龄适宜地推荐推广,切实解决当前儿童阅读“哪个阶段到底该读什么”的现实难题。

同时,标准也适用于儿童阅读推广指导工作,为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重要依据。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旨在引导童书发行推广在关注“读什么”的同时也关注“怎么读”,为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儿童分级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以阅读能力常规水平儿童为基准,从基础阅读出发,对阅读能力提供阶梯性指导,描述了常规水平儿童通过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所能达到的目标,对于阅读障碍、超前发展儿童,应参考指导目标降低或提升年龄等级要求。实施应用指南就本文件对童书发行的具体应用途径给出建议,从实施主体、实施载体、实施步骤等多方面为童书发行与推广的科学分级推进提供参考意见。

标准的应用建议

该标准可用于童书分级发行、阅读推广与服务,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建议。

童书分级发行工作建议。因3—8岁儿童主要的儿童读物为图画书,本标准主要针对图画书的分级需求进行编制。为3—8岁儿童发行推广阅读的图画书,宜关注本标准中给出的读物分级特征,对童书进行适龄适宜地推荐推广,切实解决当前儿童阅读“哪个阶段到底该读什么”的现实难题。

阅读推广与服务应用建议。标准文件中给出了3—8岁儿童的阅读能力指导目标,旨在引导童书发行推广在关注“读什么”的同时也关注“怎么读”,为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儿童分级阅读能力指导目标以阅读能力常规水平儿童为基准,从基础阅读出发,对阅读能力提供阶梯性指导,指导目标描述常规水平儿童通过阅读推广、服务、指导工作所能达到的目标,对于阅读障碍、超前发展儿童,应参考指导目标降低或提升年龄等级要求。

适用人群建议。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要素和分级特征,可指导童书发行人员,对市场上现有图书进行“推荐阅读年龄”的分级,将现有图书与3—8岁儿童读物的分级特征逐条进行比对,综合考量、评估出符合度最高的年龄段,实现童书的分级供应。同时,亦可参考3—8岁儿童阅读能力指导目标,在发行工作中为读者做好阅读服务与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标准。本文件亦适用于儿童阅读推广指导工作,为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王蕾系《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研制与实验室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张建国系阅读专家

胡苗系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实验室专家

宁毅系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实验室秘书长

猜你喜欢

儿童读物童书分级
二手童书交换会
本期导读
新东方童书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分级诊疗路难行?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通过儿童读物让小学语文更有趣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