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融合的“山东模式”

2023-10-14李琴琴李琼

新阅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国学山东省中华

李琴琴 李琼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文化认同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东省文化地位特殊、优势得天独厚,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2023年4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山东省促进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山东省组织发起沿黄9省(区)青少年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传习活动,以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普通高中学生辩论邀请赛、原创儿童图画书素材创意大赛等活动,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山东文脉”底蕴深厚

“山东文脉”引领时代发展。作为齐鲁文化的诞生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山东文脉”工程是《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确定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工程在于深度挖掘山东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较优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推出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树立新时代山东“文化泰山”。“山东文脉”以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为标志,既是海岱地区历代山东先民创造的文化,也是整个中华文明多区域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结果。山东省专门开设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并编写出版了多种教材,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山东省文化厅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尼山书院,在基层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儒学讲堂”,都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标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有序推进。早在2015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召开由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起草《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中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方案。2016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公开受理传统文化课程教科书报审的通告》,最终有9家出版社15个版本的教材通过审查。这是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主持审查通过的全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为主要目标的地方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并实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2017年9月,山东省委办公厅制定《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实施了文化经典研究阐释和出版、大众化普及推广、沂蒙精神研究传承文化研究和传播人才等八大工程,并在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融通育人课程。《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就开设一至六年级诗文诵读和蒙学诵读课程,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教育部确定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山东省实验中学从1999年开始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学校成立了传统文化工作室,开发了《文言文中的文化史》《诗画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济南诗文选读》等多门校本课程。其中,《琴歌:中國古琴曲与文学》每年的结业音乐会都会吸引校内外专家同行观赏,以此为蓝本,琴歌课程已在济南市多所初中推广。

健全育人体系。山东省中小学校结合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开学第一课、儒学第一课、人生第一课、日行一善、周敬一礼、月摘一星、经典诵读、六艺传承、研学游、体育强心、艺术强智、科技强能等实践活动,旨在从“思想、行为、知识、能力”四个维度,关注育人细节和生命成长,培养美德少年,并形成了“蒙以养正,礼爱并举”的育人思路和“知书达理,守正创新”的育人标准。山东省中小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孔子博物馆、曲阜“三孔”、孟庙、周公庙等景区,追慕古圣先贤,研习传统文化。山东省中小学校鼓励学生动手编制《论语》选句竹简,在明信片上拓印自己喜欢的先贤人物,走进论语碑苑景区临摹书法,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山东省教育厅也在探索制定中小学传统文化分级考核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地方课程建设的同时,培育一批教学名师,评选一批传承示范校和优质示范课。

交流育人经验。山东省教科院于2017年发起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发展的倡议,在2018年召开的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年会上,成立了“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主题联盟”,建立了中华诗教、中华乐教、中华经教、数字国学、戏剧课程、非遗文化、民俗民艺等十个主题联盟,并在18个联盟主持校的带领下分头展开活动,激发了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化、特色化、地域化的创新实践。该联盟通过成果展示活动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推动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跨校、跨区域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起到了先锋表率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

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山东省分学段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小学学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接触、记诵一些简单的格言警句、传统蒙学精粹等,重在对学生传统礼义规范的熏染与培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初步的认知和践行;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学习经典章句及相应的实践体验,对一些传统价值观和为人处事之道有较深入的领会和认知,形成初步的价值评判能力和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为重点,学生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学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为重点,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研读,进一步丰厚中华传统文化学养,重点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和系统把握能力,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山东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阅读深度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优秀传统。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山东时,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方针。2013年“国学小名士”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创办,抓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与时代共成长。十年来,诵读活动根植齐鲁文化沃土,大力推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累计已有一千多所学校、五百多万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展现了全省青少年传承国学、践行美德的新时代新气象。2021年11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推进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弘扬传播实施方案》。2023年3月20日,山东省实验小学举行“弘扬传统文化,感悟节气之美”主题升旗仪式,在感悟春分节气之美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二十四节气》课程是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小学部《气象探秘》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长教育”为载体,把自然学习融入课程体系,以儿童的视角研究传统文化,从儿童的需求开展实践活动。2022年9月20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公布了“2022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评选结果,确定109所学校为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

发挥资源优势,注重躬行体验。山东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区位优势“独一无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坐落在原孔子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之弟孔传钲府第的曲阜市实验小学,邀请曲阜师范大学国学教育专家,指导学校编写了《杏坛魂》《〈论语〉进课堂》等系列教材,制定了详细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还充分利用曲阜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研究机构众多的资源优势,组建了300余人的“传统文化德育家长资源库”,把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宣传、讲解等工作的家长请进学校,开设了“大哉孔子”“孔子弟子的故事”“感恩孝道”“礼仪与修养”等特色课程。济宁市大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目前已推出以孔子、孟子主题研学品牌活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了40多个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培育了8所省级、81所市级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知行合一。自2000年以来,济宁市教科院先后组织编写了《中华经典诵读》《走进孔孟》等系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丛书;2016年,组织编写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读本。济宁市全市85%以上的中小学编写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教材,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

注重师资培养,建设导师团队。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自2004年在山东基础教育阶段启动实施以来,经过近20年的持续推进,一批批齐鲁名师名校长在建设周期内得到了精心培养,实现了创新发展;培养期满后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培育一批批名师名校长队伍不断成长。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是山东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专家型教师和校长队伍,引领带动全省教师和校长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推动全省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有效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早在2014年,济宁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国学经典教育“一校一导师”制度,即在中小学阶段每校确定一名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有志于国学经典教育的骨干教师作为国学导师,市教育局为每位国学导师颁发聘书,明确主要职责。近3年来,济宁市已举办9期国学导师培训班,培训国学导师近5000名,实现了“一校多导师”,解决了中华传统文化讲师匮乏的问题。目前,济宁市初步实现了“市有国学讲师团,县有国学志愿者,校有国学导师”的目标。

提升育人水平,带动家庭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山东省促进青少年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家庭阅读指导”“开展家庭阅读交流”“选树家庭阅读典型”。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山东迈出了关键一步。2015年,曲阜市妇联首先在5个镇街开展“母子传承国学”试点教学活动,以“诵国学、唱国学、舞国学、演国学”为载体,将国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在聊城市冠县,每到一年级新生入学时,一场别样的“入泮礼”都会如期举行。仪式现场,家长牵着孩子的小手缓缓走过红地毯,穿过棂星门,正衣冠、拜师长、点朱砂、击鼓鸣志、描红开笔等环节有序进行。2023年6月,枣庄市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举办“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家风故事会,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做优良家风的继承者和实践者。2019年9月在澳门大学举办的“儒家文化高端论坛”,由孔子研究院指导的佾舞表演。澳大学子向至圣先师表达崇敬的同时,也对这一祭祀舞蹈所传达的“敬、爱、和”有了更深的理解。山东省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好家风好家训影响百姓生活。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山东省中小学校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中当先锋、作表率,为解决青少年阅读提供了一把钥匙。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并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2017年秋季开学,山东省组织编写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正式启用,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山东省贯彻落实“两创”方针,创新体制机制,聚合资源力量,在传统文化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研究阐发、传播交流等方面形成了新的优势与特色。山东省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起来,走进学校,走进社会,走进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国学山东省中华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垂”改成“掉”,好不好?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山东省即墨市